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熙俊



摘 要:分布式變頻系統可以降低供熱一級管網壓力,提高整體管網安全性。是保障供熱系統良好穩定運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大概闡述了分布式變頻系統的運行方式,再分析分布變頻系統在供熱管網中的應用優勢,最后針對具體應用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分布式變頻系統;供熱;管網安全
前言: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供熱安全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傳統的以供熱首站循環泵為主的供熱方式安全風險較大,在供熱負荷較高的情況下,一級供熱管網需要承擔較大的運行壓力,極易引發管網漏泄,甚至造成安全事故。而分布式變頻系統通過將運行壓力分散開,再進行變頻,不僅能夠節約能源,還能夠降低以及供熱管網的壓力,提高供熱的安全性。
一、分布式變頻系統概述
我國供熱系統正處于全面發展階段,大面積供熱地區多處于北方。專家預計,2023年,我國的集中供熱范圍可以達到119.3億平方米。在供熱范圍逐漸擴大的趨勢下,如何提高供熱的穩定性,降低供熱事故發生頻率成為了值得探討的議題。供熱的基礎是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需要提高供熱的安全性,降低供熱過程中的隱患。隨著供熱面積的逐漸擴大,傳統供熱方式致使供熱一級管網承受較大的運行壓力,極易因為負荷過重產生一系列連鎖問題。供熱管網壓力大的首要原因就是供熱系統單一,為了解決該問題,專家研發出分布式變頻供熱系統。
分布式變頻系統將每個熱交換站中,在一級供熱管網回水管路上加裝一臺熱水循環泵。通過變頻器,控制水泵出力[1]。其中,熱網首站循環泵泵用來控制水循環,保證管網基本流量穩定。每個換熱站通過一級管網的熱網循環水泵進行一次網的水循環。二次管網循環水泵,主要負責用戶側。該系統中水泵數量較多,水泵點裝機容量較低,運行電耗小,供熱一級管網所承受的運行壓力較小。由于管網負荷較小,安全性得以提升。
二、分布式變頻系統優勢
集中供熱系統主要包含五個環節。熱源是產生熱量的源頭,是供熱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過消耗能源產出熱量,并輸送到一級管網。一級管網負責將熱源廠生產的熱能運輸到換熱站。通常情況下,能源的運輸方式是高溫高壓水。換熱站將高溫高壓水降溫降壓,再傳輸到二次管網。二次管網將接收到低溫低壓水傳輸到用戶設施。經過以上環節,實現集中供熱。一級管網作為高溫高壓水的直接接收和運輸渠道,運行壓力較大,故障率高,老化速度快。在此基礎上,分布式變頻系統應用具有實際意義。
(一)降低能耗
分布式變頻系統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費,實現節能目標。通過變頻設計,可以隨著供熱需求的變化而進行自身調節,避免在設計時預留過多造成的資源浪費。該系統在各個環節多處使用自動化技術,實現首站和熱力站的自動控制。通過自動控制,智能的貼合供熱系統的供熱需求。降低多余能耗的同時,降低人工操作在供熱系統中的占比。這不僅能夠降低人力成本,降低人工操作失誤比率,還能夠提升供熱系統的安全性,避免檢修、維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如果僅靠人工操作,調控的精準度難以得到保證,調節周期也相對較長,會造成能源的消耗。
(二)穩定性強
該系統采用零壓點壓差的控制技術,能夠提高水循環的穩定性。將系統負荷進行統一處理,在流量變化時,降低壓差變化。通過系統自行調節的方式,提高用戶的便捷性,為供熱對象提供良好的服務。另外。主循環泵承受壓力得以降低,只需承受零壓點位置前的壓降。在轉速發生變化時,主循環泵受影響較低,穩定性較強,運行效率較高。
(三)降低管網壓力
