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顯華
摘 要:秸稈收儲運技術的推廣應用具有促進農民增收、節能環保以及農業經濟穩健發展的重要作用?;诖?,本文以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秸稈收儲運技術為例,簡單介紹了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本情況,就秸稈收儲運技術研究現狀,提出秸稈收儲運技術建設模式應用,以期能夠為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提供基礎性參考。
關鍵詞:秸稈;收儲運;綜合利用
引言:
秸稈是指小麥、水稻以及其它農作物在收獲籽實后的剩余部分,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生物資源。通過秸稈收儲運技術將秸稈打捆離田、收儲、加工可以變廢為寶,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農作物秸稈的綠色、循環和再利用,為國家節約標煤,減少碳排放量,有效緩解政府秸稈禁燒“前禁后燃”的突出矛盾。
1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本情況
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徽蕪湖市灣沚區,是一家集農作物秸稈打捆離田、收儲、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綠色環保企業,始建于2015年3月。廠房占地面積約21畝,建設固化站1座,收儲中轉站3座,標準化廠房8000余平米,綜合樓800余平米?,F有大中型秸稈打捆機52臺/套,壓塊狀、制粒狀生物質燃料機組生產線6條。公司主要以農作物秸稈、稻殼等副產物為原料,加工生產成壓塊狀、顆粒狀、小圓柱狀生物質成型燃料,用于供應工業鍋爐和生物質發電廠,替代化石能源煤炭、重油、天然氣等。
2秸稈收儲運技術研究現狀
2.1秸稈收集存在的問題
2.1.1體系建設不足
從目前來看,秸稈收集問題尚未得到相關部門的充足重視,在資金、資源、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仍存在很大加強空間。在此背景下,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無法單純依賴自身條件實現完整的秸稈收集體系建設,因此非常需要政府和國家相關部門的鼎力相助;其次,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雖然已經組建了“蕪湖秸稈產業化聯合體”,但沒有難以形成秸稈作業過程全覆蓋,致使“互聯網+智慧農業”工作無法在當地鎮村得到良好落實。
2.1.2農戶認知欠缺
就現代化生產背景下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秸稈收集的現狀來看,雖然公司和合作社融為一體,統一管理,各司其職,但是因農村資源相對匱乏,部分農戶未能對秸稈收集形成正確認識,且對公司和合作社缺乏足夠的信任,因此并不愿意主動進行秸稈收集。
2.1.3機械水平停滯
在秸稈收集過程中,部分農戶并不愿意學習相關機械技術,導致由于專業知識能力不夠,無法盡快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且機器一旦發生故障,也無法及時進行維修處理,對秸稈收集的效率和質量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而使部分農戶對秸稈收集產生一定抵觸心理,造成秸稈收集困境。
2.2改進及解決方案
針對秸稈收集存在的問題,需要政府和國家相關部門提高對秸稈收集的重視程度,健全完善秸稈收集體系建設,消除農戶的抵觸情緒,讓農戶對現代秸稈收集有正確的認知,深刻意識到秸稈收集在農業生產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農戶應用現代農業機械技術的積極性,促進秸稈收集步入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發展道路中來。
3秸稈收儲運技術建設模式應用
近年來,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不斷提升運營模式、完善服務手段上,不斷探索農業科技創新,加大企業生產規模,完善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帶領農民就業增收,大力振興鄉村資源化利用、產業化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為企業跳躍式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3.1打捆模式
