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璨

【摘要】每個人的心靈最深處,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創新者,在兒童的世界里,這種需要更加強烈.在如今這一重視創新的年代,數學綜合實踐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研究,如何讓學生貼身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如何讓學生擁有不俗的研究力和創新力……這一切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綜合實踐;研究;創新
我從數學書中選取了部分合適的內容作為實踐活動素材,而考慮家長的時間,這些實踐活動我都放在周末進行.
一、數據會說話:誰是你家的手速王?
數學書中實驗內容是:4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去開展下面的活動.活動中,每人輪流做6次,記錄活動數據,并制作成統計表或統計圖.實驗順序:1.將一把長20厘米的直尺豎直放在墻上,用食指按住0刻度處.2.松開食指,直尺下降,接著迅速用食指按住下降的直尺.3.記錄食指按住的刻度(取整厘米數).可是,在家里,學生沒有小伙伴,所以安排內容時,我把主題改為:“數據會說話:誰是你家的手速王?”
師:同學們,這周末的小任務可不簡單,你得和你的大伙伴比比賽.(通過班級QQ群發送)
學生最初的反應幾乎是一片哀號,都覺得不可能比得過自己的爸爸媽媽.
而當實驗進行到一半時,部分學生的心態發生了變化,覺得自己可能會贏,再接著,比賽結束后,全班都得到了驚人的結論:不管年齡大小,男生都是手速王.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是六年級下冊統計單元中“動手做”部分,重點考查的是學生收集實驗數據后,用何種整理方式,以及何種統計方式來表述結論.整理方式和統計方式不唯一,只要說得通,都可以,這是一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極好設計.唯一的缺點就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操作,平時的教學安排不能給予學生充分實驗、充分發揮的空間.而居家學習中的學生,時間較自由,也較充裕.看看同學們最終的呈現方式:有圖像、有數據、有分析、有結論.豐富的實驗過程,有趣的體驗操作,再加上和諧的親子氛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學習力得到了提升.
二、土豆與水,不為人知的秘密
數學書中實驗內容是:準備圓柱形容器1個,土豆1個.容器中倒入適量的水(半杯左右),再把土豆完全浸沒在水中,測量并記錄數據,算出土豆的體積.
師:說起土豆,大家都不陌生,可煎、可炸、可炒、可燉,吃起來味道美極了.除了作為食物,土豆還能幫我們解決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土豆與水之間的小秘密.(通過班級QQ群發送)
學生給我的反應特別可愛,紛紛表示要把土豆的秘密一一揭露出來.有的學生用了視頻,記錄出整個實驗的過程;有的學生提出了一些細致的注意點,觀察非常仔細,考慮問題非常周到;還有的學生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解釋了土豆和水之間的秘密.這些都是平時課堂中不能一一發現的地方.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是六年級下冊體積單元中“動手做”部分.目的是讓學生習得,完全浸入水的土豆體積與上升的水的體積相等這一知識點.其實這個知識點在六上教授長方體、正方體體積時,有所涉及.當時由于時間關系,沒來得及去具體展開,因此我布置了回家試一試的任務.但由于學業壓力,只有極個別學生親手試了試.而在現在的居家學習中,面對這一任務,學生竟是極其歡喜.平時只當食物吞進肚的土豆,竟然和數學扯上關系,而且還能解決之前困擾他們的難題.那段時間,不少家長都說,學生在家開始琢磨起其他蔬菜了,想看看能不能和數學再產生點其他聯系.
