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華
摘 要:在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城市建筑結構逐步向高空間以及大跨度的方向發展,建筑結構形式設計也更加奇特與復雜,雖然風格特異的城市建筑成為當地的地理坐標,但是也增加了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難度,使相配套的施工技術得以進步提升。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以及施工效率,同時也能保障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藝;施工技術
1高支模施工技術概述
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工作開展期間,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難度,提升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高支模施工技術顧名思義是在高空進行的支模施工技術,支模高度需要大于或者等于4.5m,隨著我國建筑工程施工規模的擴大,支模技術應用的施工高度甚至高達幾十米。國家相關規定中明確指出,水平構建混凝土模板支撐體系高度需要在8m以上,而支撐體系的跨度需要設置在18m以上,豎向構件的支撐模則需要超過6m。
2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
2.1前期準備
建筑施工單位在開展高支模施工作業時,需要遵循以下施工作業流程:前期場地勘測,高支模施工工藝方案的編制工作,測量放線作業,高支模模板安裝,梁體搭設作業,高支模驗收作業,結構施工作業,混凝土模板養護,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施工作業的前期準備環節極為重要,在此期間,施工方需全方位了解設計圖紙的詳細信息,依照實際設計要求,標記出明確的立桿位置,使用標尺規范標記作業。
在混凝土澆筑作業前,需預先開展埋件作業,確保框架結構與高支模在施工進程中緊密相連,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將剪刀撐設置在高支模模板旁,保障高支模施工作業進程中,剪刀出模板的穩定性、連續性,使其能夠避開施工作業進程中的障礙物。若受限于施工條件,高支模施工作業無法有效躲避障礙物,可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把控剪刀撐距離,使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符合工程項目的建設需求。
因此,在前期準備工作中,技術人員需充分調查施工項目現場的實際情況,并向施工方進行技術交底,開展系統性的安全培訓活動。
2.2施工材料選擇
在高支模施工作業進程中,施工方需充分分析施工材料情況。一般情況下,高支模施工工藝的主要原材料有模板、方木、鋼管,不同類型的施工材料具有不同的施工參數,會產生不同的經濟成本。在施工作業前,施工方應結合施工要求,開展細致的工程造價預算工作,分析施工成本,重點關注各種材料的搭配情況,盡可能地避免使用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施工原材料,保障施工材料符合施工作業標準。
2.3模板安裝
在模板安裝作業前,施工方應標注量線的具體對應位置,依照測試儀器給定的數據,確定軸線對應的具體位置,進一步確定水平方向的實際模板控制線。在樓面模板的安裝作業進程中,技術人員應重點關注模板結構的穩定性、可靠性,施工人員應捆綁梁板的鋼筋部分并進行澆筑作業。
當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施工人員應結合設計的高支模施工作業方案安裝模板,模板安裝作業質量直接關系到高支模施工作業的安全性、穩定性,因此應嚴格按照作業流程開展模板安裝作業。嚴格管控模板安裝的施工標準,重點管控高支模作業進程中的各項安裝細節。施工人員應精確把控水平控制線軸線及梁線的位置。
在安裝作業進程中,將鋼管鋪設在梁底,確保梁底與鋼管的穩定性,并在后續的安裝作業進程中不斷進行加固,提升整體模板安裝作業的穩定性。
2.4高支模驗收
在對高支模施工工藝的支架進行規劃和設計時,施工方的技術人員應與施工作業人員共同探討規劃方案,充分結合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體系,盡量避免后續的施工作業進程出現失誤。高支模的驗收工作應由施工方的檢測部門進行,當自查自檢工作完畢后,將高支模的檢測結果上報建筑工程項目的監理部門,由第三方監理部門開展高支模驗收工作。
在高支模驗收工作進程中,由專家對施工項目現場的環境與高支模的實際施工結果進行對比,對施工質量進行反復驗證,若質量驗收合格,方可開展下一項施工環節。高支模施工作業的檢驗結果可能會影響施工時間。因此,在發現問題時若繼續開展施工活動,會因返工耽誤工期。如果在各項施工工序完成后,迅速開展質量檢驗工作,能盡早發現問題并降低施工損失。
在高支模施工作業的驗收環節,施工方應按作業計劃提前制訂檢驗標準,為后續的質量檢驗工作提供系統性的參照物。檢驗工作人員不可憑個人經驗開展檢驗工作,應借助科學合理的檢驗手段保障高支模施工作業的安全性,確保施工質量符合標準。
2.5混凝土澆筑
在在高支模施工作業進程中,施工方的施工作業人員應首先檢查混凝土材料的配水率與實際性能。在開展混凝土澆筑作業活動時,為保障高支模施工作業進程中的材料質量,在混凝土澆筑環節,相關人員需嚴格根據施工作業標準開展澆筑作業活動。
通常情況下,施工作業人員會從中間開始澆筑,并逐漸向四周進行擴散性澆筑,在模板的中間位置倒入混凝土,并逐漸向兩側及四周進行澆筑。施工方應嚴格管控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標準,重點管控高支模作業進程中的各項安裝細節,在混凝土澆筑作業前,施工作業人員應精確把控水平控制線軸線及梁線的位置。
在實際的施工作業與混凝土澆筑作業進程中,施工作業人員應保障混凝土澆筑作業的均勻性,確保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提升施工質量。為進一步提升混凝土澆筑水準,應請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建筑工程項目的結構特點,排查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潛在的安全隱患與質量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并改進相關措施。尤其應重視混凝土澆筑作業的前期管理,根據施工工藝水準開展質量檢測工作,保障建筑工程項目高支模施工作業質量。
2.6鋼管檢測
在鋼管檢測環節中,施工方需重點對鋼管管壁厚度、鋼管的材料性能進行檢測。依照上述檢測指標結果,科學系統地分析高支模質量。在實際的檢測作業進程中,施工方的檢測人員還需開展多項檢測工作,如施工技術、施工質量、高支模性能都是鋼管檢測環節的重要檢測內容。檢測人員還需根據不同檢測內容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檢測手段,保障鋼管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
2.7拆除高支模
相比于其他施工環節,高支模拆除作業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作為高支模施工作業的最后一個施工環節,為了確保高支模施工工藝質量,在開展高支模拆除作業前,施工人員需全方位地規劃高支模施工作業的順序、時間。
在實際的拆除作業進程中,技術人員應嚴格把控拆除時間,確保高支模的混凝土強度符合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作業標準。在經過專業人員的科學系統驗收作業后,方可開展拆除作業活動。應始終遵循從中間向兩側、由上至下的拆除作業順序。未能嚴格按拆除作業順序開展拆除作業,很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導致人員出現傷亡。
因此,施工方應重視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證在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的前提下開展高支模施工作業,確保高支模施工作業達到預期效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建筑工程行業發展相對較快,許多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我國建筑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有效利用高支模施工技術對提高建筑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雖然該技術可以提高項目的總體水平,但是它相對復雜,因此需要積極實施各種施工技術和標準,以加強對每個施工環節的管理和控制,從而進一步促進工程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蔡國端.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工業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20(12).
[2]黃鵬,劉俊,仲啟濤.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研究[J].河南建材,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