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秀莉
摘要:縣域媒體是我國媒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媒體思維之下,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直接影響到國家媒體體系構建,充分體現了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對于縣域媒體本身而言,融合發展是實現媒體轉型與創新的重要布局,關系到縣域媒體的生存與未來發展。本文立足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分析了融合發展中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從體制創新、縣域媒體品牌打造、媒體平臺搭建等方面,具體闡述了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縣域媒體;融合;現狀;路徑
近年來,圍繞媒體融合發展,我國縣域媒體正加快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新的載體平臺。融合發展是縣域媒體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選擇,是在資源、平臺劣勢的情形之下,通過新媒體資源與平臺的有效搭建,為縣域媒體提升競爭力提供有力保障。相比于省、市級媒體,縣域媒體體量小、服務面狹窄,且媒體技術相對落后,在新媒體沖擊之下,面臨著受眾流失嚴重、新聞傳播技術陳舊等問題,這使縣域媒體的生存與發展壓力巨大。因此,融合發展是縣域媒體布局轉型發展的重要選擇,也是國家媒體體系建設的內在需求,應提高站位,在精準定位、科學謀劃中,從深度、廣度中,實現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新成效。
縣域媒體是我國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是國家媒體體系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縣域媒體規模小、媒體資源單一,融合發展面臨現實困境,但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當前,國家出臺實施了《關于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新時期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加快推進了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全民深化縣域媒體向新領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媒體融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作為基層的縣域媒體,已成為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充分體現了縣域媒體融合發展對全局性發展的重要意義。
全局意義:縣域媒體融合發展關系國家媒體體系建設成效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從國家層面深化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國家媒體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2018年《意見》的實施,為縣域媒體如何融合發展提供了指導思想,同時也進一步加快了縣域媒體融合發展進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844個縣級行政單位中,有近七成正推進或即將推進縣域融媒體中心建設,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步入快車道。一方面,從國家層面而言,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是國家媒體體系建設的“最后一公里”,關系到國家媒體體系建設成效;另一方面,縣域媒體規模小,在有限的媒體資源之下,融合發展成為轉型發展重要的突破口,也是建立現代化媒體體系的重要基礎。目前,在央媒融合發展的模式及引導之下,省、市兩級立足自身情況,也已基本實現了媒體融合發展。省、市通過媒體資源供給,為縣域媒體提供了融合發展的資源保障,自上而下的媒體融合發展格局,符合新時期國家媒體體系建設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身意義: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是構建媒體平臺的重要路徑
當前,縣域媒體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正面臨生存與發展的雙重壓力。如何在生存空間的培育中,實現新的發展布局,成為縣域媒體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思考。縣域媒體平臺單一、媒體元素不足,受眾群體日益流失,亟需從融合發展中構建新的媒體平臺,生成新的傳播模式。為此,縣域媒體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在融媒體中心的建設中,構建新的傳播力,拓展生存空間,讓縣域媒體成為基層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是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面對新的媒體環境、新的發展困境,縣域媒體的發展現狀令人堪憂,融合發展的戰略布局勢在必行。目前,移動客戶端、電子政務平臺建設等成為基層媒體向新媒體領域延伸的重要模式。以長興縣域媒體融合為例,在立足“兩微一抖”的基礎之上,搭建了自營新媒體平臺——“掌心長興”客戶端,將VR技術、H5產品引入其中,打造了一體化、多鏈式傳播平臺,提高了長興縣域媒體的傳播力。因此,從自身意義而言,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是構建媒體平臺的重要路徑,是縣域媒體面向新媒體發展的戰略之舉。
