李霞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人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玩具是連接幼兒與游戲的重要橋梁,是支持幼兒進行游戲的關鍵載體。隨著生活質量及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家長逐漸重視學前教育質量,主動且積極地為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玩具便成為了環境構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是幼兒生命歷程中的第一所學校,幼兒家庭玩具賦予著幼兒成長路上不同的意義。所謂“幼兒家庭玩具”,在此界定為幼兒在家庭中游戲時所使用的,能滿足其好奇心、激發其愉悅感的物品[1]。當前,各種質量、各類功能的玩具充斥于市場,面對種類繁多、紛繁復雜的玩具,大部分家長在辨識及挑選上出現了諸多問題?;诖耍芯繉⒘⒆阌變杭彝ネ婢哌x擇的現狀,重點歸納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改善幼兒家庭玩具選擇的策略,以期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玩具選擇觀,進而提升家庭教育整體質量,促成幼兒良好成長環境的形成。
玩具是激發幼兒游戲興趣,幫助幼兒感知事物、探索世界的工具,蘊含著不容忽視的教育價值。隨著家長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家長逐漸意識到玩具的作用,在選購標準上也隨之提高。然而,當前在玩具的選擇上,卻仍然出現了家長異化玩具功能,選擇觀念片面化的問題。
就幼兒家長選擇觀念而言,其片面之處主要存在于兩方面。一方面,“益智”玩具等同于“提升智力”。益智類玩具蘊含開發智力、刺激感官、輔助幼兒認識世界以及協調身體機能等多種價值,是在幼兒操作擺弄的過程中,無形中影響著幼兒的身心發展。然而,部分家長在選購玩具時,直接將“提升智力”的玩具視為“益智類”玩具,只關注該玩具是否能增強幼兒智力水平,忽視其顏色、構造、外形等各方面可能蘊含發展潛能的特質。顯然,此類所謂的“益智”玩具實則是披上了負壓學習的“外套”,極易帶給幼兒枯燥無味的感受,導致其煩悶拒絕心理的產生。另一方面,“提升智力”是玩具的最主要且最重要功能。部分家長選購玩具的功利性較強,過分追求“提升智力”的玩具,甚至將其作為評判玩具好壞與否的直接標準。玩具構建起了幼兒與游戲間的聯系,輔助幼兒在游戲操作中實現心靈上的滿足與情感上的升華,如若一味將“提升智力”作為唯一標準,這會使玩具徹底失去其“玩”的本真,同時將其他類型如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良好個性、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等這類作用的玩具拒之門外,無形中扼殺了幼兒發展的無限可能[2]。
高質量幼兒游戲的開展,應有適宜玩具的支持。在幼兒家庭玩具的選擇依據上,目前卻問題眾多,家長忽視了幼兒自身對玩具的需求與意愿,造成選擇依據主觀化的情況。
問題一在于“印象刻板,關注性別”?!八{色屬于男孩、粉色屬于女孩”、“機器人和小汽車適合男孩,洋娃娃和毛絨玩具適合女孩”,受此類傳統且固定思想的影響,幼兒家長們在為幼兒購買玩具時似乎形成了無聲默契,如粉色與洋娃娃此類“女孩”特征明顯的玩具,早已劃出了男孩的玩具選擇圈??v然部分幼兒會提出異議,但家長的“你是男孩子”這一理由,便可立即打消其想法。問題二在于“人云亦云,追求流行”。部分家長缺乏一定的獨立判斷能力,以及受到“不輸在起跑線”觀念的影響,一味追求當下所謂“最流行”、“最受歡迎”的玩具,如之前早教機在關于幼兒身心發展益處上的宣傳頗多,一時間便刮起了流行風潮,立即出現于各個家庭中。誠然,早教機確實具備自身優點,但家長在幼兒家庭玩具的選購上,似乎更為關注所購玩具是否跟上了其他家庭的步伐,并未將幼兒的實際需求與興趣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
綜上可知,當前在幼兒家庭玩具的選購上,家長的個人主觀想法參與過多,忽視了作為玩具操作主體——幼兒的真實需要,抑制了玩具功用的發揮,阻礙良好幼兒游戲環境的創設。
“判斷一個活動區材料是豐富還是缺乏,應當依據幼兒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的增減,而非材料數量的多少?!盵3]活動區材料如此,游戲活動中的玩具亦是如此,但就目前幼兒家庭玩具在選擇數量上,呈現把控不當,其隨意性較強的情況。
