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人民網與全國黨媒網站一起,運用全媒體報道、全渠道傳播,全景式地記錄了中國戰“疫”情況。在這場“戰疫大考”中,各級黨媒、黨媒網站生產了大量優秀全媒體作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大輿論支持,有效發揮了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作用,集中展現了各級黨媒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成效。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2020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稱《意見》),為新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把脈定向,明確總體要求,指明發展路徑,按下了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的快進鍵。在這場媒體融合的大考中,黨媒網站要在主戰場發揮主力軍作用。
一是始終保持內容定力,用主流價值引領輿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全媒體時代,高質量的內容就是我們挺進主戰場最有力的武器,是主流媒體擁有強大影響力的源泉。主戰場上處處有較量,輿論場上話語權的爭奪,最終都體現在內容的交鋒上,誰能影響價值判斷,誰能在眾生喧嘩中一錘定音,都要靠精品力作說話。近年來,人民網在觀點評論、深度調查、權威解讀、政策建議四個方面加強發力,原創精品建設成效顯著,有力發揮了黨媒引導輿論的作用。如“人民網評”的影響力持續增強。結合香港國安法,人民網推出《絕不容許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短板》等8篇系列網評,擲地有聲地傳遞中央堅定態度,旗幟鮮明地擁護香港繁榮穩定;“七問美國政客”系列評論,揭批美國政客造謠成性、瘋狂甩鍋的丑惡面目,通過9個外文語種同步對外發表后,收獲數萬網友評論點贊。
二是始終堅持服務群眾,用高質量服務夯實主陣地。走好群眾路線,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主流媒體的職責使命。全媒體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貼近群眾、了解群眾、回應群眾、服務群眾的最主要途徑。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在互聯網主戰場上走好群眾路線,要求我們不再僅僅是信息傳播平臺,更要打造綜合服務平臺。對此,人民網做出卓有成效的實踐:《領導留言板》自2006年上線以來,累計促成解決的民生問題200萬件,架起了黨和群眾的連心橋、開啟了社情民意的直通車;為助力戰“疫”期間的生產生活,組織疫情防控思政大課,邀請專家教授在線“云”開講;在“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開設公益援助信息平臺;在“人民智云”客戶端提供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等。這些舉措,都很好地發揮了服務群眾的作用。落實《意見》要求,我們還要進一步探索建立更多的“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始終強化技術引領,以先進技術驅動融合發展。《意見》指出,要用好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2019年12月,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依托人民網建設的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實驗室將基礎研究與業務場景進行有機結合,為媒體融合縱深發展、內容精準傳播、傳播網絡空間治理提供前沿技術支撐。目前,已經初步構建了基礎研究層、技術支撐層、場景應用層三個層次的內容科技體系。今后,人民網還將不斷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強科技管理,強化技術領域前瞻性布局,不斷夯實技術基礎、提高研發能力、完善技術體系,以“資本+技術”雙輪驅動,積極向科技型、智慧型媒體轉型,打造“四全媒體”時代的內容科技領軍企業。
四是始終重視人才培養,以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全媒體隊伍。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如何引進人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優化隊伍結構,釋放人才活力,對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至關重要,是建成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的關鍵因素。我們要以互聯網思維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通過科學、靈活的用人機制、激勵機制,確保引得進人、留得住人。建成一支強大的全媒體人才隊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人民網愿與廣大媒體同行攜手共進,全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發揮好黨媒網站“旗艦”作用,做強新型主流媒體“航母”,努力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不斷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本文為作者在2020全國黨媒網站網站高峰論壇上的致辭)
作者系人民網黨委副書記、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