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青
摘要:小學語文在整個教學地位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語文是一門間雜著口語表達和理解閱讀的學科。整本書閱讀是素質教育下對語文課程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師要把握這一時期,幫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整本書閱讀有利于學生把握教材的方向,擴大閱讀的視野。教師對教學中,要教授學生閱讀方法。
關鍵詞:語文閱讀;小學階段;有效研究
引言:
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愛好,推薦給他們他們喜歡的書,使得學生得到文化的滋養。教師要篩選出有價值的書,為學生語文的學習打下基礎。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知識的儲備量,整本書閱讀變得越開越正規和普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整本書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種學習方法值得被應用和推廣。
一、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1.拓寬了學生的閱讀空間
打破了學生只閱讀教材段篇章,和書本接觸少的局面,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語文能力。整本書閱讀讓學生更容易把握,掌握了閱讀方法,更愿意去探索其他書的內容。整本書閱讀可以訓練學生閱讀各種文體的能力,給學生帶來了閱讀成就感。
2.鍛煉了學生思維發展
人類交流是依靠語言,也是擴展思維的過程。閱讀幫助學生積累了知識,閱讀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思考空間,學生的思維更加廣闊和深入,幫助學生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斷,完善了學生的人格,有助于學生感悟人生道理。閱讀增加了學生的智慧,提高審美水平,提升人生境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容的面對書本,細細品讀,提升閱讀鑒賞能力。
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策略
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閱讀要有計劃性、目的性,學生有了好的閱讀習慣,才能進行有效閱讀。學生會找時間閱讀,在書中找到樂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閱讀筆記,把閱讀過程中學生自己認為有價值、值得學習的句子摘抄下來,作為平時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會,與同學之間分享自己的讀后感想。教師自身必須愛讀書,這樣才有可能傳授給學生讀書經驗,從而進一步影響學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讀書計劃,教授閱讀方法。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三年級《盤古開天辟地》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誦讀全書,對整本書閱讀之后進行總結歸納,最好能夠達到復述書中故事的效果。學生最好能夠說出閱讀書后學到了什么,學生可以角色扮演書中角色,演繹書中故事展示給全校師生,介紹他們讀書。學生通過互相交流分享,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2.豐富學生情感認知
小學生有著不同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教師可以對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指導方法。低年級學生比較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整本書閱讀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教師需要選擇生動易懂、有趣的讀物,提升學生閱讀興趣。高年級學生要獨立開展閱讀,選擇難度較大的閱讀讀物,這樣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滿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要一點點推薦給學生閱讀讀物,避免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
例如:《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中學習的一個文章,教師可以上課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文章寫作背景的視頻,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學生可以很好的理解課文,理解文章的情感。教師要調動起學生的愛思考、愛動腦之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師可以讓學生多看有關科學的書籍,學生要了解我國的偉大科學家。教師可以講小故事,調動學生注意力到課堂,教師提問給學生,學生要學會在書中找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精神,敢于質疑,多思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的發展。
3.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可以帶動學生閱讀的動力,教師只有完善了自身,才有可能教授學生。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表率,為學生發展指明了方向。學生閱讀后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對于學生的想法給予點評。教師表揚學生,激發了學生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糾正學生想法,避免學生誤入歧途。教師要保持學生閱讀的體驗感,讓學生擁有學習的熱忱。教師要引領學生學習文化經典,感受閱讀的魅力和快樂。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部編版教材四年級文章《古詩三首》時,培養了學生的開闊性思維。學生讀古詩三百首整本書,感受中國詩歌文化的深厚底蘊,學生就會對詩歌充滿興趣。學生要注意詩歌的意境美閱讀詩歌要注意朗讀技巧,有節奏的朗讀。每個詩歌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古代詩人智慧的結晶。
結束語:
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了學生的見識,滿足了學生學習,新教育的實施也要求提高學生閱讀量。閱讀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和創造力,學生可以根據整本書閱讀獲得書中想要表達的思想,創新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為學生開闊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相互了解,更加了解這本書。
參考文獻:
[1]韓宇. 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小學生“整本書閱讀”[J]. 基礎教育論壇,2021,No.386(24):64-65.
[2]陳海燕. 整體性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作文成功之路,2021,No.819(3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