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官 徐俊 丁然



摘要:目的 ?通過對我國有關健康管理的論文進行分析,揭示我國健康管理的研究概況。方法 ?以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為數據來源,檢索1990-2019年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的以“健康管理”為主題的研究論文,應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從發文作者、機構、期刊、基金等角度分別對論文總量、合作團隊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近30年,我國在中文核心期刊共發表健康管理相關的研究論文1999篇,發文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1990、1991年發文量為0,2014-2019年,年發文量均超過160篇;發文機構排名前3位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發文量≥10篇的作者有9位,第一名為福建中醫藥大學李燦東,共發表論文22篇;論文發表在273種中文核心期刊上,《中國全科醫學》以發文量413篇排名第一;共涉及基金項目556項,國家和地區的基金支持力度較大。作者和機構存在廣泛的合作關系,合作團隊初步形成,主要以老年病、慢性病為中心開展研究。結論 ?隨著我國健康管理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入,未來本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將向更廣泛的地區擴展,健康管理研究將會在數量和質量上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健康管理;文獻計量學;中國知網;合作團隊
中圖分類號:G3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1)01-0025-06
健康管理是以現代健康概念為指導,運用醫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對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連續的檢測、評估、干預,實現以促進人人健康為目標的新型醫學服務過程[1]。我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養老壓力增大,健康管理逐漸被提上日程,養老相關的健康管理研究和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2]。我國較早提出“健康管理”一詞是在職業病和特殊人群的健康維護中[3-4],目前我國出臺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5]、《“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6]等文件,從政策上對養老相關的健康管理逐漸重視起來。本研究基于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對我國近30年健康管理相關的研究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分析,以分析健康管理領域的發展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CNKI為數據來源,檢索主題為“健康管理”,檢索時間范圍為199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文獻類型為期刊文獻,期刊選擇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北大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檢索時間2020年4月1日。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健康管理相關的研究論文,剔除會議報道、征文、新聞等。
1.3 ?分析方法
由2名研究者進行數據下載,數據經第3名研究者進行核驗無誤后,提取其中的作者、作者機構、發文量、來源出版物、關鍵詞、基金、學科分類等信息。應用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 Data Analyzer(TDA)6.5分析軟件的頻次分析、共現矩陣分析[7]、自相關關系分析[8-9]等文獻計量學方法,從發文作者、機構、期刊等角度分別對論文數量、合作團隊等進行統計。
由于文獻中標注的作者機構層級不統一,故本研究在統計機構發文情況時對學院、科室進行合并;在分析機構合作關系時,以文獻中實際注明的作者機構為準,確保數據準確性。
2 ?結果
共檢索到2339篇健康管理相關的研究論文,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最終納入1999篇。
2.1 ?年度發文情況
1990-2019年各年度健康管理相關論文發文量隨時間變化趨勢見圖1。1990、1991年沒有發表健康管理相關的研究論文,近30年健康管理相關研究的發展變化主要分為2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平穩發展期,1992-2003年發文數量較少,每年發文量不足10篇;第2個階段是增長期,從2004年開始,健康管理相關的研究論文年發文量持續增加,年發文量≥20篇,2008-2011年增長趨勢略有減緩,2011年以后開始快速增長,到2019年發文量達到284篇。從發文量的總體發展趨勢來看,健康管理相關的研究增長較快,說明健康管理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重視。
2.2 ?機構發文情況
發表健康管理相關論文的機構共2675家。從發文機構看,以綜合性大學、醫科大學、中醫藥大學和部分科研院所及管理機構為主。其中綜合性大學下屬的醫學院或附屬醫院是健康管理的主要關注機構。從機構所在地區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較發達地區,一方面說明這些機構在該領域的科研實力較強,研究深入程度較高,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地區對健康管理的需求較高,從而說明在經濟較發達地區,人們對于生活質量和養老的期望值也相應地提高。中醫在健康管理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福建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排名相對靠前。發文量≥11篇的機構排名見表1。
2.3 ?發文機構合作情況
