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南海 曹宏萍

在南京有這樣一個她,巾幗不讓須眉,以縫紉針為“武器”,肯吃苦,能鉆研,在高質量生產軍警制服的路上,書寫出女性堅韌、慧雅的匠心故事。她就是南京際華五三零二服飾裝具有限公司服裝縫制車間主任謝秀榮。
二十年前,謝秀榮是一名普通的進城務工人員,對未來充滿了迷茫。“我的改變得益于公司以人為本的好環境。公司以簽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形式,實施合同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同保險同福利、同培養同使用、同經濟待遇同政治待遇。這一切讓我們這些走進城里的農村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當家作主的尊嚴。”
來到公司后,為了滿足崗位需要,謝秀榮如同海綿吸水般學習掌握各種技能。以前工休時,謝秀榮喜歡和大家聊天拉家常。而后,她習慣到職工書屋讀書“充電”,參加文化課程和清華大學班組長遠程教育,學習服裝專業知識、了解服裝行業新工藝。多年的堅持,讓她的文化修養和技能素質有了質的提高,從寫張請假條都困難到幾千字的論文和脫稿演講都不在話下,從一名普通工人成為集團公司既有理論又有技能的專家。
2008年,公司引進智能吊掛線,謝秀榮總結出一套朗朗上口、簡便易懂的操作口訣,令工效提高了20%。此后,她又通過技能大賽獲得了服裝制作技師的等級證書,成為新興際華集團首席技師。2014年以來,謝秀榮解決了公司服裝生產中的一道又一道難題,獲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16項,其中一等獎5項。在生產武警新式警官冬服時,自制定位尺固定容袖位置的辦法,一舉解決了長期困擾同行業的生產難題,效率提高了一倍。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精神,踏實的工作態度,使謝秀榮迅速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的縫紉工,一名合格的班組長、車間主任,先后被評為南京市知識型職工、南京市“勞動模范”、江蘇省“文明職工”“首席技師”、江蘇省“勞動模范”。2020年11月24日,謝秀榮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在擔任車間班組長時,謝秀榮就要求自己必須帶領班組姐妹創先爭優,讓更多的姐妹成為叫得響、拉得出的先進分子。班組先后榮獲江蘇省“巾幗文明崗”“先進班組”,以及全國“五一巾幗獎狀”“五一巾幗標兵崗”“工人先鋒號”和“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單位”四項全國性榮譽。
2018年3月,公司將兩個服裝車間整合為一,把車間主任的重擔又交給了謝秀榮。原縫制一車間是個人員難管理、各項管理水平低下的落后車間,換了幾任車間主任都沒有太大起色,面對整合后200多人的隊伍,面對更多責任,謝秀榮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公司的決定。她惡補管理知識,細化分解指標、加強考核等方法,在減少了近40人的情況下仍完成了原定的生產指標任務,效率提高了16%,車間員工收入增長了12%。

“用制度管人不如用心管人”,作為企業的基層管理者,謝秀榮在工作中更展現出女性的細致和溫柔。自擔任車間主任以來,她跑遍了所有員工的家,對誰家幾口人、誰家老人在生病、誰家有婆媳矛盾、誰家孩子考大學、誰家兒女要結婚都了如指掌。在此基礎上,謝秀榮通過組織競選將群眾信得過、有技術、敢管理的一幫人安排到關鍵崗位,建立了一支以班組長、入黨積極分子、生產技術骨干為班底的骨干隊伍,從而使車間政令暢通、執行有力。針對各人情況的因人施教效果非常明顯,如今,200多人的團隊真正做到精、氣、神擰在了一起。
謝秀榮慢慢意識到自己的使命不僅僅是“養家糊口”,即使只是一個平凡的縫紉女工,也能為守護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2015年和2019年兩次大閱兵服的生產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謝秀榮帶領縫制車間員工在嚴把質量關的前提下,加班加點生產,確保閱兵服生產任務的完成。
2008年汶川大地震,謝秀榮急災區所急,帶領班組姐妹連續作戰36個小時,成為集團14家企業中第一個出產品并且在后續生產中工效最高的車間。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謝秀榮聽聞公司要緊急轉產醫用防護服的消息,立即主動聯系車間骨干,向公司黨委、領導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參加抗疫生產,同時抓緊時間了解防護材料的性能、制作工藝標準和要求。
在生產過程中,謝秀榮每天加班加點,沖鋒在前,帶領一群制衣人,用手中針線,為醫護工作者們織就生命安全的最強防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們生產出35萬套件醫用防護服,其中絕大部分都發往疫情最重的武漢地區。“他們守護著祖國和人民,而我們的防護服保護著他們。”每每與前線的援鄂醫療隊視頻連線,看著寫在防護服上的一個個醫護人員的名字,謝秀榮總是備受鼓舞。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8集團軍副政委李劍鋒得知謝秀榮的故事后特別關心,經常和她交流心得。2020年春節,95歲高齡的李老還特意給謝秀榮寫了一副春聯,上聯:優秀品質傳天下,下聯:光榮業績永流芳,橫批:榮光普照。嵌進了“秀榮”二字,寓意是因優秀而光榮,鼓勵謝秀榮繼續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
謝秀榮用行動告訴我們:即使微小如一根縫紉針、一縷絲線,只要有忠誠堅韌的初心,憑借一股鉆勁拼勁,也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