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人類生產生活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凸顯,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也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各國面對的國際性任務。在各類環境問題中,大氣污染具有涉及面最廣,危害程度較大,防控難度較大的特點,不但對人類和動植物正常生存生活造成較大危害,也對生態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平衡產生了較大威脅。因此采取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有助于環境工程建設水平的優化發展。文章就環境工程架構下大氣污染的成因與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做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環境工程;大氣污染;管理措施
引言:
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革命的縱深推進,讓人類享受了工業化、信息化成果紅利的同時,也承受了過度開發及環境保護不力帶來的污染后果,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較大的威脅。尤其是在大氣質量管控和污染防治上,在十九世紀歐洲許多國家已經有過類似問題的慘痛教訓,因此當前環境工程科學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應用實踐而言,大氣問題關系到各行各業與千家萬戶,要從制度設計、防控措施、長效機制和行為引導方面進行努力,保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1.大氣污染的成因與危害
在對大氣污染成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通常可以分為 2類:一是由客觀地理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污染;二是人為因素帶來的污染。自然環境變化,涉及地殼運動所引發的火山、沙塵暴、極端天氣,等等。由自然現象帶來的大氣污染通常會延續很長時間,當然整體的防控難度極大,會集中性危害某一地區。人為活動是大氣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如工業廢氣排放、汽車尾氣排放、燒煤取暖、垃圾焚燒等。大氣污染有著很強的破壞性,其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大氣當中的有毒污染物常常會通過不同形式進入人體,為人體器官組織帶來極大傷害,引發組織異常或病變。例如,吸入硫化物以及氮氧化物會破壞人體的呼吸道、肝、肺等引發氣管炎、肺炎等急慢性疾病,甚至會威脅到全身系統機能,為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1]。第二,大氣污染會對自然生態平衡帶來極大的破壞,大氣中的毒害物質會對動植物健康帶來影響,在進入體內之后會破壞正常生理結構,影響生殖發育,然后依靠食物鏈導致毒素在不同生物體中循環累積,影響到整個生態鏈結構,甚至影響生物多樣性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性。
2.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
2.1健全預警應急機制
為了提高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前瞻性,還應建立一個完善的預警機制,以便于管理部門提前做好防治工作,降低嚴重大氣污染問題出現的幾率,提升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在預警應急機制的建設中,首先,應為環保管理部門、氣象部門構建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以便于環保管理部門結合氣象條件,對大氣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其次,構建一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基于大氣狀態數據,評估當前的大氣質量,以及大氣質量的動態變化趨勢。最后,設置大氣污染防治應急方案,并當大氣質量指標值超出標準值時,對應急措施予以落實,達到前瞻性的大氣污染防治,以規避嚴重大氣污染風險。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制定應急方案時,需將單位、市民通報措施,設置在方案中,以降低大氣污染風險對單位、市民,運作、生活的影響。
2.2加強污染排放管理
對于大氣污染的防治管理來說,污染物排放管理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同時,也是影響污染治理成效的直接因素。做好污染物排放管理是新時期防治大氣污染的有效舉措,而為確保這一工作的有序落實,必須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工作:加大對企業的排查力度,重點管理可能造成大氣污染的企業,并對企業的生產排污狀況進行全面追蹤與檢查,假如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沒有達標,則立即采取強制措施,整頓或者關閉不良企業;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增強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其能夠在生產活動當中自覺運用清潔能源,對排放的污染物進行達標處理[2]。
2.3加強各類機動車尾氣排放管控
當前,內燃機動力的各類機動車的尾氣排放仍然是大氣污染的一大主要來源,因此機動車尾氣排放管控是環境工程視角下的關鍵任務之一。其排放管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對尾氣排放標準進一步嚴格要求,加大對機動車檢測中尾氣污染物及其達標情況的檢測力度,能源部門、環保部門、車輛生產企業要聯合起來,在現有基礎上努力生產含有毒有害物質更低的石油能源、尾氣處理技術更先進的機動車。環保部門應當對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逐步的提升等級,限制黃標車輛的運行范圍,加大尾氣不達標車輛的淘汰力度。
二是要大力的推行新能源汽車,包括油電混合、太陽能等新技術產品,國家應進行適當的資金扶持,幫助車企去提升新能源技術,從而在該類汽車的性能、穩定性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上有進一步的提升。
三是鼓勵公共出行和綠色出行,在城市完善公共交通體系,開展城市限號,減少機動車的使用頻率,引導公民共同為大氣污染防控積極努力。
2.4健全監管機制
管理機制是大氣污染治理管理工作組織框架,健全的配套機制,能夠保證管理責任的層層壓實,促進管理工作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大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健全管理機制是優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其中,在監管機制建設中,首先,應要求排污行為主體,如企業、公司等,建立一個排污申報崗位,負責在排污之前,向管理部門進行排污申報,且需要申報時,闡明污染種類、排放去向等信息。其次,管理部門需要完善自身的申報審批體系,對申報信息予以查明、考量,確認無問題后,再進行批準,以達到監督的目的。再次,管理部門還要建立監督小組,采用抽查、定期檢查等方式,針對排污行為進行監督檢查,以確保排污主體嚴格按照申請標準,完成排污活動。最后,構建一個監督舉報平臺,倡導組織、個人,積極檢舉違規的大氣排污行為,以深入優化監督管理效果,實現監督機制的建設。
2.5推動綠化工程建設
大量研究實踐表明,植樹造林可以起到改善大氣環境的作用,植物特別是樹木可以降低風速,吸附大氣當中的粉塵,降低粉塵危害。植物可借助光合作用吸收空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改善如今的溫室效應,從而提高大氣環境質量。當前,在對國家的綠化工程建設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國家對植樹造林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造林力度有所加大,對于綠化工程建設的投入也明顯增多。在未來需要進一步強化這幾個方面的工作,把綠色規劃思想滲透到城市建設與規劃當中,滿足人們對綠色生活的需求[3]。各地區應該對工業區進行科學規劃,遠離居民區并且處在下風向,同時,注意在周圍完善綠化帶以及防風林建設,有效凈化空氣,提高工業生產活動的綜合效益。當然也要對群眾進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使得他們能夠承擔起污染防治的責任,抓住生活小事,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結束語:
在整個環境工程體系當中,大氣污染是全人類面對的巨大難題,對大氣污染問題進行有效處理,提高空氣質量,能夠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更大的保障,也可以創造更加優質的生態環境,維護整個生態系統的安全與平衡。大氣污染是各項
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阻礙,所以在積極推進環境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方案,根據當前大氣污染的現實情況以及污染治理要求確定科學化和全面性的污染治理措施,提高環境治理的綜合效能,推動各項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剛.基于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0(04):223-224.
[2]劉群.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環境與發展,2019,31(12):38+40.
[3]翟翠霞.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1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