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


開欄的話:為營造農民參加教育培訓的良好氛圍,激勵和引導農民學以致用、發揮示范帶動作用,2018年至今,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聯合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面向1000多萬名農民學員,每年遴選100名品德好、學得好、干得好、帶得好的優秀典型,授予農業農村部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稱號,并由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給予資助。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促進各地加強產業扶貧培訓,培養一批產業扶貧帶頭人,“百名優秀學員”資助項目聚焦扶貧培訓,從近幾年產業扶貧帶頭人培訓學員中遴選出100名扶貧先鋒,以展示他們在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中的積極成效,引導廣大高素質農民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本期開辟專欄,捕捉扶貧先鋒的動人故事,希望能夠激發廣大農民朋友的創業能量,在小康路上闊步前行。
日前,江蘇省如東縣王彬榮獲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 ”扶貧先鋒榮譽稱號。他既是踏實工作的鄉村干部,又是帶民致富的養雞能手,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王司令”。腦筋好、能干事、肯吃苦、心眼好,這是當地人對王彬的評價。
1998年,王彬創建如東興洋家禽養殖有限公司。2009年,他投資500萬元著手建立第一套智能養雞設備,實現了自動飼喂、電腦環控、遠程管理、自動控溫、自動清糞等要求。隨著養雞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他又投資500萬元,建立第二套智能養雞設備。目前,王彬的養雞場每天產蛋量達13噸左右。讓雞住進恒溫室、吃上營養餐、喝上干凈水……不僅讓雞享有舒適的場所,還節省了人力,24萬只產蛋雞和6萬只育成雞,全廠只需16名工人就能輕松掌控。
作為青年成功創業者,王彬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不忘帶動鄉鄰。多年來,王彬利用自家養殖廠,主動向從事養雞的村民傳授經驗,幫助他們進雞苗,購飼料,做防疫……村民們沒有資金,他主動墊資;養殖戶缺少技術,他派公司的技術員全程駐點服務;鄉親們沒有銷售門路,他用自己的渠道積極聯絡客戶。由他聯系出售的雞蛋和雞,總是比市場價高。
2011年上半年,他的養殖公司被省殘聯命名為殘疾人扶貧基地,基地通過村廣播、宣傳欄、QQ群等方式進行宣傳,為殘疾人養殖戶提供畜禽養殖市場信息,每年舉辦2至3期技術培訓班,免費發放苗雞6批次,1.2萬多羽,飼料4000多公斤,資助并幫助56名殘疾人從事雞、豬養殖業。因此,他被村民親切地稱為“王司令”。在王彬的帶領下,周邊50多戶村民都成功養雞增收致富,多數養殖戶年收入超過20萬元,就連一些規模較小的養殖戶年凈收入也接近10萬元。
2016年初,王彬從耿莊村調至甜港村擔任黨總支書記。甜港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當時的甜港負債180萬元,村容村貌非常差,陳舊辦公用房處于半癱瘓狀態;群眾人戶分離,大量空房空地。2016年底,王彬當選為洋口鎮第五屆人大代表,他決定利用縣鎮人大組織開展人大代表助力小康主題實踐活動的機會,重點參與助村行動。隨即與村班子認真分析研究,從沒有特色中找特色,從沒有出路中找出路。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實行村企掛鉤、加大土地復墾等,甜港村一舉甩掉近20年村級債務赤字的窮“帽子”。2017年取得村營收入250萬元的佳績。村公共服務中心于2017年10月落成,環境整治逐步規范,全村水泥路總長度達60公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為更好地發揮人大代表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更好地傾聽民意,關注民生,王彬經常深入群眾,與群眾交談,收集群眾的建議,并一條條地記錄下來,王彬提出的意見建議,大部分都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幾年來,王彬幾乎每天都奔波在為民辦事的路上,哪里有困難,就出現在哪里。先后獲得優秀黨支部書記、先進個人、如東最美村官、市新型職業農民標兵等榮譽稱號。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