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漢
1959年的夏天,我小學一年級放暑假時,舅舅要我去鄉下玩,但被母親謝絕了。母親對我說,現在農村很苦,舅舅家孩子多,家大口闊,你去,會給他們增加負擔的。到了1962年,情況有了好轉,在舅舅的一再堅持下,母親終于答應了。當時我11歲,第一次到鄉間度暑假。
玩水遇險
舅舅的家在安陸縣桑樹店,一條小河繞著村鎮緩緩流過,水面約有30多米寬,河水很清,很甜,河畔垂柳依依,鳥叫蟬鳴。
夏日炎炎的午后,波光粼粼的小河便成了孩子們戲水的好去處。大家在水里捉魚、摸蝦、摸螺螄、游泳、打水仗,小河里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從岸邊突出的石頭上、樹根上往河里跳。雖然跳水的姿勢不優雅,但是濺起的水花肯定會引來孩子們的一陣驚呼。那時我和表弟都不會游泳,只能在淺水處玩,看著別人“狗刨”、跳水,羨慕極了。
表弟叫劉志慶,1955年出生,大腦袋,大耳朵,大眼睛,虎頭虎腦的。舅舅家里有六個孩子,五女一男,表弟排行老四,是家里的寶貝。
那天下午,雨剛剛停下,我就和表弟一起去玩水。不知怎么的,身邊的表弟突然說站不住了,我趕緊靠過去一把抓住他,同時感覺身體一沉,水沒到了胸口,表弟嚇得大喊大叫,爬到我的背上,扭來扭去。我背著他往岸邊走,但就是過不去,只感到被一股水流推著走。當時我好像不是很害怕,那些玩水的孩子們也都沒過來,他們肯定以為不危險,甚至覺得是我們兄弟倆在鬧著玩。
慢慢走著,水好像越來越深了,表弟又叫喊起來,我就讓他騎在我的脖子上,這時我生怕踩到深坑,有些緊張了,于是雙手向上牢牢地反拉住表弟,小心翼翼地用雙腳蹭著河底,眼睛緊盯著水面,身體隨著水流慢慢地向前移動。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才看到了一支伸向河心的竹跳板,上面有幾個大人在招手,舅媽也來了。我頓時感到渾身來了力氣,腳底踩著的河沙,也覺得蠻舒服了。
老天保佑,我們終于被大人們拉了上來。
在一片“好危險啊”的聲音中,我上了岸,心里只感到慶幸,甚至帶著救了表弟的得意,屁顛屁顛地跟著舅媽回了家。
沒想到一進舅舅家的后院,舅媽馬上大聲地訓斥我,說我不該在漲水時帶表弟去玩水,不該讓表弟到深水里,不該背著表弟在河中走……舅媽的話音剛落,幾個表姐妹馬上七嘴八舌地指責我。我感到莫大的冤枉,就大聲地爭辯,這一下可激怒了她們。如暴風驟雨般,她們更加大聲地責怪我,用她們所知道的最惡毒的語言咒罵我。二表姐和大表妹最起勁,甚至說我死了就算了,不要害她們的弟弟。我看著舅媽,用眼神向她求助,可她一扭頭,進廚房了。我知道舅舅趕著小毛驢參加運輸,明天上午才能回來,今晚沒人為我說話,只能挨罵了。
在責罵聲中,舅媽端著一簸箕蕎麥粑,放在小桌上,聞到那熟悉的熱香味,我突然感到餓極了。當我拿起一個蕎麥粑,二表姐猛地一把搶過去,大聲吼道:你做錯了事,還想吃飯,莫想!我再次用眼神求助舅媽,可是沒看到她,也沒看到表弟,一定是開小灶去了。
姐妹們一面吃著蕎麥粑,一面繼續責罵我,最后竟喊口號似的,要我滾回漢口。我忍無可忍,沖進廚房喝了一大瓢涼水,然后從前門跑了出去。
回漢口!這倒提醒了我。漢口今晚是回不去的,但是我可以去找姑婆。
夜奔巡店
姑婆家在巡店,這次回鄉,母親是先到巡店看望姑婆,然后才去桑樹店的。從巡店到桑樹店,約十五華里,母親帶著我,走的就是一條碎石大路,好認,也好走。
天還未全黑,我很快就找到了那條路,回頭看了看,發現沒人跟著,便撒腿就跑,直奔巡店。
我氣鼓鼓地邊走邊跑,心想你們這么多人,趁舅舅不在家,冤枉我,欺負我,那我就去找姑婆。姑婆可是母親和舅舅的姑姑!