縣域媒體以融合發展為載體,加快布局新媒體領域,是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縣域媒體謀發展、促轉型的重要突破口。目前,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方興未艾,融媒體中心、“新聞+”綜合體等建設,為縣域媒體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當然,融合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媒體元素、思維及內容的融合,仍存在諸多不足。如同質化嚴重、技術與人才短板突出等問題,暴露出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不足。
現狀
目前,以融媒體中心建設為抓手的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正在全國各地鋪展開來,為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資源與載體保障。面對媒體規模小、資源分散等問題,縣域媒體融合正立足自身實際,探索了諸多路徑,諸如長興縣域媒體和邳州縣域媒體,都打造特色鮮明的新媒體平臺,為縣域媒體植根本土,輻射傳播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融合發展成為縣域媒體發展的“標準配置”。隨著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持續推進,融合發展已不再是探索與嘗試,而是在實踐中將融合發展作為“標準配置”,加快了縣域媒體融合發展進程。從大媒體環境而言,縣域媒體融合發展要扎實推進,要在功能齊全、配置到位的建設中,提升融合發展效能。當前,各地在自上而下的發展借鑒中,引入央媒“中央廚房”式融媒體中心,提升了縣域融媒體中心建設成效。因此,長興版“中央廚房”、邳州版“融媒眼”等,成為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典型代表,并在各地推廣延伸。縣域媒體資源不足,但融合發展的重要定位與保障,促進了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成效,各地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方興未艾。
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布局呈現多元化。從國家到地方,對于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布局,都已從探索向實踐轉化,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優化了縣域媒體在融合發展領域的戰略布局。如,縣域媒體建設“融媒體中心”、打造“新聞+”綜合體、延伸移動新媒體平臺等,加快了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也更好地將縣域媒體向移動新媒體延伸。深耕“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從媒體資源整合、大平臺建設中,為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打造“新聞+”綜合體,是從媒體專業性、權威性屬性中,將電子政務、社會服務治理作為重要媒體資源,建立“新聞+服務”的新媒體模式;延伸移動新媒體平臺,是從社交媒體、移動媒體終端中,搭建縣域媒體傳播新路徑。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移動平臺,成為縣域媒體服務本地的重要陣地,從時政新聞、百姓生活等方面全天候、一體化的短視頻傳播,打造360度全天候縣域媒體鏈。
問題
縣域媒體體量較小,在有限的媒體資源之下,難以形成大體量發展。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為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平臺,在建成之后的資源浪費、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仍暴露出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不足之處。此外,縣域媒體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新聞采編、運營管理等方面,缺乏人才保障,影響融合發展成效。
融合發展缺乏深度推進。目前,縣域媒體融合發展步入新的階段,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式綜合媒體等為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但融合發展深度不足,存在一些縣域媒體“跟風”新建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成為大樓建設、物理中心建設,而對媒體元素、載體平臺及理念的融合明顯不足。融合發展有待深度推進,構建縣域媒體發展新動力。
