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冬艷
老家河北清河有出遠門前吃一頓餃子,回家后再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搟面的習俗。餃子是在外“交好運”的意思,面條則代表著回家“常見面”。以前經常出遠門的是父親,現在變成了我。
2009年年底,我出國留學,到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讀本科,那是我第一次在外過年,還是毫無中國年氛圍的國外。
為了盡快適應英語教學的環境,我申請了十周的語言課程。簽證下來得比較晚,等我訂機票的時候,語言班已經開課。出國前一天,我的住宿還沒有解決,打電話給留學中介,中介說申請寄宿家庭已經來不及了,只能讓我自己想辦法。
到堪培拉大學后,我在老師的幫助下,暫住到當地人家里。租住地到學校步行要40分鐘,門口的公交車非高峰期一小時一班,因此,需要嚴格按照公交車的時間表出門。
語言課程以實用為主,比如主題演講、某領域的田野調查等,可以當作正式攻讀專業課程前的過渡。班級中二十幾名留學生,除了一名韓國人,其余都是中國人,大家每天都分享著留學的新鮮事。
辦電話卡、租房、采購、買二手教材、申請稅號……十周的時間倏忽而過,中國農歷的春節也悄然而至。
堪培拉與清河有約三個小時的時差,大年三十跟父母視頻通話時,他們正在包餃子。我出國前太匆忙,沒能吃上母親包的餃子,因為這件事,她一直嘮叨。
過去老家的春節,十分熱鬧。一進入臘月,一家人就開始盤算怎么過年,先是清掃房屋、拆洗被褥,然后一家人去理發,因為按照習俗正月是不能理發的。接著就該置辦年飯了,汆丸子、炸藕盒、做豆腐、壓粉條、蒸年糕、蒸饅頭……從初一到初十,各家各戶天天都要吃臘月里置辦的年飯,預示著來年天天有好飯吃。到了除夕夜,則少不了一頓餃子。
大年初一早晨四五點,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地響起。一大早,父親就帶著弟弟去拜年了。屋里的暖氣片還有余溫,我的棉衣棉褲在上面烤著。以往在家,我起床后要幫母親鏟爐灰,扒拉出昨晚埋進去的紅薯,然后再給鍋爐里添上一些煤炭。等火旺一點,水燒熱了就能洗漱了。我早早地穿好新衣服,等著親戚朋友來我家拜年,給我壓歲錢。如今,我們家搬進了樓房,有了地暖,而我從小練就的燒鍋爐本事也沒了用武之地。
堪培拉語言班的老師是美國人,曾在中國工作過,非常想念中國的食物。臨近課程結束,又恰逢中國農歷新年,他便想組織一次湖邊野餐,希望每個人帶一道自己做的菜。
我不擅長做菜,但如果有餃子皮的話,我能包餃子。室友Wendy有車,問我想不想去中國超市采購,條件是包好的餃子分她一碗。那家叫“明記”的超市里賣各種來自中國的食物,我買了肉餡、菜心、香菇貢丸、餃子皮、五香粉,還有一把香蔥。餃子皮是現成的,便省了和面、搟皮等步驟,只要調好餡就可以了。包餃子是母親教我的,把餡放到餃子皮中央,對折,先捏中間,再捏兩邊,三下就能捏出一只肥嘟嘟的餃子。我小時候有一次為了逃避包餃子,要求去煮餃子,因為心急,沒等水煮開,便把餃子倒進去了,結果餃子全都開了口,煮熟后沒有一只是完整的。這件事成了全家人的笑料,每次包餃子時都會提起。
薯條、沙拉、香腸、炒飯、蛋糕、水果、披薩、壽司……猶如春游一樣的聚餐,沒有幾道像樣的中國菜,我帶去的餃子果然與眾不同,十分受歡迎。二十幾個人三三兩兩地合影,大家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對留學生活的憧憬。
開學后,每周的學習任務并不繁重??芭嗬前拇罄麃喌氖锥迹瑓s被留學生戲稱為“堪村”,因為除了市中心有些熱鬧,其他地方都很安靜,晚上6點后大多數商店就關門了。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很喜歡這樣的環境,學習以外的時間便在堪培拉各處游蕩:在樹林里徒步,去湖邊看天鵝,去馬戲團看表演,去社區參加歌唱團,去圖書館聽分享會……我的生活看上去十分精彩,但每天回到家便會想起國內的生活。
學生中心有一個心理咨詢部門,有學生掛科后會以思鄉成疾(homesick)無心學習為由要求補考,因為重修一門課的費用昂貴,還可能導致延期畢業。思鄉成疾對于留學生來說僅僅是一個要求補考的借口嗎?我想不是的,因為有好幾次,我都想走進去做個測試,看看自己是否也得了“思鄉病”。也許每一個在異國他鄉求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心理。
“你想不想去咖啡店打工,洗杯子、收銀、做咖啡,每小時12刀。”Yuki是我語言學校的同學,她覺得我的“思鄉病”是因為太孤單了,便想讓我去她打工的店里幫忙。
語言班的朋友很多都像Yuki一樣忙碌,他們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我的專業是體育傳媒,因此拒絕了Yuki的邀請,選擇到一家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實習,為賽事寫新聞報道。實習后,我的生活逐漸充實起來,對于未來也越來越堅定。
回國后,我沒有回老家,而是在南京工作,成為了一名記者。時隔四年,我再次感受到濃濃的過年氛圍。秦淮花燈全國聞名,花燈藝人要提前幾個月設計、制作燈會的作品。我在采訪中了解到如何制作荷花燈、兔子燈,也了解到手藝人對傳承技藝及傳統文化的看重。過年前一個月,老家在外地的同事們便忙著搶票,我也加入其中。大家在午飯時都要問上一句“搶到票了嗎”?;丶疫^年是中國人的傳統,工作后,我對過年更加向往,因為有了收入,終于可以用自己掙的錢給父母買禮物了。
我拎著大包小包回到老家,等待我的便是一碗母親做的手搟面。過年七天的假期,我幾乎黏在母親身邊,補上了錯過四年的“起身餃子落身面”。
“你也學著和面吧,以后包餃子、搟面條,給自己吃,也給我們吃?!?/p>
“嗯?!蔽胰讨蹨I拼命地點頭。
2021年,因河北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母親便早早交代我,今年不要回家,安心在南京過年,但別忘了給自己包一碗餃子,來年順順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