對發文機構進行自相關關系分析,可以洞察機構之間的合作情況,機構自相關地圖見圖2。來自不同地區的機構組成了幾個較大的合作團隊,最大的團隊是由北京、山東、河北、河南、湖北等北方和中部地區的研究機構組成;其次是由上海、山東、安徽、重慶和廣東組成的團隊;另外還有3個較小的研究團隊,分別是由北京大學、鄭州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組成的團隊,南方醫科大學各學院或附屬醫院組成的團隊,及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和東南大學組成的合作團隊。從合作團隊的組成來看,地緣合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地理位置較近的地區更容易形成合作團隊。幾個團隊主要以經濟較發達、人口眾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為核心,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人口老齡化相對嚴重,對健康管理的需求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所以健康管理呈現出從大城市向周邊地區擴散的現象。
2.4 ?發文期刊分析
1999篇論文發表在273種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健康管理相關論文最多的期刊是《中國全科醫學》,收錄413篇,第二名是《中國衛生事業管理》,收錄132篇,《現代預防醫學》收錄94篇,排名第3。從發文期刊學科方向看,涉及眾多學科領域,包括全科醫學、預防醫學、衛生經濟、衛生事業、公共衛生、護理學、老年病學、慢性病學、環境與職業醫學等。在排名靠前的期刊中,中醫藥相關的期刊較少,《中華中醫藥雜志》以收錄34篇論文排名第16,可見目前中醫藥學科領域的期刊對健康管理的關注度不高。發文數量前30名的期刊見表2。
2.5 ?發文作者分析
2.5.1 ?高發文作者排名 ?對論文全部作者進行統計,共涉及作者8313位。福建中醫藥大學李燦東以發文22篇排名第一,第二、三、四、五名分別是山東大學薛付忠、南京醫科大學盧建華、東南大學巢健茜、首都醫科大學王亞東。發文篇數≥10的作者見表3。
2.5.2 ?作者合作關系 ?對發文量≥6篇(前40名)的作者進行自相關分析,結果見圖3。最大的團隊由2個部分組成,一部分以巢健茜為中心,分支出2個小團隊,一個是由馮超、王佑娟、盧建華、吳建國、勵曉紅和呂軍組成;另外一個是由周光清、付晶、李海燕、崔華欠等人組成。另一個大團隊合作相對松散,其成員有胡紅濮、何能清、張艷春、郝曉寧、劉新穎、梁萬年、吳浩、王麗、賈鴻雁等。2個較大的團隊之間通過王家驥和鮑勇聯系起來。其他散在的小團隊有李敏、薛付忠及文建國、李六億組成的小團隊。從高發文作者自相關關系地圖看,合作團隊相對集中,考慮健康管理是一個較新的學科概念,尚未分化出較多的學科分支,所以團隊呈現出相對集中的表現。
2.6 ?基金分析
共有1035篇論文獲得基金資助,涉及基金556項(見表4)。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53項,排名第一;省部級基金141項,排名第二,主要包括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16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1項)、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11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研究基金(10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8項)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75項,排名第三;國家重點研發、支撐計劃等42項,排名第四。從基金資助情況看,無論是國家還是各地區,都開始重視對健康管理的投入,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人們對生活和醫療質量的要求趨于精細化,健康管理研究將逐步深入。
2.7 ?研究方向分析
對關鍵詞頻次分析顯示(見表5),健康管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區衛生服務、公共衛生服務等領域,主要是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健康管理師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開展的健康體檢、健康教育、簽約服務等內容,服務對象是老年人、社區居民。中醫在健康管理領域也有涉及。
3 ?討論
從分析結果看,健康管理從最初單純的職業病管理到如今養老健康管理,惠及了更多的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相關的研究正在快速增長,研究團隊正在逐漸形成,高發文作者和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和地區,這可能跟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對醫療條件和生活質量有更高的要求有關,這些地區有經濟條件,有實際需求,健康管理研究在這些地區開展得更早,接受程度也更高。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老年病、慢性病方面,側重點在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相關健康問題,具有很強的普適性。從基金資助情況可以看出,國家和地區對健康管理研究十分重視。
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和人民對衛生保健、養老的需求逐漸提高,我國對健康管理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健康管理相關研究將逐步從經濟發達地區向全國范圍擴展,讓健康管理事業惠及全國。
參考文獻
[1] 郭清.健康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4.
[2] 廖芮,張開寧,王華平,等.我國健康老齡化背景下的醫養結合:基本理念、服務模式與實踐難題[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3):270-277.
[3] 查永如.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職業醫學, 1992(6):362-364.
[4] 唐漢超,劉錦峰,劉愛明.煤礦基層接塵工人健康管理[J].職業醫學, 1992(6):372-375.
[5]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A/OL].(2013-10-18)[2020-06-05].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3-10/18/content_6067.htm.
[6]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2016-10-25)[2020-06-05].http://www.gov.cn/xinwe 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7] 夏德元,寧傳林.“一帶一路”新聞傳播問題研究現狀及熱點分析——基于文獻計量、共詞分析與SNA方法[J].當代傳播,2018(1):32-36, 53.
[8] 王颯,包麗穎.基于文獻計量的共詞分析方法及應用述評[J].情報科學,2014,32(4):150-154.
[9] 孫鴻飛,張海濤.基于文獻計量與可視化方法的國內外大數據領域研究動態研究[J].情報科學,2018,36(11):169-176.
(收稿日期:2020-06-24)
(修回日期:2020-08-02;編輯: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