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柱恩
摘要:海港是連接海陸交通運輸的重要交通樞紐,是海運、內河航運、通訊、對外貿易以及沿海工業等的綜合交通樞紐,是濱海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港口的高速發展是國民經濟尤其是外向型經濟長期保持的快速增長與需求結構調整的重要成果。更多的人意識到港口在城市化發展中的意義。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深入,發展和建立綠色生態港勢在必行。本文中簡要分析了浙江舟山生態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希望通過提供更完善的海港生態環境,推動海港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關鍵字:綠色港口 生態環境 港口經濟
交通的發達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由于貿易的增加與發達,中國港口貿易量也逐漸增多,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污染了中國的自然環境。在現代海港建設中,污染物在貨物運輸、存放、裝卸過程以及周圍空氣環境中遭受嚴重污染。而在國際資源緊張和人民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的情形下,建造綠色海港將更加適應當今時代的環境發展趨勢和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
寧波舟山港作為當今世界上吞吐量最高的大型海港,其運營規模與發展速度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由于處在我國水運發展的江浙區域,附近海港豐富,在國民經濟與商務活動中同附近海港競爭和協作是勢在必行的。所以,怎樣尋找寧波舟山港的港口位置,掌握海港建造與發展的方向,歷來是科學研究的重心。
一、綠色港口內涵
最近數十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發展和對外貿易,全球港口的發展也很快。當今世界上幾乎每個發達國家的港口都保持著高度的發展,尤其是我國、東南亞各國以及南美國家。但是,港口的發達不但推動了經濟發展,同時對環境形成了巨大負面影響。
綠色港口,是一種發展中的新概念。以社會主義綠化思想為引領,把港灣開發與資源開發利用、環境治理有機融合,保持可持續開發,最大限度地實現港灣的經濟社會發展效益,科學合理地使用資源,逐步降低環境污染,最后實現和諧社會,港灣開發和環境統一和諧發展。社會主義綠化港灣,是一種污染量少、利用效率高、綜合效益好、發展前景好、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港口。
由于全球自然資源的日趨匱乏和對自然環境的嚴峻考驗,未來港口發展戰略將更加充分考慮生態效益和經濟性,在港口發展中進一步節約資源與能耗,更加重視環保,并進一步調整優勢港區產業結構,科學合理地謀劃港口整體發展格局,更高效地保證港航健康持續發展[1]。
二、建設綠色港口的意義
港口也是城市交通系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一條生產線都有相應的廢水排放量,大大增加了海港和周邊地區之間的空氣污染。港口的主要污染源,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式:固體、液態和空氣。而在這里,氣體污染程度一般較高,而且持續時間也較長,且不可控因素較多。而正是這些原因,使得空氣污染也就變成了整個港口的主要污染源。而空氣污染的成因是由于港口燃燒裝置在工作期間排出的尾氣,由于港口的工作過程需要大量依賴于機械和船舶,所以污染排放也將不斷發生。運送車輛時,也會揚起塵土。而這種機器的具體污染主要是煙霧、揮發性物質、氮氧化物等。而由于全球資源越來越稀缺,生態環境日益嚴重,因此港口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同時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在這個情況下,綠色港口的概念便應運而生。它以綠色理念為標準和指導,將港口建設和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有效地聯系起來,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整個建設過程的理念。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揮港口經濟發展的效益,科學利用資源,確保環境污染最小化。在建設綠色港口的背景下,在減少污染的條件下,港口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節約相關資源和能源,注重環境保護。在不斷實踐中優化和適應港口產業結構,確保港口健康穩定發展。
三、建設綠色港口的對策
在建立綠色口岸方面,運輸主管部門通過劃撥型專項資金和健全有關機制,建立綠色生態口岸,增強港口發展中的環境意識。但也面臨一些妨礙綠色口岸建設的問題,尤其是在科技、設施、關鍵指標、創新意識缺失等方面。針對上述問題,提供如下對策,以完善綠色口岸建設,推動口岸經濟社會發展。
建立一種十分切實可行的環境激勵制度。建立綠色港口既需要有關部門的政治和制度保障,也必須形成切實可行的環境激勵。通過制訂有關政策和制度,鼓勵參與海港經營的企業。比如,讓一些登陸船只在海港周邊海域行駛時減速,以降低船只的尾氣污染,并在此基礎上推動綠化海港進程。除控制船只之外,一些航運公司、運輸代理以及其他有關企業必須增強其綠色環境意識,并通過制訂有關政策和制度,鼓勵參與海港經營的企業。
綠色港口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目前,中國的綠色港口建設工作尚處在起步階段,很多綠色指標體系尚不健全,港口的生產活動又缺乏標準的環境監測依據,也導致了港口的綠化環境意識嚴重缺失。構建綠色港口,就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港口標準體系, 要融合全球綠色發展的相關概念和理念,緊密聯系我國實際進行具體調研。其中,人們需要比較深刻認識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發展趨勢及其綠色港口的重大含義。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增加公眾意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統一合理的評價標準。將以綠化第一、預防為主的綜合措施作為重點評價指標體系,以進一步提升港航的環保理念,把綠化意識滲透到港航日常工作以及未來的建筑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并以生態港評估指標體系為基準,創新推進港航發展管理模式,以推動港航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改進技術創新,促進港口設施研究。綠色港口建設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在建設中引進先進技術,這是推進綠色港口建設的關鍵。在許多產業中,油銷售商都是污染程度最大的企業。因此相關公司可以研制雙底雙殼油鉆機,并選擇合適的防污染設備,從而使得水加油站的所有卡車和防污染設備,均可滿足防污染的標準。另外,無人機的監測也在當前綠色港口建設中有所發展。有關的海洋執法人員也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或移動app,在無人機所返回的信號中掌握船舶污染的具體參數,從而可以在利用新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對港口污染情況開展即時監控[2]。
四、結語
世界貿易結構的變化導致了國際海洋結構的不斷變化,對港口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提出,給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使一些具有競爭力的港口受益。寧波舟山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重要樞紐,自2012年通過上海港以來,已取得了世界第一的貨物吞吐量,總吞吐量約為7.44億噸。2015年,貨運周轉量為8.89億噸,集裝箱、液體散貨和干散貨運輸量保持著快速增長態勢。在未來,寧波舟山港口還將成為世界上首個年吞吐量達到十億噸以上的海港。
港口是我國交通系統的重要部分。在構建綠色生態口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增強綠色意識,并從創新、落實機制和建立生態口岸評價指標體系等各方面著手。在此基礎上,推進綠色生態口岸建設,推動口岸經濟社會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祎.加強綠色港口建設 助推港口經濟發展[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27):12.
[2]沈舒唯.加強綠色港口建設 助推港口經濟發展[J].港口經濟,2014(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