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娜 鐘凌云
摘要:自信心是一種良好的社會心理素質。幼兒期孩子的自信心的培養是培養幼兒思想感情、增強幼兒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成長過程中,幼兒在生活及學習方面常常會展現出良好的自信。教師有責任教育幼兒,這不僅是文化上的,也是道德上的,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在此基礎上,本文從幼兒自信心教育的重要性出發,簡要分析了幼兒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形式和原因,并探討了相應的育兒自信心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幼兒;自信心;幼兒教師
引言
自信心是自我肯定、積極自尊、尊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持續情感追求,童年是幼兒形成心理基礎、培養自信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發表意見并與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在挫折中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園心理健康的重要教學工作。
一、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培養的重要性分析
從本質上講,幼兒教育是幼兒園教育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效地引導幼兒形成正確、健康的價值觀,有效地增強幼兒的自尊心,使幼兒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幼兒教育的關鍵要素之一是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幼兒教師有效培養幼兒自信心,幼兒的未來發展必然會增長。但是,幼兒園教育體系中還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在很多方面需要教師的特別關注,本研究的核心是幼兒自信教育,旨在進一步提高幼兒教育的效果。在幼兒教育階段,教育者不僅影響教學效果,還對幼兒性格的形成和認知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自身應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積極開展相互關系研究,尋求適當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教育統籌司提出了教學理念的形成和幼兒教育的概念。此外,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不應以任何理由質疑幼兒的意見。如果教師認為幼兒提出的想法是不合理的,幼兒教師應該引導幼兒積極轉變,并及時糾正,值得注意的是,老師不應該在一開始就拒絕幼兒的想法、幼兒教師必須明確當前幼兒園教育體系的核心是幼兒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各種課程,積極探索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需求,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將使幼兒在教育中占主導地位。
二、幼兒自信心缺失的表現和原因
幼兒時期的孩子缺乏自信表現在許多方面,如缺乏獨立和自主的活動,以及希望尋求外來援助的各種愿望中,缺乏獨立和自主,不敢在他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勉強地面對;面對問題,缺乏處理失敗的心理能量;當幼兒無法實現學習目標或犯錯時,會不知所措、驚慌等等。幼兒缺乏自信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不愿意在課堂上講話。每一次老師問幼兒問題時,有些對自己沒有自信的幼兒會害怕老師挑選到自己回答問題,這種現象非常嚴峻,教師應該引以為重,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幼兒缺乏自信對自身未來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的局面。由于幼兒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比較模糊,沒有形成一定的個性,長期以來,在缺乏自信心的情況下,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性格,比如自卑情結,產生原因如下。第一,具體表現為過分關注。“對抗式”的家庭結構在當今社會較為普遍,必然會影響到幼兒的獨立的發展,當這些幼兒必須面對和解決問題時,會產生恐懼、依賴和自卑的感覺。第二,中國傳統教育主張挫折教育,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越打越有出息”。所以,在對待幼兒時,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總是認為對幼兒嚴厲一些是對幼兒的幫助,幼兒一切要依照家長或教師的指令去做,但是這一過程會容易使幼兒產生否定自己的心理傾向,從而喪失嘗試和探索的信心。第三,期望過高。“對子女成功的期待”是每一位家長的期望;這種心理期望值必然會導致父母對幼兒的要求過高;當幼兒達不到家長的預期時,幼兒會對父母的失望和批評感到壓力,對自我發展失去信心。第四,缺乏指導,家長和老師沒有特別注意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在引導和培養中缺乏情感滲透,這意味著幼兒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找不到辦法挖掘自己的情感;這讓幼兒表現出對自己沒有自信。
三、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
(一)調整教育期望,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每個家庭中,幼兒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心頭肉,家長給予幼兒很大的期望。幼兒教師亦是一樣,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高高的期望會帶給幼兒莫大的壓力,這些壓力會帶給幼兒心理及身體方面的負面影響,在過高的期望中,幼兒的失敗會使家長及教師感到緊張、失望,這些失望潛移默化地帶給幼兒心靈上的傷害,導致幼兒喪失對自己的自信。基于此,家長以及教師應該積極調整對幼兒的教育期望,教師為幼兒設定科學適當的教學目標,并且要求幼兒家長要端正關注幼兒的態度,摒棄傳統觀念——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摒棄攀比觀念,以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教育出發點,希望幼兒勇于表達內心的感受,在課堂上勇于發表意見,不斷在挑戰中提高自己,增強自信心。尤其是幼兒教師更應該改變教學觀念,注重多元化教學,把課堂“還給”幼兒,給予幼兒表達、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通過努力實現期望,建立自信心。
(二)通過挫折教育,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所謂的“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換句話說,人生漫長,生活中必然要面對各種困難與失敗,而人們要做的是如何在失敗中正確的認識自己,激發積極向上的精神,并且不斷激發前進的勇氣,這是人生成長的關鍵。幼兒亦是如此,在教學中,幼兒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幼兒端正面對失敗的心態,勇于面對失敗與困難。當幼兒做事情失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轉移注意力,幫助幼兒平復心情,引導孩子冷靜下來,采用適當的滲透方法,并鼓勵幼兒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幼兒逐漸意識到失敗是不可怕的,要具有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自信,進而解決掉問題。從而有效發揮幼兒自信心的培養作用。
(三)完成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
自信心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進行教學任務的選擇,確保幼兒獨立完成任務,從而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幼兒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成功完成任務,幼兒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同樣,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楚地認識的人會更廣泛地認同自己,從而建立自信心。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教學任務過于簡單,部分幼兒完成任務,教師必須確保教學任務的充分性和中立性,如果不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這也會導致對幼兒能力的過度評估;如果學習任務太難,以致所有幼兒都無法完成,這將嚴重影響教師的輔導工作,甚至使一些幼兒趕不上學習進度。教師必須保持平衡,制定符合幼兒實際學習需要的任務,促進幼兒的自信心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里,教師通過自信教育可以讓幼兒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散發著自信的光芒,更容易與其他幼兒交流,從自信心中感到快樂。因此,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然而,對幼兒教育的觀察表明,一些幼兒明顯缺乏自尊,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參與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周祺.簡析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2021(42):179.
[2]孫玲玲.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4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