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富 李中娟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內容,和現實生活有非常豐富的古今聯系。因此,學生學習高中歷史主要從生活入手,感受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歷史知識,并且內化為自身的認知。教師也要重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把歷史知識傳輸給學生,從而達到讓學生有效地運用歷史知識的目的。另外,還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本文就高中歷史生活化教育提出一些策略,希望能促進高中歷史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策略
前言:
歷史生活化教學說的就是將歷史現象和歷史文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枯燥乏味且學生難以真實觸碰的歷史課堂搬到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對于高中生來說,雖然具備了基礎的認知理解能力,但是對于深奧的歷史進程和結構難以真正地明白,通過對課本中的知識和生活中的歷史事件建立聯系,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以史為鑒,而知古今”的重要性,讓學生感悟歷史洪流從眼前穿梭而過的震撼,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得到提升。
一、歷史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首先,生活化歷史教學容易使學生理解抽象遙遠的歷史進程和觀點。由于高中歷史知識橫貫古今,內涵豐富。所以在教學中,應將知識點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知識點形象化、真實化,便于學生認識和理解。其次,通過以生活為本的方式,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能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好奇心,使其在生活中感受到歷史知識的深度,從而對歷史知識產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最后,歷史生活化教學促進了師生溝通交往。教師應該利用生活知識調動學生交流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問,形成良好的溝通互動。學生有了疑問就意味著學生有了求知欲,將會促進學生的知識水平的提高。歷史生活化教育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必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1]。
二、高中歷史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的教師,其對教育觀念的理解直接影響課堂的有效開展和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因此,要有效構建高中歷史生活化課堂,首先需要教師等群體真正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界限,樹立并接受生活化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師實行生活化教學方式,并不是說就全面肯定當前生活,否認教師對歷史知識的講解,相反是要將生活化和歷史教學相結合,共同促進高中歷史課堂的高效化。
(二)教學場景生活化
伴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新課標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適應新課程的基本要求,就必須改革和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歷史教學和生活的關聯性很大,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系生活知識,實施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策略,為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要保證古今歷史聯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應該創造一種以歷史進程為中心的教學情境。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歷史生活化教學中要發掘更多的教學方式,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師生合作交流模式等。例如,在講到我國近現代偉大的復興史時,教師先向學生講解相關歷史知識,聯系過去先輩們奮起抗爭的艱辛革命歷程,與我國今天生活的繁榮昌盛聯系,讓學生進行對比,憶苦思甜,緬懷先烈。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既通過歷史生活化教學場景對歷史進程進行了梳理和對比,又通過正面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感化。在這樣生活化歷史教學場景的影響下,歷史知識與當前生活緊密相連,并以史為鑒,鑒證了古今。所以,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于提高歷史教學質量來說至關重要。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
高中歷史教學中,為了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入手,使歷史教學內容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在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保證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激發學生探索、發現歷史知識的積極性[2]。教師在講授歷史相關內容時,應善于發現歷史內容的問題。把遙遠的歷史知識與面向生活的案例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通過親身經歷或生活實驗,深入理解歷史理論及其相關內容。以《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為例,為了讓學生對官員選拔制度有全面的理解,教師可以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內容進行教學,并對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國清朝晚期是怎么選拔官員的嗎?我國目前的官員選拔制度是怎么樣的呢?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教師這時候就可以引入官員選拔歷史演變進程的知識點,讓學生明晰選拔中民主性的增強。在歷史教學中,把教學內容帶入生活,把抽象的歷史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按照簡單而深入的教學方法來學習歷史知識是至關重要的。
(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
在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已經是很常見的了。高中學生縱使思維已經高度發展,但是面對思想性較強且比較遙遠的歷史知識,他們一般難以很快理解消化掉。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尋找有關歷史知識點的思想理念視頻、圖片、動畫等,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達到教學的目的。另外,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還能整合學生生活中遇見的歷史場景和故事,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方式呈現出來,既易于教師的講解,又能讓課堂生動起來。在這樣的生活化場景的創設中,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會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例如,在《三國至隋唐的文化》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和多媒體設備播放歷史文化異彩紛呈的各種視頻,讓學生在視覺沖擊下,感受我國漢唐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文化在歷史中的作用。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枯燥的歷史知識更加生動。在拉近學生與歷史距離的同時,還實現了歷史生活化教學目標。
三、結語
在新課改中,高中歷史教學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積極運用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高中歷史教學應充分理解學生生活,把課本知識內容緊密結合,把生活融入知識,使二者相得益彰,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推動高校歷史教育的進步和發展[3]。
參考文獻:
[1]劉志惠. 淺析新課標下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