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農村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帶來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2020年4月,《中國科協2020年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方案》發布,提出打造“科創中國”服務品牌,這是中科協繼“科普中國”之后打造的一個全新服務品牌,旨在構建社會協同創新組織網絡,建立“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在推進科技經濟融合項目的過程中,山西省科協本著“見好面、握好手、好好談”的工作原則,搭好橋梁,將專家所能、企業所需結合起來,積極服務企業的科技進步,努力解決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省科協組建了10支科技服務隊,開展精準化、定制化套餐服務,并在線上線下圍繞山西產業發展和技術需求,開展項目推介、項目洽談、技術診斷和成果轉化等對接活動,實現科學家與企業家的有效對接,促進優質技術項目轉移和成果化。截至目前,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學會服務站10個;組建省科協學會聯合體3個,科技經濟融合創新組織5個;構建“科創中國”山西科技經濟融通平臺,實現了與“科創中國”網絡服務平臺對接;組織山西產業發展和技術需求對接會5場、舉辦科技經濟融合學術交流會議5場、組織“海外智力服務山西行動”2項、開展山西科技決策咨詢服務活動5次。
山西省呂梁市作為中科協“科創中國”科技經濟融合發展首批22個試點建設城市,在山西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呂梁實際,發揮科協職能,全力打造了呂梁藥茶產業“樣板間”,進一步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助推了全市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增加農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征途中,山西省科協立足產業發展需求,成立了專題調研工作組,一次次深入一線開展調研,走村、訪縣、進企業,進一步摸清、摸準區域產業現狀、發展難點和技術瓶頸,針對性地給予科技支撐。
深入澤州縣藥茶企業調研,推動呂梁市藥茶產業發展技術需求對接會圓滿召開;發揮人才智力支撐,推動運城市企業創新發展和項目落地;組織專家深入陽城縣調研指導科技經濟融合試點工作、推動晉城市光機電產業研究院暨“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成立山西省科協大數據融合創新學會聯合體……每一項行動都關乎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山西科協用行動詮釋了自己的擔當,為全省的鄉村振興提供了科協力量、科技支撐,為打開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譜寫出了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才、技術和物質裝備進入農村,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更是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全面深化城鄉改革,徹底破除阻礙城鄉之間要素流動的體制梗阻,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進一步促進城鄉之間要素優化配置,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激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 張照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