就玩具選擇數量而言,“多多益善”主要成為了家長選擇隨意的寫照,其中,部分家長更是偏好選擇大量同類玩具。例如,當幼兒對某種類型的玩具表現出強烈興趣時,如孩子喜歡汽車,部分家長會積極為其購買汽車類玩具,甚至涵蓋大小、形狀、顏色、類型等各種豐富款式。不可否認,家長這一行為是對孩子興趣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利于幼兒加深對汽車的了解,增加其經驗,開拓其視野。但是,對于注意穩定性較差的幼兒而言,大量且同類型的玩具反而會分散其專注力,幼兒難以集中注意力去認真嘗試與探究玩具玩法,極易出現“三分鐘熱度”的情況。同時,當“擁有大量玩具”的夢想實現得十分容易時,還可能會讓幼兒不珍惜玩具,逐漸養成喜新厭舊這類不良習慣。此外,大量且同類型的玩具,對一些缺乏獨立判斷能力的幼兒而言,這更是會使其無所適從,難以在游戲活動中恰當且迅速的選擇到滿足自身需要的玩具。
玩具是輔助幼兒游戲活動順利開展的載體,這個觀念被大部分家長認同與接受,因此愿意為幼兒提供相關玩具。但在大部分情況下,家長的“提供”更多是從商場直接購買,玩具選擇空間較為局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兒的發展空間。
就玩具選擇空間而言,一方面,部分家長完全不了解自制玩具,缺乏與幼兒自制玩具的意識。這類家長習慣將玩具視為店鋪里擺放的“制作完好”的成品,尚未發現身邊普通事物蘊含的教育價值。另一方面,部分家長認識到了自制玩具的作用,甚至能夠闡釋其在幼兒發展中的意義,但更多時候,僅僅是具備此類觀點,操作實踐意識依舊不強,真正實踐的機會較少。其中,部分家長在嘗試自制玩具后,會因為自制玩具花費時間較多、操作復雜以及功能性體現不明顯等諸多因素,而放棄自制玩具,選擇直接購買成品這一簡便快捷的途徑。誠然,較之于成品性的玩具,自制玩具會花費家長與幼兒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對最終的作品可能還不甚滿意。但是,成品的“精美與完好”,反過來可能會限制幼兒的想象空間,在自制玩具中,幼兒可以將自己的奇思妙想完全付諸實踐,去創造出一些玩具市場里所缺乏的作品??梢?,如若僅是偏好購買成品而輕視自制玩具,會將幼兒的發展空間局限化,失去原本可以進一步提升的契機。
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僅限于“智力發展”,玩具的功能也不僅只包括“提升智力”。作為家長,有必要轉變以往略顯片面的觀念,全面了解玩具的價值與作用。
一方面,玩具是因為具備了“趣味性”,進而才推進“教育性”的實現。如之前所言,玩具是游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一種快樂、自主、且無功利性的活動。據此可知,游戲的這些特質必然決定著玩具的價值不僅只限于“提升智力”,也不應是家長“贏在起跑線?”的功利性工具。家長應正確認識到玩具是在滿足幼兒需要與興趣的基礎上,幼兒借助其探索游戲活動,進而實現其教育功能。如若玩具僅是作為“提升智力”而產生,其代表“玩中學、學中玩”的“玩”字便早已不復存在,只剩冷冰冰“為了教育而教育”的“具”。另一方面,玩具的“提升智力”不是“益智”的唯一,“益智”也不是“玩具價值”的唯一。家長需解開對“益智類”玩具的長期誤解。的確,增長智慧、促進智力發育是“益智類”玩具的關鍵特征,但是,正如不同材質、五顏六色的積木,在鍛煉幼兒空間思維的同時,其實也無形中幫助幼兒感知色彩與了解材料。此外,益智只是玩具價值的一部分,幼兒聽覺視覺的感官發展、手腳協調的身體發展、表述溝通的語言發展等各方面,均是玩具價值的體現。所以,家長必須轉變陳舊觀念,全面把握玩具價值,樹立正確的玩具選擇觀。
幼兒是玩具的主人,玩具的適切性影響著游戲的質量以及幼兒從中獲得的發展。作為家長,在進行幼兒家庭玩具的選擇時,應主動立足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關注幼兒需求興趣,并將玩具選擇權交還幼兒。
一方面,家長應打破以往的刻板印象,趨向挑選中性玩具,不將自我意愿強加于幼兒。機器人不一定只屬于男孩子,洋娃娃也不僅為女孩子專屬,家長應改變這類傳統觀點,為幼兒的玩具選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幼兒能夠接觸到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玩具。例如機器人可以鍛煉女孩子的空間想象思維,洋娃娃可以培養男孩子細心體貼的性格。在家庭玩具的選擇中,幼兒的需求都是其出發點,并非由家長的意愿所完全操縱。此外,家長可以嘗試挑選一些中性玩具,這類玩具面向的幼兒范圍更廣,更具多面性,也便于幼兒真正發展自身個性,同時跳出以往被家長的偏見所打造的狹小圈子,認識到更為豐富且廣闊的世界。另一方面,家長應尊重幼兒實際需求,不亦步亦趨,一味追趕潮流。潮流之所以形成,必然有其可取之處,但是,不一定所有受到吹捧的玩具都適合每一個幼兒,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家長應將幼兒的需求與興趣放在首位,進而再去思考這類受到大眾關注的玩具,能否為幼兒的發展帶來好處,而并非一味盲目選擇,讓幼兒被動接受這些受歡迎的玩具。這類忽視幼兒真實需求的玩具,不僅不會引起幼兒操作擺弄的興趣,甚至會讓幼兒形成對玩具的抵觸心理,效果適得其反。
