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剛 張 培/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連云港市分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連云港市分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爭當服務糧食安全、鄉村振興、長江大保護、一帶一路、美麗江蘇、兩新一重等國家戰略的先鋒和主力。“十三五”期間,累計向“三農”領域投放資金353億元,目前貸款規模超300億元,連續三年系統內綜合考核排名前列,持續保持“四無”局面。先后被連云港市委市政府授予金融機構年度考評“一等獎”、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有功單位”等榮譽,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堅守糧食主業,保供給。倉稟實,天下安。新冠肺炎疫情當下,該行緊盯糧食生產形勢、市場走勢和去庫存態勢,提前預判、主動應對,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一是支持糧食收購資金供應。堅持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兩手抓”。既為政策性收儲提供足額資金保障,又主動應對糧棉收購市場化改革趨勢,支持好市場化收購,切實防止因糧食價格持續高位、托市無法啟動,而出現“打白條”和“賣糧難”等問題。2021年以來,累計投放夏糧收購貸款13.3億元,其中市場化收購10.9億元,創歷年新高。二是支持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抓牢倉儲設施建設這一新的增長點,主動出擊,積極對接1億元上合糧食產業園、1.4億元浦東庫10萬噸智慧倉儲等糧食建倉項目,為糧食產業各環節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服務鄉村振興,惠民生。著眼鄉村振興發展全局,大力支持產業振興和強農富民,圍繞“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增信、全面優化”拓展產業信貸業務,2021年以來,投放涉農產業類貸款超60億元。一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利用四大國家戰略在連云港交匯疊加的契機,主動融入地方“十四五”發展規劃,圍繞“一體兩翼”港口布局,緊緊抓住產業興旺這一根本,以政策為先導,以綠色產業為支撐,加大對連云港港、徐圩港、灌云燕尾港、灌南堆溝港、贛榆港“五港”的支持力度,目前已對接徐圩港兩業融合、燕尾港中林木材產業園、贛榆青口國家級漁港等項目,爭當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城市的先鋒和主力。二是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突出綠色生態產業,做大做強特色農地銀行。積極探索“農地+”支持路徑,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發力點,建立營銷臺賬,落實專責管理,全程主動參與石橋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的制定和改進,在省行現場指導下,創新提出“工程發包”模式,成功獲批準入5.5億元,實現“全域土地整治”項目新突破。三是服務現代園區建設,突出產業惠民導向,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園、電商物流園、紡織產業園、空港產業園、農業休閑觀光園等各類園區發展,以政策性金融杠桿助推農業園區發揮要素集聚和產業融合效應。推進贛榆9億元農創園項目落地,致力打造宜農、宜居、宜業新樣板;支持灌南縣安全示范園區建設,賦能化工產業迭代提檔轉型升級。四是服務民生保障產業。立足連云港山、海、港等自然資源稟賦,依托產業優勢、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加速助力醫療、康養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目前已對接奧薩大健康、東香湖康養小鎮等項目3個,金額21億元,持續發揮政策性金融補短板、惠民生作用。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銜接。
強宣傳,加大幫扶力度。立足原有支持政策,持續做好幫扶政策宣傳工作,積極推動貸款企業與脫貧地區簽訂產業幫扶協議。2021年新簽訂產業幫扶協議6份,投放幫扶貸款近10億元,幫扶云南馬關等地區脫貧人口174人,較上年增加54人。勤調動,擴大幫扶成果。多方溝通聯系,搭建企業與幫扶地區溝通橋梁,動員轄內優質企業無償捐贈資金超80萬元,位列省行第一。統籌行內員工積極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幫助銷售扶貧農產品13萬元。挖潛力,持續做好萬企興萬村工作。深挖潛力,積極發動貸款企業,加入萬企興萬村行動,截至10月末,全行進入萬企興萬村系統企業30戶,較年初增加8戶,排在全省前列。
提高服務效能,助小微。切實將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落到實處,從履行政治任務的高度,把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作為“講政治、促轉型”的重要內容。一是特事特辦提質效。不斷落實落細普惠金融新部署、新舉措,針對小微企業“等不起”的現實情況,開通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原則,壓縮辦貸時間,提升服務質效有效彰顯了“農發行速度”。二是拓寬領域添動能。在保證存量客戶資金需求的基礎上,以開展百行進萬企、萬企聯萬村等活動為契機,拓寬普惠支持的范圍,為實體經濟增添新動力。目前支持小微企業13家,貸款余額超億元。涵蓋水產養殖、生豬養殖、有機大米生產、特色名酒制造等多個涉農產業,實現了“真小微、真支持、真提升”。三是減費讓利助實體。全力貫徹落實專項額度、減費讓利、貸款展期、無還本續貸等各項金融專項政策,確保各類優惠利率政策落實到位。僅2020年,累計減費讓利超300萬元,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職能作用。
堅持精準對接,提質效。牢樹“以客戶為中心”理念,黨委帶頭,高層先行,多管齊下,扎實做好客戶走訪工作,激發“鏈”式效應。一是鎖定項目鏈找客戶。主動對接市發改委等政府部門,把握與市農業農村局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契機,獲取項目主體清單,有的放矢,一企一策制定服務方案,提供融資融智金融服務,把重點項目、重要客戶抓在手上。2021年,新增貸款客戶5戶。二是緊盯貸款鏈穩客戶。以貸款發放為契機,持續向承貸主體的子、母公司等集團成員宣傳農發行支農優勢,2021年以來,新增有效非貸客戶8家,提高了戰略合作客戶的穩定性;三是延伸服務鏈留客戶。堅持提供“一攬子”服務,科學制定一體化服務方案,落實客戶負責制、一次辦結制,減少客戶往返,不斷提升柜臺服務、線上結算、貸后管理等各環節服務水平,有效留存優質客戶。
堅持風險管理,固基礎。深入推進全面合規風險管理,立足企業特點,加大風控模式創新,落實有效抓手,嚴防死守“四無”局面。因需制宜試行“先付后審”。針對條件好、信譽高且有現實需求的糧食企業,試行“先付后審”支付模式,進一步提高收購資金支付結算效率,為糧企糧農解難題辦實事。因實制宜細化基礎管理。建立放款監督管理臺賬,按照項目實際用款需求,聯動管理貸款投放與資金支付,切實做好資金支付穿透式管理。因地制宜落實糧食動產抵押。認真執行糧食收購信貸工作要求,積極與企業溝通對接,全面辦理糧食動產抵押,將其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動產融資系統進行登記公示,持續強化風險防范措施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