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梁 李娜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成立大會的賀信中指出,“智庫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國內出現了一批“一帶一路”高校智庫,即由國內高校創辦的、主要致力于研究“一帶一路”建設或相關問題的學術機構。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目標,2015年,《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將“推動高校智庫發展完善”納入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新格局中,進一步助推了高校智庫在數量上的增長,我國高校智庫逐漸邁入發展的黃金期。
第一階段:初步探索。大多數的“一帶一路”高校智庫都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成立,2015年是“一帶一路”高校智庫成立最多的年份。在此階段,為了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不少高校從自身的研究特點和研究實力出發,有些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探索建立“一帶一路”智庫并開展相關研究。
第二階段:生成壯大。這一階段主要是“一帶一路”高校智庫運行體系的建立和核心競爭優勢的確定。經歷了第一階段的探索、交流與合作,各“一帶一路”高校智庫在機構建設、團隊管理、資金籌措和成果應用等方面逐步完善。
第三階段:創新發展?!耙粠б宦贰备咝V菐煸诎l展過程中,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并隨著戰略環境的變化順勢而為。常態化情境下“一帶一路”高校智庫以“中國視角”聚焦中國實際、提供中國方案、服務中國發展,為解決“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家、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提供決策咨詢和政策建議,并注重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
第一,“一帶一路”高校智庫將高校的學科優勢轉化為智庫的專業優勢,通過知識生產、傳播和參與決策過程,能有效推動政府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最終應用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實踐上來。
第二,“一帶一路”高校智庫是不同國家之間優勢資源的整合,優勢資源最重要的是知識資源。知識資源通過在不同國家之間傳播、轉化與流動,從而實現社會價值。同時,“一帶一路”高校智庫對創新學科價值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一帶一路”高校智庫的建立有助于通過開拓國際層面的教育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良好民意基礎和人文環境。一方面是“走出去”,積極參與和配合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與合作項目,增進相互理解和認知。另一方面是“請進來”,隨著“一帶一路”高校智庫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專業人士來中國交流、合作或者進修,有利于產生文化認同,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高校智庫是大學積極服務政府的產物,未來需要進一步明確“一帶一路”高校智庫的價值定位,以現實的觀照驅動理論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