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柳/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近年來聚焦田塊零碎、生產低效等問題,在農民充分自愿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試點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積極運用土地確權成果,通過田塊置換,將各農戶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讓村民們各自得到一整塊大田,實現“集碎為整、一戶一田”。目前已在14個村189個組開展試點并且取得顯著成效。這項改革大大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經營水平,受到各方普遍歡迎。
鹽城市亭湖區是典型的城鄉復合型城市區,轄113個行政村(居)、968個村民小組、61877戶農戶,承包地面積36.02萬畝,承包地19.58萬塊,戶均3塊地,平均每塊1.8畝,田塊細碎化嚴重。該區“小田變大田”改革,就是將分散地塊重新組合,“集碎為整”,在此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農村改革事關農民切身利益,必須穩慎推進。該區選擇黃尖鎮和便倉鎮3個村5個村民小組探索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主要為“三步走”做法。
統一思想?!靶√镒兇筇铩保粌H要打破地塊之間已存在四十多年的“四至”,而且空間還要發生“位移”,有的農民擔心承包地會減少,有的擔心好地變成孬地,村組干部擔心引發干群矛盾。為此,在正式啟動改革之前,縣鄉村召開多次會議,宣傳相關政策,統一思想認識,消除干部群眾疑慮。
深入調研。村組干部挨家挨戶調查研究,傾聽意見建議,全面掌握耕作現狀、種植意愿,做到“五個確認”,即確認田塊基礎信息、農戶真實訴求、田塊合并方案、種植意愿選擇、合并田塊新“四至”等。按照農戶意愿,設計出“一戶一田”和“多戶一田”兩種方案供其選擇。自種農戶優先選擇位置好的優質田塊,實現“一戶一田”;不愿自種的田塊合并為流轉區,形成“多戶一田”。
穩步實施。經過調查摸底、地塊評級、確定地塊、擬定方案、測量定界等環節,采取田塊置換合并方式,實現431戶農戶1123塊2790畝土地“變”為“一戶一塊田”“多戶一塊田”的目標,101戶農戶選擇自種、330戶農戶選擇集中流轉。其中,便倉鎮富民居委會106戶農戶承包地田塊從改革前的204塊合并為106塊,37戶農戶繼續自種,剩余土地打包流轉給2個種植大戶,實行機械化作業和規模經營。
亭湖區“小田變大田”改革一經推出便受到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和農民的普遍歡迎,社會各界給予了高度關注,江蘇省社科院專家專門赴當地總結經驗,人民日報、新華日報、人民網等眾多媒體進行了報道,目前鹽城市政府已印發文件在全市推廣。“小田變大田”改革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歸根到底是因為維護了農民合法權益,實現了多方共贏。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沒有改變。上世紀推行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舊的經營管理體制,打破平均主義的“大鍋飯”,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實踐證明,盡管歷經30多年的改革發展,這項制度仍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以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靶√镒兇筇铩敝皇翘飰K的重新組合,土地性質仍然是農民集體所有,沒有改變土地承包關系,農民承包地面積沒有減少。
農民群眾全程參與改革。改革過程中,基層干部做了大量工作,及時公布改革方案和改革進展,真正做到公開、透明,切實維護了農民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對土地進行置換合并,并簽訂規范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明確各方權利義務。有條件的地方還結合“小田變大田”改革,探索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和有償退出。
充分尊重農民的選擇權。“小田變大田”讓農民擁有更多選擇,真正實現“各取所需”。對于常年在外務工或者已在城市安家落戶的農民,可以將承包地流轉給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取穩定的流轉費;對于留在農村、愿意從事農業生產、不愿意承擔風險的農戶,可以將承包地流轉后繼續在家庭農場、合作社務工,另外獲得一份務工收入;對于愿意從事農業的農民而言,不僅可以繼續耕種,也可以流轉一部分土地,創辦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土地資源得到有效整合?!靶√镒兇筇铩边^程中,撤除原有田埂,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不僅增加可耕種土地面積,而且改善播種、灌溉、施肥、收割等耕作條件,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田塊面積變大、農業基礎設施改善,吸引更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到當地從事規模經營,有效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更好地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另外,亭湖區試點村土地滲溢面積最多達10%左右,溢出部分通常由村集體統一流轉,增加了集體經營性收入,提升了村集體興辦公益事業的能力,增強了村級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
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仍然是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亭湖區“小田變大田”改革取得積極成效,但由于涉及農戶多,工作量大等原因,改革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在守住“耕地不減少、糧食生產能力不減弱、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試驗示范力度,積極穩妥推進“小田變大田”改革。
加大宣傳力度統一思想。盡管村組干部做了很多政策宣傳工作,仍有一些農戶思想上存在顧慮,擔心土地改少了,原有地塊區位較好的不愿意被調整。個別農戶在改革過程中不配合、不支持,統一思想存在一定難度。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農戶吃下“定心丸”。
充分調動基層干部積極性。經過幾輪撤并,目前村組規模普遍較大,村組干部數量較以前較大幅減少,且組級干部多為兼職,而“小田變大田”工作量大、頭緒多、情況復雜,有的干部有畏難情緒,有的工作方法簡單等。針對這一情況,應當從縣鄉部門臨時抽調干部增加人手,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適當提高村組干部待遇,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保證田塊互換操作順暢。“小田變大田”改革涉及農民田塊互換,需要利用田間作物成熟換茬空檔組織實施,否則會耽誤作物播種。需要試點村認真做好前期謀劃和閉環推演,保證前后銜接順暢,確保在短暫的空檔期能夠按計劃完成田塊合并以及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工作,否則會影響改革整體進展。
解決好存在的矛盾隱患。田塊互換整合后,田塊空間位置發生較大變化,原有的承包地“四至”大多已不復存在,與農民持有的承包經營權證書無法一一對應。將來一旦遇到農戶反悔或土地被征收等情況,容易發生矛盾糾紛,迫切需要對互換土地的歸屬進行重新明確,必要時要更換承包經營權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