居家學習中的實踐活動課就是這么有趣,除了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外,它還有另外一個獨特魅力:每一個人都在獨立做著實驗,誰也不知道別人是怎么做的,所有人的實驗都猶抱琵琶半遮面.只有全部人結束實驗,老師這邊才會揭開神秘的面紗.而這種神秘感帶來的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三、現象背后的真相
數學書中實驗內容是:剪一根長硬紙條,先找到紙條的中心點并
固定在支架上.再在中心點兩側每隔1厘米打一個小孔.如果在支架左側第4個孔掛2個同樣大的珠,那么在支架右側第2個孔應掛多少個這樣的珠才能保持平衡?先想一想,再動手試一試.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用來做實驗的都是身邊現有的事物,今天挑戰升級啦!你得動手打造活動器材,再探索出結論.還有一個挑戰任務:現象背后的真相,你能找到嗎?(通過班級QQ群發送)
因為器材要提前準備,所以周五下午我就將小任務發送出去.周六一天異常難熬,沒幾個人上傳活動情況,憋到周日上午9點,在我剛想要不要放棄活動時,學生給了我熱烈回應:“老師,我找了替代物”“老師,你要叫我手工小能手,我做出來了”“老師,我發現我爸是個神助攻”……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是六年級下冊正反比例單元中“動手做”部分,是為了讓學生更加理解正反比例的含義而設計的.課堂中除非統一定制活動工具來操作,否則會出現各類問題,進而影響結論.起初,我很猶豫,一方面是因為答案比較簡單,但是背后的原理卻很難說清,另一方面這里的素材不好做,硬紙條打洞是個精細動作,稍微錯一點,實驗完全沒法做.不過現在我很慶幸當時我沒放棄.學生通過一步步試探,一步步逼近了真相.這一過程正體現了小學數學學習的多樣化和有趣性.而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了被動向主動、枯燥向有趣、單一向豐富的轉變,學生的研究力和創新力得到了提升.
“綜合與實踐”是隨著新課程改革增設的一個教學板塊,設置它的目的是:學生通過這個板塊的學習,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綜合實踐中發展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的應用技能,從而提升創新能力.由于每冊教材中只有幾課時,占數學整體教材的百分比較小,而教師教授時,花費時間較長,并且這部分內容一般不作為學生學業評價的主要部分,因此在很多數學常態課上,這部分內容被遺漏,不太受老師的關注,甚至有的老師不再進行教授.
而居家學習的日子里,學生的時間較充裕,這時正是開展綜合實踐課的好機會.如果把學生的數學學習比作一艘前行的船,如何在居家情況下順利開船,我與大家分享三點感觸:
1.興趣為舵.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要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合與實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借助綜合與實踐,學生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中的重要活動相結合.學生的興趣高昂還是興趣低落,直接決定了活動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科學設計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近期學生都是居家學習,則可以推出“制定旅游計劃”一課,讓學生設計出疫情結束后的旅游計劃,借助網絡平臺,小組內進行商討,進一步完善旅游計劃.
2.生活為槳.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日常生活中有著大量的數學真實事例,借助這些事例的解決,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將會更深一步,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也會得到提升.綜合實踐課就是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直接橋梁,學生借助課去認識生活,借助事例去探究和理解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往往缺乏發現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教師要做好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教學“繪制平面圖”一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網絡地圖上觀察家庭周邊的情況,采集信息,并結合采集的信息畫出平面圖形.當然,教師還需從生活出發,緊密聯系家長,共同找尋更多適合學生居家操作的實踐活動.相信通過這段時間的居家學習,每一位家長都會明白,每一個家庭也是一所學校,自己也是學生的老師,生活里有著最好的數學教育.
3.設計為帆.要通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學習中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實現數學學習的效果最優化.這點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尤為重要.在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也是活動的主持人,整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最大的重視.因此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時,應該設計多個活動主題、方案、活動方式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去探究、實踐,充分給學生自由、自主的探究空間,使得居家學習中的全體學生都能有事干,有所收獲.但有一點需注意,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主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因此教學設計還需有足夠的層次性和包容性,以滿足不同能力層級的學生,在滿足的基礎上還要體現出每個學生的收獲與成果.如在“一億有多大”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出幾個問題:1億元能買什么,1億個學生手拉手有多長,1億秒有多長,等.在實踐的活動中,不同的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選題進行探究,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之,綜合實踐課是一個重要板塊,它在數學學習中占著很重要的位置.合理用好它,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飛速提升.在如今特殊的居家學習情況中,教師更應結合生活實踐,進一步深悟新課程的最新精神,大膽創新,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全新而有創意的數學探究環境,不斷地挖掘潛能,讓學生在體驗中一步步成長.
【參考文獻】
[1]孫麗谷,王林.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