農機化專業合作社負責解決秸稈打捆、離田;秸稈綜合利用合作社負責打捆后的秸稈收集、轉運工作。打捆收集技術通常是指在農業生產現場進行的水稻、小麥等其他農作物秸稈的撿拾作業。打捆收集設備包括但不限于拖拉機、田間摟集設備、打捆設備、捆型秸稈撿拾設備、叉裝設備、田間轉運機具等。通過收集捆扎的秸稈結構緊湊、內松外緊。極大程度減少了貯存面積,而且捆扎后的秸稈外形規則更加便于運輸,減少了運輸成本。在開始打捆前,應使秸稈在田間晾曬一段時間,秸稈含水率需晾曬至30%以下,再經機械或人工摟集鋪條,摟集寬度根據具體打捆機撿拾幅寬確定,鋪條寬度、厚度均勻,便于后續打捆作業。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干燥秸稈,而且可以通過雨水的沖洗,降低氯、鉀等水溶性化合物的含量,從而改善燃料燃燒的質量[1]。
3.2離田模式
秸稈捆型及規格大小的選擇應根據當地區域農業交通道路、運輸車輛型號、田間地塊條件、機具擁有情況以及收儲運成本等影響因素綜合確定,既要滿足能夠快速離田又要充分考慮秸稈綜合應用的經濟性。農戶在收獲農作物的同時,可以將秸稈粉碎后直接收集。例如,采用帶秸稈切碎和拋撒功能的谷物聯合收割機一次完成農作物的收割、脫粒以及分離莖桿等工序,從田間地頭直接獲取秸稈。或者在全喂入聯合收割機出草口處裝配專門的秸稈切碎拋撒裝置進行聯合收獲作業。然后,采用撿拾打捆機將秸稈在田間地頭直接進行打捆收集,或者先采用撿拾打捆機將秸稈收集,然后再采用打包機將收集的秸稈進行壓縮處理,以方便后續秸稈的運輸和儲存工藝。
3.3收儲模式
秸稈收儲模式主要有分散貯存和集中貯存這兩種模式。分散貯存,是由農戶自己收儲秸稈,不便于統一管理。集中貯存,以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公司牽頭把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規模種植大戶、農機手、困難戶小能人等組織起來,發起組建“蕪湖秸稈產業化聯合體”。大部分的秸稈原料由秸稈綜合利用合作社收集、存放。不僅對秸稈原料分類別堆放整齊,并且能夠有效防止秸稈原料受到雨、雪、風等自然侵害。另外,為進一步確保粉碎機、打包機等設備的生產效率和使用壽命,秸稈原料中不允許有碎石、鐵屑、砂土等雜質。同時,在合作社及其周邊嚴禁煙火等易燃、易爆品,合作社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消防安全標準和要求,在其內部及其周邊區域張貼相關消防安全標志,并配置基本消防器材和消防設施。除此之外,秸稈堆垛必須做好防潮處理,碼垛地面需墊高夯實,垛底用土方、木頭或磚墊起,堆垛時注意中部填實以免秸稈中間空而易散。建立秸稈垛巡檢制度,派遣專人實時監控合作社內的秸稈儲存情況,要定時對秸稈垛測溫,并做好測溫記錄。當溫度達到60~70℃時,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拆垛散熱[2]。
3.4運輸模式
秸稈運輸多為捆型秸稈,長距離運輸推薦采用大方捆、中圓捆型。小捆型不適宜長距離運輸。在運輸秸稈的時候,需要嚴格遵循《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不超載、不超寬,不超高。短距離(小于十公里)秸稈運輸,一般多釆用農用車輛;長距離(大于五十公里)秸稈運輸則大多選擇大中型運輸車輛。粉碎后的秸稈采用自卸汽車或斗式拖車運輸,并及時做好遮蓋,避免在車輛運輸過程中出現秸稈碎料遺灑情況。運輸秸稈的車輛不允許穿過城市主要道路,且應避開人員密集區域。將田間分布數據與交通道路數據重疊,利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構建農田-交通網絡,再通過圖論算法尋找最優的秸稈運輸路徑[3]。
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節能環保視角下的秸稈收儲運技術建設模式應用能夠充分發揮秸稈的多用途,實現帶領農戶致富的目標。因此,本文建議政府及國家相關部門加大對秸稈收儲運技術建設模式應用的扶持力度,健全完善秸稈收集體系建設,讓農戶深刻意識到秸稈收集在農業生產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秸稈收集步入經濟效益更好的發展道路中。
參考文獻:
[1]李軍,胡俊男,于珍珍,等.秸稈收儲運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現代化農業,2021(04):61-64.
[2]張士勝,霍家佳,洪登華,等.我國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體系現狀·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9):260-261+264.
[3]劉先才,平英華,韓柏和,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裝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Z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