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穿的粗布衣,吃的家常飯。士工商兵輕視咱,輕視咱,沒有農夫誰能活天地間……”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這首歌象征著一個時代的記憶。20世紀20年代,耶魯大學畢業又留法歸國的晏陽初博士,首次提出“鄉村建設”這一概念,并邀集了500多名以海歸為主的知識分子,在這里開展“定縣實驗”。這首歌便是他當年推行平民教育時,創作并傳授給翟城村民的,一直傳唱至今。
進入21世紀,鄉村建設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許多藝術家把目光投向鄉村,并結合自身專業,用藝術助力鄉村建設成為一種新探索。
“英國農村的草場,德國鄉間的小路……如果說五光十色的大都市容易讓人霧里看花,那么鄉村則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最真實的表現。所以,我希望中國的鄉村也能夠繼續承載人們的希望和寄托,讓夢里水鄉和記憶中的稻田重現。”基于這種美好愿望,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系主任陳炯開始了他的藝術鄉建生涯。他還發起創立了由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公共藝術工作室組成的“藝鄉建”團隊,致力于“藝術振興鄉村”的系統性研究和實踐。
去年暑假,陳炯和他的團隊來到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大鄭村,結合村莊發展,因地制宜進行藝術設計和改造提升。
慢慢地,小村莊的風景越來越美,原來簡陋的白墻被重新設計,刻上山水畫,并鑲了木框,“山水墻”成了村里的“網紅打卡地”。此外,涼亭、竹園、故事墻、美麗庭院也不斷被改造升級……大鄭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藝術墻繪繪出鄉土文化。
2016年,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委、縣政府開始探索“縣域美學”的發展新方式,在不斷聚合當地歷史、文化、旅游與風物資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計劃”應運而生。計劃通過廣泛邀請來自區域內外的教育、設計與思想力量,激活村落文化與公共生活,回應當下生活與發展的需求。
這吸引了一位鄉村建設者的目光,他叫左靖,曾帶領團隊常年在安徽、貴州、云南和浙江等地做鄉建項目。
2019年8月,應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羅德胤的邀請,左靖帶領團隊來到大南坡。在這里,左靖有著更大的期望,“很多之前不能實現的想法,希望能夠在大南坡落地。”
很快,由原來廢棄的大隊部建筑群改建的大南坡藝術中心、碧山工銷社、方所鄉村文化等藝術空間,讓曾經寂寂無名的小山村以滿滿的文藝范兒圈粉無數。
在大南坡,左靖創辦的碧山工銷社焦作店,眾多地方產品琳瑯滿目,村民的核桃、花椒、連翹、蒲公英等農產品都貼上名字進行售賣;作為“五條人士多店”首家線下專柜,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碧山工銷社秉承老一輩人“惜物”的傳統,借鑒和發揚“長效設計”理念,往鄉村導入城市資源,向城市輸出鄉村價值。
陳炯和他的團隊在大鄭村規劃了一條“人文線路”。“曾經,大鄭村以兔子為主要產業,所以我設計了一條兔子街。兔子街上有酒吧、咖啡廳。然后,還會在村里建一個拓展基地,讓前童古鎮導流過來的游客可以有的玩。在村里還做了一個亭子——‘在這亭,這個亭子的名字可是一語雙關的,希望游客能在這個亭子里停留一下。在村口大樹下,我希望有一些現當代藝術作品,當然也會以村民為主,讓村民做一些禮品放在這里出售。”
在陳炯看來,藝術不僅能對保護、保留鄉村風貌發揮作用,而且還能夠助力精準扶貧,尤其在“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上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鄉村振興的工作不是某一個具體的設計,而是藝術介入鄉村的機制、產業規劃等。以藝術品“創化”為例,“創化”后怎樣轉化為價值,轉化為價值后怎樣持續地增加收入等。通過成立鄉村合作社,可以在藝術家離開后持續運營,將文創產品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才有更大的意義。
“總結起來,藝術激活鄉村的創新設計包括三個階段。”陳炯進一步解釋:“以文創促非遺走向市場;以文創促原生態發展,讓傳統手工業形成良性發展;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先行,通過合理的村莊設計規劃保證前兩項目標的實現,并確保能健康循環。農村建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載體,承載著農民的生產生活,村莊規劃設計的合理與否影響著農村生態的發展。因此,這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是藝術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方法論。”
來自城市的藝術鄉建者給鄉民帶來了全新的世界。鄉村的慢生活和廣闊的自然環境對城市人來說也不啻于一種心靈的休憩。
不同藝術在鄉村空間的交融碰撞會帶來全新的可能性,藝術家獲得了鄉村知識和技藝,鄉民的才智也得到了釋放。這不僅有利于鄉村建設,最終也將反哺城市文化。
當然,也有一些前衛的作品,從視覺效果上與鄉村環境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作品觀念的傳達和表述又過于個人化,這些作品和村民難以形成有效的溝通,成為鄉村建設上的一個矛盾。
敘述空間公共藝術事務所負責人劉國棟表示:“從某些層面上來說,村民有自身認知的局限,但這并不妨礙他們作為主體的價值堅守,鄉村建設應充分理解鄉村文化邏輯并尊重民間主體性。藝術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如何避免脫離鄉村實際的和過于主觀的觀念植入,這是我們需要警惕和反思的。”
破解信任危機,只是開啟這場藝術試驗的第一步。如何把藝術設計做到關乎村民切身利益?如何讓現代藝術與鄉土文明相結合?這也是鄉村建設的重要課題,這其中必須把握好文化與資本的平衡關系。
“核心就是要怎么確保原住民的利益。資本來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資本是跟我們村民利益是相對立的。社會資本更多是在一些關鍵點位上起到引導、示范帶動的作用。我們也鼓勵老百姓改造自己的民宿,通過給他們政策支持貸款,以及提供公益性的、設計上的援助,讓老百姓在有資本介入、有示范帶動的前提下實現利益的雙贏,這是我們認為最好的一種模式。”大南坡村所在的修武縣委書記郭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