傳統的供熱系統通常在系統運行后逐漸增加管網壓力,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提前規劃,很容易造成管網壓力過大。而分布式變頻系統中的主循環泵可以根據負荷的變化進行調節,大大地緩解了管網的壓力。在后期供熱范圍發生變化時,可以實時進行自我調整,平衡一級管網的負荷。提高管網的使用壽命同時,還能夠通過調節降低管網因異常工作發生故障,影響供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另外,該系統有利于緩解水泵的氣蝕情況,提高水泵的運行安全。該系統運行較為平滑,通過變頻設計降低實際的操作頻率,提高使用年限。
三、分布式變頻系統在供熱管網中的應用
(一)應用方案
分布式變頻系統可以降低供熱一級管網的運行壓力,提高管網安全性。在供熱過程中,首站循環泵泵和熱力站循環泵相互獨立。將壓力分攤出去,而不是集中在一端??梢匀≈虚g數值為壓力交匯點,此時壓力交匯點前的管網阻力損失集中在主循環泵上,而之后的集中在用戶泵上。此舉能夠將管網系統的壓力分攤出去,極大的降低管網壓力。壓力集中在主循環泵和熱力站循環泵上,各自壓力均處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不至于超負荷作業,提高了整個管網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避免某個環節因負荷過重發生故障,造成安全隱患。該系統下,管網壓力可以降低到115.2mH2O。在零壓點壓差的作用下,降低節流損失,提高管網的輸送效率。
(二)分布式變頻設備選擇
一般情況下,10萬平方米左右的熱力站需要配備15kW、22kW、30kW的一級網分布式循環泵。15萬平方米的熱力站則需要配備30kW、37kW、55kW的一級網分布式循環泵。20萬平方米的熱力站則需要配備45kW、55kW的一級網分布式循環泵。25萬平方米的熱力站則需要配備45kW、75kW的一級網分布式循環泵。30萬平方米的熱力站則需要配備75kW、90kW的一級網分布式循環泵[2]。以上每個循環泵均需配備一臺變頻器,以及備用循環泵。20萬平方米及以上的熱力站還需在安裝一臺供熱機組的基礎上,預留一臺。
(三)事故工況模擬分析
如果在供熱過程中發生事故工況,分布式變頻系統會進行一系列調控,保證供熱系統的安全性,具體流程如下。
如果首站循環泵發生故障,停止工作,系統會在一分鐘后將壓管閥門自動關閉。關閉時長大約在10秒左右,在此過程中,首站流量逐漸增加,均壓管流量逐漸降低,起到保護作用。具體流量變化如下圖。
均壓管閥門關閉后,首站和均壓管流量開始發生變化,變化到一定值后趨于穩定。首站流量處于較高水平,此時,部分換熱站因為閥門的關閉,流量的變化導致流量波動。如圖所示。
在均壓管閥門關閉后,部分換熱站的流量開始下降,下降幅度較小。達到某一定值后,趨于平穩。經數據統計可知,流量波動與熱源距離越小,穩定的速度就越快。管網在穩定后,與初始值相比,供熱量會發生一定的下降。如圖所示。
熱源循環泵故障后,一級網流量依舊可以穩定在原值的一半以上。大多數換熱站依舊能夠保持部分流量,不至于整體停工。與管網距離較遠的換熱站流量相對較大,基本都能達到故障工況的相關標準。另外,均壓管閥門關閉后,熱能損耗較小,供熱水流溫度較高,能夠緩解供熱事故工況的不良影響。大多換熱站也能夠保持七成以上的供熱量,據此可以看出分布式變頻系統能夠提升供熱系統的安全性。
通過事故工況分析,可以看出,分布式變頻系統在供熱出現問題后會進行自我調節。通過分布式管網調節各分布泵的流量,由于分布泵流量和與首站的循環流量相比較大,可以使二者流量合流。首站出口熱量與出站熱量差距較小,管網熱力變化較小。分布式變頻系統能夠保證管網系統的安全性,提升供熱系統穩定性。
結論:
分布式變頻系統可以通過分壓降低一級管網的壓力,將壓力轉移到主循環泵和用戶泵上,延長管網的使用壽命,降低管網發生故障的概率,保證管網安全。與此同時,該系統還能在供熱系統發生故障時,保持供電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李奎偉,康健,劉勇.降低供熱系統運行壓力的改造方案對比分析[J].區域供熱,2020(01):23-25+49.
[2]張嬌嬌.分布式變頻供熱系統熱網優化及節能策略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