融合發展局限性明顯。縣域媒體體量小、媒體資源不足,融合發展為縣域媒體“大”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局限性十分明顯。一是縣域媒體服務面比較局限,以本體新聞資源為主體,內容創造、新聞傳播比較“粗放”,對于當前精細化的受眾市場而言,縣域媒體資源及服務明顯存在不足;二是融合發展促進了一體化新聞采編模式的生成,而縣域媒體在新聞采編、編輯制作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新聞采編流程冗余、新聞傳播時效性不足等問題,都是融合發展中縣域媒體仍普遍存在的問題;三是縣域媒體間的“壁壘”問題突出,融合發展尚未形成統一的媒體要素融合,導致融合發展難以實現統一有序的后期運營,融合發展所需的統一技術標準及體系均存在很大的不足。
融合發展人才短缺。專業化高素質媒體人才,是縣域媒體融合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從人才層面,為融合發展提供技術保障。當前,縣域媒體平臺小、發展空間狹窄,在高素質媒體人才的吸納方面明顯不足,特別是新聞編輯、運營管理類的人才缺口較大,對融合發展形成了一定影響。此外,縣域媒體人才流失問題也比較突出,一些高精尖人才在縣域媒體平臺發展相對受限,且薪資待遇、專業發展相比于省、市級媒體平臺明顯存在劣勢,這也是導致人才流失主要原因之一。
在大媒體時代,縣域媒體與時俱進,加快媒體融合發展,成為促進縣域媒體提高傳播力、競爭力的重要出路口。面對新媒體沖擊,受眾流失嚴重、傳播載體不足等問題,縣域媒體如何實現轉型發展下的“突破”,成為縣域媒體戰略發展的重要思考點。因此,縣域媒體融合發展,要“精準”定位、科學謀劃,堅持“內容為王”的新聞思維,在技術革新、平臺搭建中,進一步鋪設縣域媒體融合發展道路。
精準“定位”,以體制創新促進發展布局
在新媒體時代,縣域媒體在新媒體領域的謀劃布局,為轉型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但縣域媒體亟需“精準”定位,在融媒體中心、媒體綜合體等的建設中,充分立足自身實際,在體制創新、思維創新等維度中促進發展布局。一是縣域媒體要精準“定位”,同質化的融合發展不僅難以形成良好的發展成效,也會造成媒體資源浪費。縣域媒體要立足自身媒體優勢,將優勢做強,才能實現更好發展;二是加快體制創新,強化媒體資源整合。縣域媒體在融媒體集團建設中,應加快企事分離改革,優化組織架構,促進發展新布局。例如,在融媒體集團改革中,推行采編經營分離,優化新聞采編流程,設立全媒體新聞集成平臺,在“三化”即功能集成化、管理扁平化和產品融媒體化中提高融合發展效率。
堅持“內容為王”,打造縣域媒體品牌
面對日益細分的受眾市場,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縣域融合發展應堅持“內容為王”理念,在打造優質節目內容的同時,植根于縣域媒體平臺建設,在民生領域將“新聞本土化”“欄目生活化”,提升縣域媒體傳統優勢,以品牌塑造媒體影響力。如長興縣域媒體以“兩微”為載體,建立在線媒體傳播平臺;以移動客戶端為窗口,實現個性化媒體服務建設。在“掌心長興”客戶端,從時政新聞、生活信息到求職、教育,全方位特色化、個性化信息服務,讓“掌心長興”成為媒體名片,獲得了受眾的廣泛認可與肯定。媒體品牌打造一直是長興媒體發展的重要內容。在依托“掌心長興”平臺的同時,在節目方面也制作了《直擊問政》《那樣芬芳》等品牌欄目,為長興媒體凝聚了媒體競爭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以技術革新為抓手,推進媒體平臺搭建
技術革新是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搭建媒體平臺的內在需求。在“智”時代,縣域媒體融合發展層級進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流媒體技術、云服務技術等的發展應用,成為轉變縣域媒體傳播模式的重要技術保障。縣域媒體雖然面臨技術瓶頸,但要以融合發展為契機,立足技術革新,在“智”時代開啟縣域媒體新模式。以邳州縣域媒體發展為例,在融合發展布局中,加快了邳州縣域媒體“智”升級,加快數字化建設,引入人工智能、流媒體技術等,打造了智能邳州全媒體中心。從VR技術、云服務技術等應用維度,全力打造“掌上邳州”移動平臺,在線“VR全景”直播、大數據云服務平臺等,實現了邳州縣域媒體在“時政新聞”“互動直播”“多維展示”等方面全新升級。
總而言之,在“大媒體”“大融合”的媒體時代,縣域媒體體量小、媒體資源及技術欠缺等先天劣勢日益凸顯,直接威脅到縣域媒體的生存與發展。在“融合發展”的思維中,縣域媒體以新媒體的平臺、資源等優勢,有益補充傳統媒體專業、權威的媒體優勢,能夠在有益互補中促進媒體創新發展。在本文研究中,縣域媒體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融媒體中心、綜合媒體中心等的建設,成為縣域媒體布局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但融合發展深度、廣度不足,要在發展的“點線面”中,通過體制創新、縣域媒體品牌打造、媒體平臺搭建,為融合發展布局創設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鄒儀.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模式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9):148-153.
[2]謝新洲,朱垚穎.縣級媒體融合的現狀、路徑與問題研究——基于全國問卷調查和四縣融媒體中心實地調研的研究[J].新聞記者,2019(3):56-71.
[3]王小寧,張晶.打通宣傳工作“最后一公里”助力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J].有線電視技術,2018(10):17-19.
[4]彭洲飛.再探國家治理現代化——基于哲學視角的思考[J].新疆社科論壇,2017(5):37-41.
[5]朱春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任務、核心問題與未來方向[J].傳媒評論,2018(10):9-12.
[6]李瑤.淺析縣級媒體融合發展的現狀及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