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傳金
摘要:農業有機發展已成為當前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推行有機生產方式,能夠促進自然生態平衡,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在構建生態文明社會的過程中,要精準把握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平衡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從重視生產量轉變為重視品質,讓農業有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有機農業;技術體系;農業生產
市場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變化,為有機農業發展構建了有利的環境。推動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應明確有機生態農業的觀念,營造良好的種植生產環境,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開拓農業發展的新局面。有機農業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應通過有機生產促進農產品優質化及資源節約利用,從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基本內容
發展有機農業離不開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廣泛應用大力支持,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在傳統農業種植技術基礎上創新演變而來,提升農業種植技術水平,推動我國農業創新發展。其中農業市場、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等方面需求因素對農業種植技術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同時也是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形成的關鍵要素,有機農業種植技術不僅要符合現階段農業生產活動要求,也要兼顧環境保護效果,進而保證農產品質量及食用安全。通過重視和加強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及應用,助力有機農業發展,為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1]。
二、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應用優勢
(一)提升經濟效益
在經濟水平提高作用影響下,實現人均增收同時,也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其中食品安全逐漸成為現階段關注的焦點話題。例如,人們在選購產品時,更加傾向具有“有機食品”安全標識的選擇,促使有機產品價格提升,極大地促進了消費增長。通過加強對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及應用,提升有機產品產量及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市場空間,對我國有機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關鍵性作用,從而實現基層農民經濟增收,激活農業生產動力,為推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奠定基礎。
(二)確保食品安全發展
有機無公害農業是現階段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核心內容,在實際推廣工作中,側重有機農場擴建,加強對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安全及規范農藥施用,有利于減少農產品農藥殘留,最大程度上保障農產品食用安全性,選擇合適的方式進一步加強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及應用,打造有機無公害農業生產體系。
(三)加強環境保護
通過對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應用情況調研和分析,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有效性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農業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并能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為環境保護工作貢獻一份力量。隨著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深入推廣及應用,促使現階段農業種植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結構優化同時,也能更好地規避農業污染問題。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發展二者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促進二者協同發展,構建新型生態農業發展體系,助力國家環保工作開展,科學、合理引入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健康發展。
三、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體系對農業生產技術的要求分析
(一)積極推廣有機生產模式
針對當前階段存在的化肥農藥使用量過多、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等情況,需要積極推行減肥、減藥、節水的有機生產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首先,精準施肥,減少化肥施用量。根據種植區域土壤條件等自然環境,限制化肥用量,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避免盲目施肥行為。調整原有化肥施用結構,根據土壤養分情況以及農作物生長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其次,控制農藥使用,通過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構建有利于害蟲天敵生活的環境,積極推廣生物農藥、低毒低殘留高效農藥,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和化學藥物使用。根據病蟲害種類精準、適量使用農藥,避免出現盲目使用藥物的情況。再次,積極推動節水農業發展,推廣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二)實行有機經營管理
為了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節約自然生態資源,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不但要實現有機生產,還需要實現有機經營管理。首先,要做到規模化管理,完善經營管理模式,提高對土地、農業機械、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減少資源閑置和浪費的情況,降低農業種植的成本。其次,要進行標準化管理,對農業生產環境、生產過程、農業產品等進行標準化管理,構建標準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加強基礎設施標準化管理,加快對標準化農田的構建速度。根據不同的種植區域、作物、種植制度,制定統一的種植制度標準,實現種植操作、技術的統一性。再次,進行產業化管理。近些年,在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農業產業布局逐漸完善,整個產業逐漸向中高端發展,現代化農業發展體系不斷完善。在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使生產、加工、物流、營銷等一體化發展,充分體現出有機農業的發展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在此期間,需要通過新的農業經營發展理念,推動有機農業高質量發展,從而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拓寬有機農業發展道路
有機農業作為當前階段農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其目的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發展理念已經逐漸滲透到農業發展的各個方面,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農業發展結構顯著優化。隨著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優化改善,我國已經構建出了可在大范圍推廣的有機農業發展模式。在推廣綠色農業發展模式時,仍然需要明確有機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優質、安全的有機生態農產品或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供給量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而常規農產品出現滯銷的情況。支撐有機農業發展的科技體系有待完善,尤其是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修復、有機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各生產環節之間的通暢性以及對高新技術的應用。應確保農產品的優質化生產,提升農田土地使用率,節約利用農業資源。為了確保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積極構建農業發展新格局,讓有機生產方式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自然生態保護之間進行有效銜接。
四、結語
對農業有機發展進行規范化、數字化、市場化建設,有助于構建完善的有機農業體系。應以有機生產為主要發展方向,推動農業標準化發展,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全程監督,對農業生產技術的嚴格要求也能提高農業整體發展質量和效率,從而推動有機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家祚.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體系對農業生產技術的要求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8,38(21):138-139.
[2]徐云安.淺談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體系對生產技術的要求[J].農業與技術,2017,37(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