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婷/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三農工作進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階段。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環節之一,要立足國情農情,遵循規律,穩步推進。
當前,我國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立足現實與未來發展,仍然存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業生產面臨一些困難。部分地區農資到村難,農民下田難,糧食生產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一些地區的“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流通受阻,有些地方禁止活禽運輸,家禽運輸銷售渠道受到阻礙,個別省份出現“賣魚難”的現象,一些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主體,面臨著用工貴、用工難等難題,生產經營遇到困難。
第二,市場競爭是人才和科技的競爭,農業科技創新水平還不高。我國目前農業科技呈現比較好的發展趨勢,但整體上還屬于初級發展階段。一些新的理念還未全覆蓋,新的模式和業態還在摸索之中。農業發展方式依然較為粗放,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關鍵技術環節和制度機制建設層面面臨著支撐不足的問題,農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第三,農村產業融合雖然取得較大進展,但融合程度仍然不夠。農民與企業利益聯結不緊密,主要以訂單農業為主,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利益協商機制,大部分利潤難以留在農村,農民持續增收面臨較大困難。非農用地指標緊張、供給不足。目前一些省份已經開展農業用地抵押貸款試點,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大范圍的農業用地抵押有時不順暢。部分涉農財政項目投資比較分散,尚未形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力。
第四,農村基礎設施供給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當前,跟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相比,農村基礎設施供給還不夠,難以滿足農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農村基礎設施水平相對城鎮仍然較低,受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等多因素制約,導致水、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等存在短板,成為鄉村振興的掣肘。
我們必須準確把握三農發展新的時代特征,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努力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上譜寫新篇章。
穩定農業生產,提供政策支持。農業農村部就農產品保供與產銷銜接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財政持續支持糧食生產,我國保持了農產品生產者補貼政策的總體穩定,農機購置補貼有所增加,有利于調動農民務農積極性。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要素,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糧食產量在1.3萬億斤以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提升儲備和市場調控能力。優化生產結構,保障農產品多樣化供給。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
加大科技創新,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國家財政加大農業科技創新財政投入,提高科技轉化成果,合理配置農業科技創新經費。培養高素質的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克服傳統的農業科技與生產經營相脫節的弊端,做到農業科研與生產實際需求相結合。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鼓勵企業積極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積極穩妥地發展農業技術交易市場。此外,發展涉農新興產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增值收益。新時代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堅持依靠市場主體、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產業鏈條,利用市場手段融合產業鏈條,不斷發揮區域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實現產業鏈集聚,提升綜合效益。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根本目的是讓農民更多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運用現代理念和技術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健康有序發展,優化一二三產業間要素資源組合配置,實現三次產業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升級、同步受益。堅持“基在農業、利在農民、惠在農村”的總要求,以利益共享為目標,構建多樣化、多元化、多形式的產融發展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小農戶和一二三產業發展有機銜接。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必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構建緊密的城鄉利益結合機制,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繼續將國家社會事業的重點放在醫療衛生、公共教育、社會保障等上面,初步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始終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中之重,加快補齊氣、水等突出短板,持續增強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加快農村重點改革,增加社會資本投入。改革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通過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讓分散資金聚起來,讓增收渠道多起來。積極探索資源開發型、鄉村旅游型、農業生產型等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創新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強調以城帶鄉、以工補農、實現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平等交換,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進度和成色,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