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付偉
每一年中國應屆畢業生的人數都是呈遞增模式,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874萬人,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大學生就業困難可以通過創業來緩解,但是創業的路途中大學生會經歷許多困境。大學生個人經濟條件不足、大學生創業素質低下、創業經驗不足、對市場了解不充分、經營理念和手段與市場有差距、國家政策扶持不到位、消極的社會輿論等。因此大學生創業需要家庭的支持,高校需要培養學生創業素質,國家政策需要大力支持,社會輿論也需要表現出積極的一面,從而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成功。
一、前言
中國每一年畢業生人數都是呈遞增模式,據報道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874萬人,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企業苦惱找不到自己合適的員工,鼓勵和支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精神是2014年在達沃斯會議上提出來的號召。此次論壇結束后,國家針對創新創業提出了若干相關優惠支持政策,此次意見讓各個高校的大學生對創業充滿了期待,調動了市場的積極性[2]。高校在創新創業的課程目標是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敢拼敢闖不怕困難的的創業精神。國家領導人對創業的支持以及國家出臺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顯明我國正在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不僅是時代的需求,更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然而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
二、高校大學創業困難現狀
(一)個人經濟條件
大學生畢業后,大多數家長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順利的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穩定的收入,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創業的想法,他們認為創業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需要他們投入大量的錢,由于大學生各自的家庭經濟前提限制,諸多大學生沒有錢財作為創業的啟動資金,創業啟動資金的含義是創業項目籌辦時,企業運營所需資產及日常各種必要開支費用的開銷,涉及到租賃房屋費用、辦公用具、聘請員工、購買商品、辦理營業執照、廣告宣傳費用、發放工資、公司的日常開銷等費用。大學生創業需要的第一筆資金是大學生考慮的第一要素,諸多的大學生因為缺乏第一筆資金缺致使創業失敗。胡妍妍等[3]對天津市的六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目標是對大學生創業的錢財需求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六所高校中有29%-53%的大學生反映資金在創業的過程中缺乏。
(二)大學生創業素質缺乏,創業成功率低
現在很多應屆畢業生剛剛從大學畢業,由于長期待在校園里,缺乏對社會的了解以及缺少創業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導致大學生缺乏必要的創業素質[4]。創業本身就是一種風險活動,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質去承擔這樣的風險,并且要學會在創業過程中去解決遇到的困難,這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一件極其挑戰的事情,大學生如果對創業充滿了成功的期待,需要自身具有優良的心理素質以及身體體能等創業素質,這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1.對創業的片面性認識
很多大學生認為創業實際上是自己開辦企業,是怎樣把生意做好的問題。創業是一種極具挑戰的社會活動,是一種錢生錢的生成財富的方式,需要創業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競爭意識等能力,在創業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各種知識,技術以及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指高校大學生通過自己的知識能力以及團隊的相互協作,將創業中需要的專業知識,需要的資金,需要的技術,需要的手段,在一定的市場環境中,努力創新、創造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
2.缺乏創業經驗
大學生創業經驗的缺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專業知識不扎實。大學生創業不僅會涉及到創業項目的專業知識,還涉及財務管理,會計,金融,營銷等專業知識,這些實踐經驗或者知識是需要經過實踐積累經驗,在第一時間內大學生無法獲取。第二是大學生需要處理人際關系,在創業期間需要安排好團隊成員的本職工作,保持團隊的整體一致性。除此以外,需要協調好團隊中每一個成員和外界的人際交往關系。很多大學生剛剛踏入社會,社會經驗不足,無法處理好這些人際關系,導致創業存在難度。
3.缺乏對市場的充分了解
諸多大學生剛畢業對市場沒有充分的了解,創業只是憑著自己的一股闖勁,對市場沒有進行科學的研究及細心的調查。而且大學生在資金,項目以及人才評價等方面存在欠缺,對客觀經濟規律還不了解的情況之下就急忙的投入到創業中去了,導致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瓶頸問題,還沒有開始到一半就想中途放棄了。
4.經營理念和手段與市場有一定差距
大學生創業90%以上需要依靠自身的實力,但是,創業具有獨特的專業性,全面性。創業一方面需要依靠技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先進的經營方式,創業者建立了自己的目標后,就要組織實施,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場得到優勢必須學會如何管理經營。在管理經營中要求創業者對財務、稅務、管理、法律等都要有知識儲備,然而在大學生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獨斷專行,導致商業產品開發或者經營與市場脫離;即使很多大學生在本科學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并且創業項目也是和本專業相關,但是在創業實踐的過程中實踐經驗還是不足。
(三)國家政策
現在國家雖然很重視,并且支持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總的來看,國家政策的落實程度欠缺,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存在很大問題,國家無法點對點的對創業的大學生進行幫助,很多大學生由于資金問題,導致創業開展不下去。從調查發現,在中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幾率不高,其質量也是很好,由于國家這樣的大環境導致我國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對創業方向沒有太大的興趣,創業只是少部分大學生所選擇的方向[5]。
