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雯



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是指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對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其他領域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效應。減稅降費政策效應主要與宏觀稅負水平、財政收支結構、稅制結構、政府債務余額等因素相關。
新古典經濟學的減稅增加供給理論指出,減稅降費政策通過調整市場與政府間的資源分配格局。短期時間內,減稅降費帶來的收入下降將會減少政府的支出;而從長期看,減稅降費會擴大稅基、促進經濟增長,從而增加財政收入,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而凱恩斯的減稅增加需求理論指出,減稅降費政策是政府通過減少稅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而增加市場主體需求。
一、財政收入規模方面
在積極的財政政策中,減稅降費政策主要影響的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因此,通過分析2018-2020年阜陽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及其中的稅收收入占 GDP 比率(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率和稅收收入比率)的變化,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減稅降費政策對安徽省阜陽市財政收入規模的影響。
2018年阜陽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7.1億元,占GDP比率為10.6%,稅收收入271.7億元,占GDP比率為15.4%;2019年阜陽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0.6億元,占GDP比率為7.7%,稅收收入293.5億元,占GDP比率為11.3%;2020年截止到10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1.1億元,占GDP比率為7.4%,稅收收入212.9億元,占GDP比率為10.5%
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率和稅收收入比率的情況來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率從 2018 年的 10.6%降低至 2019年的7.7%,2020 年降低 至7.4%。同時,稅收收入比率也從 2018 年的15.4%降低至 2019年的 11.3%,2020年降低至10.5%。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率和稅收收入比率的這種變化態勢,一方面表明減稅降費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實,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對財政收入的減收效應。
二、財政收入增速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2018-2020年以來,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以來,安徽省阜陽市財政收入增速在逐年降低,經濟增長的步伐放緩,特別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助于企業復工復產的優惠政策的實施,使得阜陽市財政收入及稅收收入的增速出現負增長。
三、財政收入結構方面
減稅降費不僅會相對減少財政收入,可能增加財政赤字規模,還有可能對財政收入結構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首先,從財政收入的形式來看,財政收入可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一般來說,非稅收入的征收依據是行政性的政策法規及規章制度,稅收收入的征收遵循的是稅收法定原則,具有強制性。在近年來的減稅降費過程中,因減稅的力度比較大,故稅收收入所占比重有所降低。
具體來說,2018-2020年,安徽省阜陽市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不斷下降,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逐年上升。隨著減稅降費力度的不斷加大,稅收收入比重難以提高,而稅收收入作為財政收入最主要的部分,這在短期內會相對影響阜陽市財政收入可持續發展。
四、企業效益“加法”效應和市場主體活力“乘法”效應
上圖顯示了 2018—2020年阜陽市宏觀稅負變化趨勢,可以看出阜陽市宏觀稅負小于 15%,且 2018—2020 年呈逐年下降趨勢,截止至2020年9月降為10.5%,說明近年來我國減稅降費政策在阜陽市落地后具有降負的效果。
五、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方面
阜陽市積極落實各級惠企政策,確保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2020年前三季度阜陽市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0家,合同引進外資5505萬美元,其中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2家,新設外資企業同比增長100%。2019年,阜陽市進出口總額達15.7億美元,比 2015年增加0.8億美元,年均增長1.3%。外貿隊伍持續壯大。2019年,新增備案企業196家,新增實績企業98家;進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40家,占全市實績企業的9.2%,實現進出口值達8.5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超五成。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有助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和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寬松的環境,為實體經濟引入“活水”。
六、保持財政持續平穩增長方面
減稅減費政策從短期來看會造成財政收入減收,但長期來看有利于財源稅源涵養跳出稅收看稅收,用發展眼光、長遠思維放眼量,減稅降費帶來的并不一定是財政收入持續減少。根據拉弗曲線理論,稅收收入多少一般取決于兩個因素,即稅率高低和稅基大小。通過減稅降費,可以有效涵養稅源,擴大稅基,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換取持續發展勢能的“增”,促使稅收及財政收入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上增長,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本文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短期地方財政收入受減稅降費政策影響,會在不同程度上呈現出增速放緩等影響,但短期財政收入的高低,并非評價經濟好壞的絕對指標。通過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把原來由政府支配的財力更多留給企業,是另一種形式的財政支出,能夠更好激發經濟“細胞”活力,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成效,有利于保持財政收入持續平穩增長。這既是深化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使命可以說,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帶動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又為減稅降費提供更大財力空間,最終將實現減稅降費與經濟增長良性循環、比翼齊飛。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