天黑了,但是不暗。農村的夜景,我從未見過,那天晚上算開了眼。
記得那晚的月亮又大又圓。農舍的白墻被月光照著,越發顯得白;樹叢的影子落在地上,斑駁陸離;田野、道路、樹林和村莊,都被籠罩在銀白的月色中,使人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
有一會兒,我好像放慢了腳步,看著,聽著。灑滿大地的皎潔的月光,墨藍色天幕上閃爍的星光,農舍窗戶里透出的溫暖的燈光,樹叢邊閃爍的如盞盞小燈籠般的熒光,交相輝映,讓人眼花繚亂。
涼爽的夜風掠過樹林,發出輕柔的嘩嘩的聲響;蟈蟈、蟋蟀、知了和青蛙們,爭先恐后地投入了夏夜大合唱;還有從那樹影深處偶爾傳出的幾聲鳥鳴,也十分悅耳,動聽。
不合拍的是狗叫。母親囑咐過,手上要有打狗棍,見狗過來不要跑,蹲下,狗就會害怕。那天晚上,我還真領教了。過一個路邊的村子時,狗叫得厲害,一條黃狗突然竄了出來,見我半跪在地上,就停下了。我左手拿著一截樹棍,右手撿起石頭猛砸,口里大叫著,滾!滾!滾!見它掉頭跑,我才站起來,每走十來步,就蹲下來看看,終于甩掉了這畜生。
更讓我驚恐的是鬼火,走過一片墳地時,我看到了。雖然墳地離路邊有點遠,但我還是看到了那些游動的火焰,藍綠色的,忽隱忽現,甚至拖著尾巴互相追逐。我頓時感到頭皮發麻,渾身驚起雞皮疙瘩,陣陣涼氣從背后往上冒。我揮舞著樹棍,大聲叫喊著,拼命地往前跑。跑到一個路邊的有燈光的村子,回頭沒看到鬼火追我,才停下來喘氣。
我想母親了,如果還是她帶著我走,那該多好!抬頭看到月亮,覺得那月光好像母親溫柔的目光,陪著我去找姑婆,為我照亮夜行的路。
當我敲開姑婆家的大門,看到滿臉驚訝的姑婆時,叫了一聲姑婆,就大哭起來。
豆腐姑婆
到巡店的第二天下午,舅舅來了,反復說如果他在家就好了,要接我回去。姑婆板著臉,把舅舅和舅媽數落了一通,然后問我想不想回舅舅家。我馬上說不去,還要姑婆告訴我母親,讓她快點來巡店接我回去。舅舅拗不過姑婆,只好悻悻地走了。
姑婆家與舅舅家有些不同。
在舅舅家,睜眼閉眼都和表弟一起。而姑婆家表舅的孩子還小,與我玩不到一塊,我就每天纏著表舅,不管他干什么,我都在一旁玩,也感到樣樣都很新鮮。
沒有同齡的孩子,吃飯時好像都讓著我,姑婆老是往我碗里夾菜。在舅舅家不一樣,人多,搶著吃。灶火里如果埋著的是紅薯,我可以吃。如果是個土罐,里面的東西我吃不到,表姐妹們也吃不到。
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姑婆會打豆腐。巡店比桑樹店大,到集鎮上去賣點豆腐,可以補貼家用。
剛從三年困難時期走出來,像我這樣普通人家的孩子,吃什么都香。在姑婆家,印象最深的,是豆制品。我的記憶中,炒豆渣就很好吃,比炒豆渣好吃的是燒豆腐,比燒豆腐好吃的是豆腐腦,比豆腐腦好吃的是豆油皮。而最難忘的,是吃豆腐腦就著豆油皮。
一鍋熱豆漿,撈出兩三張豆油皮后,被姑婆神奇地一點,就變成了豆腐腦。這時,姑婆會給我盛上一大碗豆腐腦,又切一小碗豆腐皮,加一點鹽拌好,那味道真美!
打豆腐要起得很早,把頭天晚上泡的黃豆磨成漿,過濾后在大鍋里燒開,點鹵水后變成豆腐腦,最后將豆腐腦壓成豆腐。這個全過程,姑婆只讓我參加過一次。后來幾天,她只在豆漿燒熱時才把我叫起來,因為我喜歡撈豆油皮。
燒熱的豆漿,面上會慢慢地形成一層皮,我用一支秤桿般的棍子,從那層皮中間的下面穿過去,把一張豆油皮挑起來。我最愛手忙腳亂地幫姑婆干這活,看著豆油皮晾到竹竿上,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這滿足感來自哪里,直至今天都令我不解。以后的歲月里,我曾多次想起撈豆油皮的情景,慢慢地,那情景便繪成一幅畫:
懸掛著馬燈的農家廚房里,姑婆坐在灶前燒火。跳躍的火光,照亮了她那滿是皺紋的古銅色的臉龐,給她梳得一絲不亂的灰白頭發鑲上了一道金邊。老人家微笑著,慈祥的目光落在灶邊一位少年的身上。那少年用一根圓棍,從豆漿大鍋中挑起一張淡黃色的半圓形的雙層豆油皮,稚氣的臉上,寫滿了驚奇和欣喜。
這幅畫,會永遠掛在我的心房里,永遠!
重回桑樹店
后來,舅舅多次要接我回桑樹店玩,母親非常贊同,但我堅決不去,舅舅很無奈。
再后來,我覺得自己錯了。那天太僥幸,如果遇到一個河底深坑,后果真的不堪設想,責任當然在我這個表哥。我仿佛突然理解了舅媽,理解了表姐妹,可是,舅媽已去世了。1978年春節,我回到桑樹店,舅舅兩眼放光,帶著我走東家坐西家,逢人就說,光漢回來了!
又后來,我覺得多次拒絕舅舅的要求,沒有在舅媽在世時回去,實在是太對不起舅舅了??墒沁@時,舅舅也離世了。
人在小時候,難免會干些出格的事,當你有一天想明白了,可能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或物非人非,甚至是陰陽兩隔。遺憾嗎?這就是人生!
2002年的一天,我再回桑樹店。當我站在舅舅、舅媽的墳前時,心里反反復復地呼喊著:對不起,舅舅舅媽!對不起!積壓在心中的愧疚,突然如巖漿噴發,我跪地磕頭,放聲痛哭……
從1962年到2002年,我心中那個桑樹店的暑假,終于結束了。
那天晚上,我醉倒在表弟家。
責任編輯 郭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