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智
摘 要:縣級環境監測站的發展直接關系到當地環境保護工作,新時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對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不過當前部分地區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為此需要切實做好環境監測工作。通過縣級環境監測站的建設與發展可以對當地的環境質量監測分析污染源,及時制定應急機制,開展執法監測、減排監測工作。
關鍵詞:縣級;環境監測站;建設;發展
新時期,國家不斷加強技術、資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過目前縣級地區環境治理體系依舊薄弱。為此需要加強環境監測數據利用,以此有效反映當地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近年來,縣級環境監測站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有效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對垂直管理以及執法監測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缺失,管理制度滯后
一方面,體現在法律法規不健全。在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當中,我國法制化進程還稍顯落后,而現行的環境監測法律規范內容較為分散,在法律規定中還存在著內容交叉情況,這一問題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測管理的規范性與權威性;另一方面,管理制度建設稍顯滯后,在垂管改革實施之后縣級環境監測站管理體制發生巨大變化,但是相關配套設施建設依舊滯后,而現行的環境監管制度已無法適應當前的執法監測和管理體制要求,部分縣級環境監測站建制級別偏低、管理手段單一、缺乏話語權,不利于和其它部門配合工作[1]。
(二)投入不足,內部管理有待加強
一方面是投入不足。部分縣級環境監測站硬件條件偏差,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其發展需要得到公共財政的大力支持,然而很多縣級地區政府對生態保護工作投入缺乏,由此造成了縣級環境監測站經費緊張,不能及時更新監測設備,也不利于標準化制度的落實;另一方面是專業人員缺失、能力不足,從當前的縣級環境監測站編制情況來看,普遍存在編制少以及編制總量落后于社會發展的情況。從人員崗位情況分析,目前環保系統存在崗位混亂,未能達到建設標準要求。以上原因,導致了當前縣級環境監測站人員專業能力缺乏,無法滿足新時期繁重的環境監測工作需要。此外,當前的環境監測人員的學歷整體偏低,上級部門也未能對縣級環境監測站人員定期培訓與指導。
(三)內部管理存在問題,工作績效偏低
縣級環境監測站作為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由于缺乏財權與人事權,導致用人機制不完善、員工晉升渠道不暢通,并且內部考評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統的獎懲機制,很多員工存在“干多干少都一樣”的思想,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導致檢測準確性無法得到保證的現象[2]。
二、如何加強縣級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
(一)制定法律法規,完善配套制度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法治建設成為了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環境監測的有力保障。為了解決當前縣級環境監測站發展中體制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一方面需要盡快制定相關的環境監測法律法規,完善配套制度,要求在法規中確定執法監測的性質、地位,同時要把執法監測站納入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體系當中,提升縣級環境監測站的監制級別與人員薪資,并且要對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嚴懲;另一方面需要對當前的建設標準進行修訂,以此優化縣級環境監測站人員結構,保證監測經費充足,用于實驗室環境改造、采購儀器和設備,有效提升執法能力建設標準,推進縣級環境監測站工作的高效開展。
(二)健全投入與審計機制,提升執法能力
新時期需要建立健全政府公共財物投入與審計機制,要求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發揮出作用,保證縣級環境監測站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來源,進而為管理監測站發展提供支持。從我國來看東部地區目前以縣級執法監測標準化建設為主,跨區域執法監測機構為輔;而中部和西部地區以跨區域執法監測機構為主,縣級環境監測站執法監測標準化建設為輔。整體來看,各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執法方式[3]。
(三)建設國家執法監測管理平臺,提升執法水平
對于縣級環境監測站來說,執法監測是其主要職能,要想提升執法監測質量需要對環境監測質量控制以及執法監測要求明確,根據移動執法系統打造國家級執法監測管理信息平臺,并且將縣級環境監測站的監測活動納入平臺當中,覆蓋任務接受、下達、監測、方案編制、樣品采集、運輸、樣品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監測報告編制、信息傳輸、儀器設備管理、檔案管理等各個項目當中,并且對監測數據進行統一管理,以此杜絕監測數據造假問題。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工作績效
對于縣級環境監測站來說,人才是其發展的根本,所以要求新時期縣級環境監測站全面加強內部管理。通過強化人員培訓組建出高素質的環境監測隊伍,以此保證執法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具體出來:一方面需要增加人員編制,拓展人才引進渠道,要對錄用人員的專業能力進行嚴格審查;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出科學的人才培養與晉升機制。省市級環境監測部門需要對縣級環境監測站提供有力支持,為人才培訓提供良好環境,確保縣級環境監測機構工作人員每年得到輪訓機會,并且要定期開展生態環保課題研究,通過多種培訓與考核形式激發環境監測人員,學習理論知識、提升業務能力。此外,必須要制定出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根據當前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的大背景要求,縣級環境監測站對收入和分配機制改革對全員進行量化考核。在制度改革中還需要對專業能力不強的人員進行處理,使其有序退出基層環境監測站隊伍[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管理體制改革,以及執法監測工作的推進可以有效解決當前縣級環境監測站管理問題,新時期要求各地區縣級環境監測站根據實際情況,在國家法律法規范圍內滿足自身監測管理和執法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最終開創我國縣級環境監測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鄧小波.探究如何加強縣級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和發展[J].大科技,2019,14(43):265-266.
[2]喬琴.垂直管理背景下建設二級環境監測站能力的策略[J].環境與發展,2020,32(1):142-143.
[3]覃云強.淺析三級環境監測站標準化能力建設工作中的問題[J].能源與環境,2017,15(4):74,77.
[4]杜益敏.關于化學需氧量測定方法在環境監測站的運用分析[J].農家科技(上旬刊),20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