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穎
近年來,議論文已成為高考學生首選的寫作文體,但如何寫出一篇上等的佳作,一直困擾著他們。關于議論文的寫作,筆者認為分步驟、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序列訓練是當務之急。序列訓練首先需要教師使學生明確訓練目標,實現“一課一突破”。當然,對于學生難以掌握的問題,也可以“多課一突破”。
一、行文結構訓練
行文結構訓練關系到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議論文一般以“引—點—議—聯—結”為基本寫作思路,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時評微寫作訓練為主導,指導學生以小段落的形式進行集訓,旨在使其靈活掌握并運用此思路,層次清晰地表達心中思想。
二、過渡技巧訓練
1.名言與中心觀點的過渡訓練
一篇好的議論文需要三四條名言警句作為論據,但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會出現所列名言與所給材料的中心沒有任何聯系、名言純粹是一種擺設的情況。由此就需要學生能夠通過分析名言引出或點出中心論點。如下面這篇學生習作:
牛頓曾謙卑地說道:“我只是站在偉人的肩膀上,看待世界?!鄙钋械莱隽恕靶拧钡膬群ゴ蟮恼軐W家盧梭也曾說:“人是一株能思想的葦草?!焙畹刂赋隽恕八肌钡膬r值。因此,只有信而有思,才可豐富和點燃我們的生活,使其絢麗多彩?!缎哦兴肌?/p>
作者引用名人名言后,通過簡單的分析使其直指自己的中心觀點,然后再圍繞觀點展開論述。
2.思辨段的過渡訓練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的思辨性。要培養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就要注意思辨色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表達要“留有余地”。為防止文章表達突兀,建議在文中用一些詞作為過渡,如“也許有人會說……,但是……”,即我們常說的“假想說”,或是使用“……是無可厚非的,然而……”“誠然,正是因為……才……,但是……”等句式,還可用“毋庸置疑”“固然”等進行過渡。如下面這篇學生習作:
也許有人會說,溫柔的關懷不是更容易讓人接受嗎?但是,不可否認,置于鋼刺之下的關懷才能顯出“溫柔”的可貴。“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不冷不熱的手段已是蒼白無力,現代人的麻木已經不是溫柔的勸導所能喚醒的了。當代社會急切需要那一根有力的刺。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克服重重枷鎖,探尋到鋼刺下的“溫柔”呢?所以,別因“鋼刺”的外表而對其“溫柔”的提醒置之不理。否則,面對冰冷的機器,會慢慢忽視身邊的溫暖鮮活的人和事。漸漸沉醉于自己的一隅天地,執著于自己的一絲念想,在自己塑造的圍墻中孤獨自守,別人再也無法窺探你的心情,同時,你也無心關注他人的感受。偏居一隅,忘卻了自己的天地。久而久之,人人都如一幢可以移動的孤堡,孤堡之間只有冰冷的碰撞,再也沒有血與心靈的交流,如此下去,人也如同冰冷的機器將毀于自己熱愛的東西。——《鋼刺上的“溫柔”》
上面這篇選段的作者巧妙運用了“假想說”。在上一段論述“鋼刺上的‘溫柔的意義”的基礎上,用“也許有人會說……,但是……”這樣的句式,巧妙地補充了“溫柔關懷”的弊端,既由上一節自然地過渡到這一節,又體現了思維的嚴謹。
三、論證方法訓練
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議論文中常用的論證方法,如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假設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因果論證等。因學生寫作時較少運用假設論證與比喻論證,那么在平時訓練中就可刻意讓學生練習運用。剛開始學生運用效果不好,教師可以選取部分運用較好的文章作為案例,供學生參考學習。借鑒學習一段時間后,大部分學生能運用自如,由生變巧。
四、圍繞觀點表述事例訓練
如今高考作文的中心觀點是從所給材料或名言中提取出來的,但是在寫作時,學生又要圍繞中心觀點,用事實來證明其觀點,即舉例論證。而在這一環節中,不少學生會出現問題。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具體流程如下:
(1)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寫出中心論點,然后圍繞中心論點舉例論證。(2)收集學生所寫的論證事例,審查學生在圍繞觀點表述事例時出現的問題,整理并提取出大部分存在問題的事例,印刷成冊后下發給學生。(3)讓學生從普遍存在的問題事例中去發現自身的不足,并自我反省。(4)教師選取兩篇成功圍繞觀點表述事例的經典范文,讓學生分析總結其優秀之處,并借鑒學習。(5)學生要總結出圍繞觀點表述事例時常出現的問題,如以敘代議,分析不到位、不透徹,貌合神離,內在的邏輯不嚴密,語言表達不嚴謹等,并結合成功案例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下面是一名學生寫的《借力實乃人生大智慧》的文章選段。
善于借力是一種智慧?!按簌i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誠然,善于借助風力,大鵬才得以飛上九萬里的高空,翱翔云端,抵達南冥。依墻而生,借助墻的支撐的“爬墻虎”向上生長,枝延四方。善于借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一躍而起,抵達心中的“南冥”?!熬有苑钱愐?,善假于物也?!?/p>
可見,借力實乃人生大智慧。
此語段主要出現了三個典型的問題:
(1)貌合神離:語段在開頭與結尾都強調“善于借力是一種智慧”,但作者在列舉大鵬和“爬墻虎”的事例時,只是說到“借力”,并沒有“智慧”的體現;而且在中間部分提到的“善于借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也僅僅是提及而已。
(2)內在的邏輯不嚴密:語段開始點出“善于借力是一種智慧”,中間列舉完事例之后得出的是“善于借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緊接著又回到事例,最終得出結論“借力實乃人生大智慧”。
(3)分析不到位、不透徹:“借力的智慧”體現在哪里?“善于借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又體現在哪里?語段缺少圍繞觀點對事例進行的必要分析。
針對以上問題,學生進行了二次修改,下面是修改之后的片段:
善于借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按簌i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爬墻虎”緣墻生長,枝延四方。試想,即使大鵬擁有一展遮天的大翼,但如果沒能借助六月的大風,它又何能“摶扶搖直上九萬里”?即使“爬墻虎”擁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沒有借助墻的支撐,它又怎能向上生長,枝延四方?“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可見,借力實乃人生大智慧。
修改之后的語段首先點明“善于借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這一中心;接著指出大鵬和“爬墻虎”達到的境界;隨后用假設論證方法,緊扣“善于借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這一中心對大鵬和“爬墻虎”進行表述;最后引用“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由物及人,得出結論“借力實乃人生大智慧”。
有針對性的序列訓練,更容易讓學生發現寫作時出現的問題,從而逐步改進。成功的寫作需要經過復雜且漫長的過程,這需要學生不斷地學習,更需要積極地內省、反思。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侯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