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目前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而貧困生作為大學生里的特殊群體,他們在就業能力的一些方面低于非貧困學生,這造成了他們在就業中的弱勢地位,因此要更加注重貧困生的就業,而貧困生的就業能力是會影響到他們的就業情況和就業質量。因此,本文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貧困生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并探討了以高校為主體的提升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路徑。
大學生的就業受到社會經濟形式、行業發展、自身的綜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影響。目前貧困生占大學生人數的20%-30%,貧困生作為大學生的特殊群體,其能否就業以及就業質量對學生以及貧困生家庭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貧困生自身的就業能力是影響其就業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貧困生的就業能力提升有助于貧困生在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脫穎而出。貧困生的就業能力提升也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貧困生的就業能力提升需要學校、社會、企業的多方面支持,本文僅嘗試從學校角度論述提升貧困生就業能力的路徑。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概述
本文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是指狹義的就業能力,指大學生個體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夠獲得就業并維持一段就業工作時間的能力。借鑒以往的關于就業能力的研究,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一種復雜綜合的能力,筆者認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主要包括三方面:
1.個人綜合特質方面,主要包括學生個人性格特質、工作所需的普遍基礎能力和自我認識,個人性格特質,例如學生的性格樂觀、堅強、勤勞等;普遍基礎能力包括工作所需要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認識方面主要包括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效能感。
2.專業知識技能。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
3.求職技能:包括收集處理求職信息、應聘能力、抓住機遇的能力等。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這幾方面相互聯系,共同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和就業質量。
二、目前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現狀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貧困生在個人綜合特質方面的一些方面明顯低于非貧困生。在自信心方面,貧困生的自信心低于非貧困生。另外貧困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較低,自我效能感會直接影響學生無論是就業還是在做其他事情方面的自信心。較低的自我效能感不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和發展。這兩方面在學生就業求職中會嚴重影響學生對于就業的態度和就業過程中在招聘面試時的表現。另外,在一些基礎能力方面,在靈活性、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貧困生低于非貧困生。企業普遍認為大學生專業技能表現較好,而積極心理特質等軟技能則急需加強。[劉洋 王曉偉.大學生就業能力認知差異研究——基于大學生和雇主視角[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11):103]而積極心理特質是目前企業在選取人才是重點考察的一方面。
專業知識技能方面,貧困大學生較非貧困大學生在學習成績和專業知識技能方面較弱。主要由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貧困生大多來源于貧困地區,教育質量差,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貧困大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差,較多貧困生在業余時間兼職賺取生活費用,從而導致學習時間少,參加能夠提升專業技能的項目較少。
就業信息的渠道以及社會關系資源方面不及非貧困生。在求職技巧方面貧困生和非貧困生沒有明顯差異。另外,目前貧困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水平低于非貧困學生。由于貧困大學生往往來自于經濟落后地區、父母的受教育層次不高、社會關系資源匱乏等因素影響了學生的職業認知水平,導致其缺乏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目前學校雖然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往往只是作為一門課程教學,教學往往由輔導員或負責就業的老師兼任,教學效果一般,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的作用有限。
目前高校針對貧困學生的就業幫扶主要體現在針對貧困學生的就業推薦、就業補貼、創業補貼以及創業指導。主要體現在經濟上的幫扶和就業過程的幫扶,缺乏針對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專項幫扶。
三、高校提升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
(一)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整個教育過程
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于大學四年,而不是單單開設課程。
1.多種渠道提升學生職業認知。針對大部分學生缺乏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將專業參觀學習提前到大一,而不是以往在大三、大四在帶學生去企業參觀實習。除企業參觀、還可以邀請企業專家、優秀校友、參加行業展會等形式要盡早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較清晰的認知。提升學生的職業認知,有利于學生提早進行職業規劃更好的利用好大學時間,全面提升自我。
2.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在企業招聘過程中,企業更看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因此學校在校期間就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專業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3.在不同年級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各有側重。在大一注重學生的職業認知、自我認知、了解自我和職業,及早確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大二時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大三的時候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大四的時候注重就業技巧的教學。
提供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校提供具有企業經驗的職業生涯規劃師,指導輔導員和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為貧困生提供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讓學生能夠較早意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按照規劃有針對性的提升個人專業能力、綜合能力。
(二)搭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學平臺
學校要努力搭建提升貧困生綜合素質的平臺。
1.建構提升學生基礎能力的學生活動平臺。將學生活動體系化、層次化,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學生活動。例如,針對貧困生的人際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差,可開設演講、辯論、情商教育等提升學生口才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
2.注重社會實踐,讓社會實踐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學校開設社會實踐基地,目前雖然各高校有一些社會實踐基地,但作用發揮有限。需要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基地,優先為貧困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3.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為貧困學生提供專業實習的機會。通過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給貧困生提供鍛煉自己專業知識技能的機會,通過實際的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
(三)強化貧困學生心理教育
貧困生由于在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方面偏低,為了提升貧困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心理健康程度,學校要注重針對貧困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目前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還需要專門為貧困生開設群體心理輔導以及提升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講座和課程。用專業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提升個人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注重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由于貧困生家庭經濟狀況差,個人學習能力低等情況會給貧困生的心理帶來很大壓力,要注重加強貧困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會貧困生情緒調節的方法、降低心理壓力的方法等,幫助貧困生建立自尊、自信的健康人格。
(四)注重發揮榜樣作用
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學校定期邀請優秀的貧困畢業生優秀代表為貧困生做講座、分享等,讓貧困學生能看到自己該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難,如何能夠順利成長成才。另外,學校要大力宣傳優秀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除校友資源外,要充分利用時代楷模、地方先進人物代表等,讓學生看到他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提升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