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
摘 要:現階段房建土建項目常用技術之一,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可以在保證房建土建項目順利開展的基礎上,確保其項目建設質量符合標準,
關鍵詞: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
引言
我國房建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產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施工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中,高支模施工技術不斷完善和創新,憑借自身的優勢,積極推廣應用到房建工程。由于工程建設條件和環境差異,對技術應用效果帶來的影響差異,深度分析此課題,提出強化高支模施工效果把控的策略,有著重要的意義。
1高支模施工技術概述
1.1內涵
高支模施工技術,就是在建筑結構施工中采用的高度達5m 及5m以上的鋼管架設及模板施工的統稱,且此施工工藝穩定性將對建筑整體穩定性帶來較大程度的影響。然而,在實際操作方面,始終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因高支模施工技術相對特殊,且作業高度高,大部分均為高空作業,風險系數較高,易發生意外事故。為此,建筑企業應合理采用相關安全措施,采用安全手段,使風險發生率降低。運用高支模施工技術的過程中,靈活性相對受限,直接增加了高空作業難度,使施工作業人員面臨嚴峻挑戰。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時,施工材料造價相對較高,會循環使用施工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完成模板安裝后在澆筑的混凝土達到規定的。由于其高度相對較高,增加了作業難度,在拆除高支模時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
1.2應用意義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在建房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施工技術、建筑美觀性、建筑質量等方面。在此背景下,為順應市場發展以及時代需求,在實踐作業期間,須改進建筑技術,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便于開展建房施工建設,在確保建筑質量的同時加快施工速度,促進現代建筑行業發展。其一,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能夠增強建筑物整體穩定程度,增強抗干擾能力與抗壓能力。其二,對高支模施工技術加以利用,能夠對建筑物外觀進行合理化控制,與多樣化結構需求相適應。其三,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的自然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建筑行業開始強調綠色環保無污染施工技術的重要性,以保證資源使用率不斷提高,減少不必要浪費。高支模施工技術是切實體現了以上理念,可對施工材料消耗與設備損耗等加以控制。在實踐過程中,由于高支模施工技術以高空作業為主,具有較高的危險性。為保證施工過程中的作業安全,需在工程項目施工前綜合分析并排查潛在風險,特別是抗壓能力、高度與設備運行等。工程項目初期,必須參考操作規范與流程要求開展施工作業,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基礎上,規避意外事故發生。
2高支模施工技術在房建土建項目中的具體應用
2.1施工準備
不同于其他項目而言,房建土建項目建設存在復雜性、系統性、多變性等特征,所以需通過加強施工準備工作來保障后續施工環節的順利進行。對此,企業需重視對高支模施工準備工作的開展。首先,相關設計人員需做到結合現場情況進行高支模施工圖紙的合理設計,并通過多方會審挖掘圖紙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圖紙優化來提升高支模施工質量。其次,在完善圖紙的前提下,結合現場情況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并借助技術交底的形式幫助施工人員掌握技術應用。再次,需在準備階段制定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做到全面監督、管理高支模施工的各環節、流程,進而為后續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2.2施工體系安裝
高支模施工與安裝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避免施工人員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需加強對高支模體系安裝的質量管控。在施工前,相關人員需依據對現場情況的分析,進行高支模各參數的計算分析,判斷其圖紙設計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確保其參數數據符合標準后方可開展高支模體系安裝。縱觀現階段各房建土建項目中,高支模體系的安裝多以松木板為主,需依據對松木板特點、特性的分析,通過合理搭設來保證高支模體系的整體承載力符合標準要求。
2.3樓面安裝
若以樓面為載體進行高支模的安裝,為確保其高支模體系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需重視對高支模支撐的合理設置,避免支撐體系因模板變形發生失穩現象。具體施工中,要求相關人員嚴格按照工藝標準進行樓面模板安裝,嚴控各環節的安設質量。在樓面支頂安設時,需在安裝作業前借助專業工具精準測量防線與軸線等參數,確定其安裝位置后方可開展施工。針對腳手架的安設,要求人員務必以縱向橫梁為基準,進而提升腳手架的整體穩定性。需注意,不同類型腳手架有著差異化的安裝方式,以門式腳手架為例,需以保證腳手架穩定性為前提,于兩側方向進行腳手架的安裝,安裝結束后驗收并進行兩端的鎖緊與固定。此外,腳手架安設結束后需測量上下層腳手架是否處于相同垂線,檢查兩側立柱的穩定性與平穩性,確保其樓面支撐體系的安設符合預期標準。
2.4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拆除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拆除不合理,輕則影響到高支模技術應用效果,重則對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所以,需結合現場情況的分析,針對不同跨度高支模采用不同的拆除形式,針對具體拆模作業的開展,包括:(1)結合混凝土凝結情況的分析,控制拆模作業的時間為澆筑10d后,借助專業工具及實驗室進行混凝土強度的檢測,確定其強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拆模施工。若檢測強度為達不到標準,禁止對高支模強行拆除。(2)實際拆除作業過程中,需以“拆除→分級→分段拆除”的流程施工,在主要模板拆除前必須進行從屬模板的優先拆除。(3)為避免拆除作業的開展無法順利進行,需先構建契合現場要求的拆除平臺,并按照上述原則進行逐個拆除。而對于拆除構件而言,必須做到分類有序的堆放,如在拆除支架、散板后,必須按照規定要求,在規定區域堆放。同時,在拆除作業過程中,盡可能避免構件對建筑主體結構造成沖擊和影響,并第一時間將拆除后的模板清理和運輸。若模板拆除時涉及臨時堆放,需保持模板堆放距離與建筑主體間隔1m以上,并保持其堆放高度低于1m。禁止在樓層附近、腳手架旁等位置堆放模板。待模板拆除結束后,相關人員需及時進行混凝土質量檢測,一旦發現存在質量問題,需制定針對性解決措施進行處理。(4)拆除下的模板構件及時清理,清楚多余雜物雜物后進行模板構件維護,以便用于其他工程。
結語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應用,要做好全面嚴格地把控。本文結合實踐,提出落實高支模施工技術方案;做好高支模施工安全;做好技術人員的培訓;引入信息化技術輔助現場管理等建議。通過采取全面的技術把控措施,提高高支模施工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孫龍,黃海軍,朱葉.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7):492.
[2]劉景潤.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7):296.
[3]閆宇雷.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7):1660.
[4]王健.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探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6):773.
[5]張勇,劉宏權,宋國棟.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芻議[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