三、高校大學生創業困難對策
(一)需要家庭支持學生
應屆畢業生剛畢業后絕大多數沒有創業的啟動資金,因此需要家庭的支持,作為家長需要和學生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個人想法,如果子女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以及詳細的計劃安排,并且具有可實施性,作為家長要大力的支持自己的子女,不僅要在資金上給予子女支持,而且在精神上也要給予子女支持。作為子女,如果我們對未來有自己的職業規劃,也需要自己主動和父母溝通,不要自己一意孤行,在考慮自己未來創業的情況下也需要考量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在自己家庭能夠承受得起情況下適當的調節自己的創業方案。
(二)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的概念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9年于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的[8]。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主動面向經濟建設領域的確實之舉,大學生經過創新創業教育訓練之后,是最具有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如果我們每一位大學生畢業之后都能夠進入創業之路,將自己的的智慧和知識運用到創新創業中,將會大大的促進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1.大學生自身創業素質的培養
大學生從高中過渡到大學,對于職場以及創業等了解甚微,尤其自身的創業素質沒有達到創業的基本素質要求。大學生在創業之前努力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敢于冒險的精神以及敬業精神,培養自己對于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更需要培養自己的責任心。
大學生在經歷了大學四年創新創業教育的熏陶,不凡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如果在大學期間有了創業萌芽,需要在大學期間尋求老師的幫助,也需要有一個完備的計劃。通過老師和同學的幫助策劃自己的創業規劃,制定自己未來的創業目標。因此大學生要在畢業之前提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要有合理的定位,不要脫離現實的狀況,積極了解自己確定的職業方向,充分了解市場,分析市場需求,評估自己的創業方向能夠獲得多少的價值利益。另外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需要主動為自己的創業方面知識充電,培養自己在創新創業方面的能力,主動學習也是創業人的最基本素質要求。
2.學校要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
(1)課程設置
高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課程設置上需要不斷革新,應該更多的設置有利于充實學生創業知識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教學的方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且能夠讓學生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2)通過學科競賽和創業大賽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
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是每個高校都需要實施,而學科競賽是重要的中間鏈,學生通過參與學科競賽極大的訓練學生的智力和意志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并且潛移默化的讓學生運用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成果,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學校要鼓勵大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通過具體實踐進行大學生創新素質能力培養。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及高校支持學生創新項目的培育,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大學生提供了場地以及資金的支持。
學校、省國家組織創業大賽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有著極大的幫助,例如每年的互聯網+創業大賽,大賽分為校內選拔賽、省級復賽、全國總決賽。在高校組織這項工作的時候會邀請行業專業、知名創業者和風險投資人參與賽事的評審,并且在商業邏輯、產品理念、融資策略、路演技巧等方面給學生做詳細的指導和培訓,通過大賽作為中間橋梁,將學生和行業內專家建立彼此聯系,切身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校外專家和校內教師雙管齊下
現在高校教師的知識結構體系大多數建立在理論層面上,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導致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時候更多的停留在理論知識方面,對于實踐部分無法給予學生機會。高校有必要在提高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也要對教師有針對的進行培訓,大力支持高校教師深入企業實地考察實踐,與企業合作探討項目,學生作為中間載體。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在大學生創業的課程中邀請校外具備有閱歷經歷的企業家,作為創業等相關課程的教學老師,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遇到的問題,校內老師和校外指導老師成立創業導師咨詢隊,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和幫助。
(三)國家政府需要為學生提供好的創業環境
從整體來看,目前大學生創業環境不容樂觀,雖然國家有一些政策的支持,但是總體上,落實程度遠遠不夠,因此導致大學生創業的成本較高,出現創業難的現狀。政府需要結合大學生創業的情況,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以及資金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具體的創業指導。另外政府有需要為大學生提供便利的實踐平臺,比如,在創業過程中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常識的培訓和經營場所、簡化有關注冊程序和登記手續;提供創業補貼、就業保障等方面的保障措施[9]。通過政府以上措施優化整合社會資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完善的良好的創業環境,從而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激情和熱情。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