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中建安裝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23)
由于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抗壓強度,水泥混凝土材料廣泛應用于當前土木工程各領域。但由于其體積穩定性及抗拉強度不良,使其在溫、濕度條件變化時,變形較大,易產生裂縫;在彎折荷載作用下,易發生破壞;在凍融作用下,其表層易脫落。這些不良破壞均可導致混凝土的整體性能變差,其有效服役壽命降低。
混凝土實體裂縫,可以采用壓注修復漿體的方法彌合。路面、機場跑道、停車場等工程,由于混凝土受凍融破壞,表層容易脫落,石子裸露,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進一步下降,這些水平面缺陷,可以采用自流平修復材料修復。為便于泵送、壓注,同時為達到免振密實,所以用于修復的漿體流動性要求較高。另外,路面等交通工程需要短時間修復完畢,加快修復材料硬化速度,以縮短窗口期限。一般認為,公路修補4~6 h后抗壓強度至少達到20 MPa、抗折強度不小于3.5 MPa,才能保證通車[1],這就要求修復材料強度發展速度較快。
當前用于快速修復的材料有無機水泥類修補材料、有機修補材料、有機無機混合料[2],其中無機水泥類材料與既有結構混凝土粘結強度低、韌性差,有機修補材料耐老化性能差、價格昂貴、有些材料組分有毒性、不易推廣。有機無機復合類修復材料兼有無機水泥類和有機類修復材料的優點,克服二者缺點。本研究即采用無機有機復合技術路線,研制流動性良好、強度發展速度快、高強度快速修復材料。
硫鋁酸鹽水泥具有高早強、耐蝕性好等性能,多適用于搶修工程[3]。本研究所用無機膠結料為硫鋁酸鹽水泥熟料,河北的唐山北極熊建材有限公司生產,其物理性能和化學組成分別見表1和表2。

表1 水泥熟料物理性能

表2 水泥熟料化學組成 %
本研究所用細骨料采用天然砂和石英砂。其中天然砂有兩種,分為Ⅱ區天然砂和Ⅲ區天然砂,其粒徑均小于4.75 mm。Ⅱ區天然砂的堆積密度為1 600 kg/m3,Ⅲ區天然砂的堆積密度為1 500 kg/m3,石英砂為18~30目。天然砂產地河北石家莊,石英砂由河北靈壽縣永順礦產品加工廠生產。
石膏由石家莊雙乾建材有限公司生產。
減水劑為巴斯夫2651F,減水率為30%,南京耀杰節能有限公司生產;早強劑主要成分為甲酸鈣,山東泰合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緩凝劑主要有效成分為葡萄糖酸鈉,江蘇常州耀圣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消泡劑為明凌AGITANRJP803粉末消泡劑,北京萬圖明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研究所用乳液為實驗室合成,有聚丙烯酸酯乳液、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共聚乳液、聚丙烯酸酯+聚氨酯機械混合乳液(混合質量比1∶1)。
修復所用漿體流動性檢測參照《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GB/T 8077-2000)執行。
修復材料硬化體各齡期的抗折、抗壓強度檢測參照《水泥膠砂強度試驗》(GB/T17671-1999)執行。
采用單因素試驗,確定漿體水灰比、石膏摻量(占水泥百分比)、減水劑摻量、早強劑摻量、緩凝劑摻量及消泡劑摻量。
首先變化漿體水灰比測試漿體流動性(擴展度),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水灰比在0.28~0.30漿體流動性較大,故后繼試驗采用水灰比(漿體中的水與水泥用量比)為0.30。
采用水灰比為0.30。變化石膏摻量(石膏用量/(石膏+無水硫鋁酸鹽水泥熟料與石膏用量))制備漿體,標準養護至1 d,測試凈漿硬化體強度,結果見圖2。

圖1 水灰比對凈漿流動性的影響 圖2 石膏摻量對漿體硬化體1 d抗壓強度的影響
固定水灰比為0.30、石膏摻量6%,變化減水劑摻量,攪拌漿體,測試其流動擴展度,結果見圖3。
固定水灰比為0.30、石膏摻量6%、減水劑摻量1.5%,變化早強劑摻量,攪拌漿體,標養4 h、1 d后測試硬化體強度,結果見圖4。

圖3 減水劑摻量對漿體流動性的影響 圖4 早強劑對漿體硬化體抗壓強度的影響
固定水灰比為0.30、石膏摻量6%、減水劑摻量1.5%、早強劑摻量1.0%,變化緩凝劑摻量,攪拌漿體,測試漿體初凝時間,結果見圖5。

圖5 緩凝劑對初凝時間的影響
固定水灰比為0.30、石膏摻量6%、減水劑摻量1.5%、早強劑摻量1.0%、緩凝劑摻量0.12%,變化消泡劑摻量,攪拌漿體,測試漿體硬化體1 d強度,結果見圖6。

圖6 消泡劑對1 d抗壓強度的影響
由上述試驗,確定水灰比為0.30,石膏摻量為6%,減水劑1.5%,早強劑1%,緩凝劑0.12%,消泡劑0.10%。以此為基本條件,后繼試驗經正交設計確定漿體最佳組成。
選取灰砂比(A)、骨料品種(B)、乳液品種(C)、聚灰比(聚合物用量(折合固態)/水泥用量)(D)為因素,研究上述條件對修復材料漿體流動擴展度、硬化體強度(4 h、1 d)的影響。因素水平見表3。

表3 因素水平表
選用L934正交表[4]安排試驗:根據正交試驗設計,計算出試驗各原材料所需量;為了確保試驗最終結果的準確性,每一組試驗重復進行3次,以進行誤差分析。每組試驗材料用量見表4。
嚴格按表4的各材料用量拌制漿體,測試漿體的流動擴展度、不同齡期(4 h、1 d)抗折及抗壓強度,試驗結果見表5及表6。
分別計算不同指標的功效系數[5],進而計算總功效系數,結果見表7。

表4 正交試驗各組分的實際用量 g

表5 修復材料漿體流動性能測試結果
對表7數據進行極差分析,極差分析結果見表8。由極差分析結果可知,因素D(聚灰比)對綜合指標影響程度最大,C因素(乳液種類)次之,A因素(灰砂比)更次,B因素(骨料品種)最次。綜合指標較好的因素水平組合是:D1C2A2B1,具體條件為:聚灰比3%、乳液品種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共聚物、灰砂比1∶1.3、骨料品種Ⅱ區天然砂。
對最優試驗條件組合D1C2A2B1進行驗證試驗,結果表明:采用聚灰比3%、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共聚物、灰砂比1∶1.3、Ⅱ區天然砂、水膠比0.30、石膏摻量6%、減水劑1.5%、早強劑1%、緩凝劑0.12%、消泡劑0.1%制備的快速修復材料漿體流動擴展度達310 mm,漿體硬化體4 h抗折強度達6.90 MPa,4 h抗壓強度達37.0 MPa,1 d抗折強度達11.42 MPa,1 d抗壓強度達68.8 MPa,完全適用于道路、廣場快速修復。

表6 各齡期修復材料漿體硬化體強度 MPa

表7 各指標功效系數及總功效系數

表8正交設計極差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