“多多益善”不代表幼兒就能獲得提升、實現發展。在幼兒家庭玩具的選擇數量上,家長應做到權衡玩具種類、把握玩具數量,讓幼兒能深入了解現有玩具,進而提升玩具的使用率,同時培養幼兒愛惜玩具的好習慣。
第一,家長應主動了解玩具特點。不同類型的玩具各有怎樣的特點,同一類型的玩具又存在哪些不同,各種類型的玩具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同類玩具之間是否又存在一定的遞進關系等諸多問題,都是家長應主動思考和判斷的。所以,家長不能盲目的給幼兒創造“玩具超市”,用大量甚至是類似且無發展空間的玩具包圍幼兒。家長應有目的的為幼兒提供玩具,即使是同類玩具的呈現,也需要考慮二者呈現順序的區別。第二,家長應善于發現幼兒喜好,自己的孩子對玩具的興趣何在、偏好何在,其中,這種興趣與偏好需是持久性,并非指代幼兒一時興起短暫出現的興趣。在正確把握幼兒興趣偏好的基礎上,家長才能為其選擇到適宜的玩具,吸引幼兒操作探索的興趣,真正發揮玩具價值,讓玩具逃脫成為一個美麗擺件的命運。理清以上兩個方面,會有效幫助家長明晰選擇目標,更好的控制選擇數量。與此同時,當玩具數量回歸正常,便會慢慢消除幼兒以往面對“玩具超市”而不知如何選擇的困惑,能使其集中注意力,去探索當前玩具的玩法甚至挖掘新的玩法。并且,對玩具數量的把控,也會讓幼兒自覺地珍惜愛護玩具,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良好的玩具習慣[4]。
玩具的外觀及精美程度不決定其操作價值的高低,于幼兒而言,只要輔助其開展游戲,并能為其帶來快樂的都能稱為優質玩具。作為家長,應全面且正確的看待玩具功能,善于發現并樂于開展自制玩具,拓展幼兒玩具范疇,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更多可能。
第一,自制玩具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家長應鼓勵幼兒勤于思考,敢于創造。在自制玩具中,幼兒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設計與制作,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權。不可否認,當前玩具市場的低結構化游戲材料也各有特色,為了滿足幼兒的需求也在不斷改進。但相較之下,自制玩具能為幼兒的奇思妙想提供充足的空間,從做什么、用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好之后的用途,均可由幼兒操作與把關,這對幼兒思維的創造性與嚴謹性、動手操作的精細度、耐心細心品質以及自信心成就感等各方面的培養,均有著極大的好處。第二,自制玩具具備較大的親子價值,家長應轉變觀念,做好幼兒自制玩具良好的示范者與指導者。一個飲料瓶、一捧泥土、一塊石頭,甚至是一片樹葉,都蘊含著不同的教育價值,存在著成為幼兒玩具的可能,因此家長應善于用發現的眼睛,引導幼兒一塊去挖掘平凡事物背后的“無限光芒”。其次,家長應主動參與并鼓勵幼兒自制玩具,不僅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為幼兒做出良好示范,并能積極參與幼兒的玩具自制實踐,與幼兒一同發現、一起選材、一塊制作,從而無形中增強親子情感,拉近二者距離,讓玩具自制不僅成為幼兒展現自我的重要契機,更是成為了親子交流的良好平臺。
蒙臺梭利曾言:“幼兒學習的本質是游戲,玩具就是幼兒進行游戲的主要工具,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滿足幼兒喜愛模仿的心理特點,玩具的質量和功能與幼兒的學習效果有明顯的聯系?!盵5]玩具作為幼兒游戲活動的重要物質載體,其選擇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幼兒的游戲質量,決定幼兒的發展進程。幼兒家庭玩具適宜性的實現,需要家長領會玩具作用,關注幼兒實際需求,讓玩具真正成為幫助幼兒開展游戲、實現進步的優質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