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振宇
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由于施工量的需求,使得大體積混凝土的使用量和澆筑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對其整體性的要求也在提高,同時在施工時,要一次性完成澆筑。此外,為了降低裂縫出現的概率,提高建筑施工的質量,應該不斷完善相關的施工技術,優化和改進工程的建筑設計。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建筑工程也在高速的發展,由于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要求和需求在不斷提高,所以在建筑工程發展中,出現了多種的結構特點,朝著具有復雜化、多元化、大型化等多種方向發展,同時出現了具有高層、超高層、大跨度建筑等各種新型復雜的建筑形式,這就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也需要不斷的提高和完善。在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技術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是最為常用,也是重要的施工技術,其操作性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同時還要要求工作人員在施工期間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操作程序等,這樣才能提高施工的質量和效率。
1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概述
在進一步展開后續內容之前,首先需要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概述,展開一定層次上的分析,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掌握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特征,從而為工程的合理應用,奠定堅實的前提基礎。該項技術的應用主要是應對房屋建筑修建過程中,由于水熱化問題而形成的混凝土開裂的問題。為了能夠切實的減少因為開裂所形成的返工問題,那么也就應當為了提供整體施工質量,借助合理化的配合比、溫度控制以及混凝土澆筑的方式,使得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層次,如此也就保障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水平。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的厚度很厚,超過1m,這就導致在澆筑后,內部溫度會出現聚集升高的情況。表面溫度雖然較低,但是內部溫度較高,容易導致裂縫問題,如何控制溫度,是大體積混凝土技術的一個要點。另一方面,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項目中的應用,還存在明確的要求,在施工具體過程中,需要切實的運用大量的混凝土,來展開大范圍的澆筑,注重施工厚度的把握。該項技術在應用時非常重視混凝土的配合比精度與整體性,運用合理有效的石料的含水量,有效調整礦物摻合料,如此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裂縫的問題。
2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現狀
在混凝土的結構中,施工體積超過1m3的被稱為大體積混凝土,但是體積大同時也使得混凝土在施工時受到許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其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結構表面出現裂縫,是由結構內外的溫度差造成的,使得混凝土結構出現不穩定現象,最終導致出現裂縫。由于裂縫造成的危害性較大,會給總體的建筑結構造成安全和不穩定的問題,所以在施工期間,要使用科學的技術手段減少或者解決裂縫問題。在施工期間,裂縫產生的原因有許多,其中大面積的混凝土施工使得施工期間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進行疊加施工,而這種方式就會使得內外存在溫度的差異,增加了裂縫產生的機率。發生這種狀況后,就會增加工作人員對建筑結構進行維修的難度,相關機構必須再次對結構內部進行重新的勘測。此外,部分的施工單位不能夠認真的檢測和維修結構表面的縫隙,這就使得其不斷的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大大的降低了安全性和穩定性。
3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3.1分層澆筑施工技術
分層澆筑的施工方式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重要手段,在分層澆筑施工期間,為了保證其質量,每一層澆筑的厚度大概在50cm。只有在大型的建筑工程中,才會常用到這種混凝土澆筑方式,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分層澆筑的優勢和特點,減少大幅度的減少裂縫的產生,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在分層澆筑施工中,分為三種施工方式,一是分段分層,需要嚴格的按照標準進行從下而上的順序進行澆筑,只有確保下層的質量過關才能夠進行后續的施工;二是全面分層,只有等初步的混凝土凝固了才能夠進行后面的澆筑;三是斜面分層,是確保下面的一層澆筑好,才逐步的進行上層的施工,同時還要注意振搗工作程序性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分層澆筑施工成為最常用的施工方式,此外,與此相關的施工技術已經較為完善,不僅能夠加快散熱速度,還能夠方便進行混凝土的振搗,大大的提高的建筑施工的質量和效率。
3.2有效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
施工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所導致的混凝土裂縫對施工安全、工程穩定性等都具有較為不利的影響。要想減少混凝土裂縫,就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溫度,注意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有效控制澆筑施工的速度,加強混凝土熱量的發散,減少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出現的形變現象,以此提升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有效性。同時,還需要合理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一般情況下,技術人員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內部溫度,會采用覆蓋混凝土上表面或適當提升水溫的方式,來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溫度的穩定性,減少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內部溫度的變化。為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有效性,還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運輸時間,盡量提升混凝土的運輸速度,避免混凝土經歷較長的運輸時間而出現溫度提升的現象。但是,相關人員要將混凝土初凝時間控制在5h以上,并在澆筑過程中適當地降低整體澆筑的速度,以此來確保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內部的熱量能夠得到有效散發,降低水化熱程度。若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內部溫度較高,會對混凝土的整體澆筑質量、工程穩定性等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必須對其內部溫度進行合理控制,確保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為5~18℃,以提升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
3.3大體積混凝土攪拌技術與澆筑技術分析
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在攪拌混凝土時間以及材料投放量方面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與一般形式的混凝土施工技術相比,花費在攪拌上的時間更長,這是因為粉煤灰與特殊外加劑的大量添加,使得單方水泥量相對減少,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攪拌時間宜控制在半小時左右最佳。同時,應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材料投放,以此來確保各種材料的精確配比,使得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更具科學性和有效性。混凝土澆筑技術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障房屋建筑質量的關鍵技術。首先要對房屋建筑的建設方案進行了解與把握,根據以往的房屋建筑施工經驗,做好澆筑前的準備工作。在澆筑過程中應采用層層澆筑的形式來進行施工,在一層完全澆筑后才可進行下一層澆筑,以此來逐次完成澆筑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下一層澆筑前務必保證上一層澆筑的混凝土已經處于初凝狀態,如此才能達到澆筑應有的效果,這種澆筑方式適用于建筑平面尺寸在合理范圍內的房屋建筑。此外,還應注意在使用插入振搗器與平板振搗器時應嚴格按照施工流程進行,必須在經過振搗器處理后,再用平板振搗器進行相關工作,且平板振搗器一般是通過先橫后縱的形式來施工。為常見的混凝土澆筑形式。
結語
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應用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為了使建筑工程項目的安全性、實用性和耐久性得到可靠的保障,我們要能夠繼續加強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研究力度,要能夠在現有技術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優化升級,為整個建筑行業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田維勇.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1(20).
[2]龐永志.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21(5):74-74.
[3]鄧東海.房屋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四川水泥,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