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呂紅
隨著社會對孩子的作業負擔的關注度的日漸提高,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1月9日,中國教育報以《揚帆起航 為建設教育強國開好局起好步——2021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新藍圖》為題,對今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進行深入解讀。關于作業,國家教育部這樣要求:小學作業不出校門,初中作業不超綱,高中作業不越界。
說到作業,不僅家長頭疼,老師更頭疼。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老師也如此:家長每天嘔心瀝血地陪著孩子寫作業;調皮的孩子面對作業想出各種辦法逃避;老師看到奇奇怪怪的答案哭笑不得;在批改作業時,飛速轉動的眼球,忙碌中畫出勾勾叉叉……作為教育工作者,既要保障學生學到知識,又要兼顧學生的身心健康。筆者認為,如果做到學生、作業的統籌與優化,或許對目前的困境有所緩解。那么,如何實現學生、作業的統籌與優化呢?
筆者是一個從教31年的小學數學老師。隨著社會的進步,近年來,教科所的單元檢測試題越來越靈活,難度也一年較一年增加,教師分配給低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數量確實有所增加。筆者發現,在小學階段,家庭作業似乎并不能增強兒童的學習能力。既然這樣做對學生沒有學業上的好處,為什么還要給孩子及其家庭增加負擔呢?確實,如某些人建議的那樣,最好是完全消除家庭作業,尤其是低年級。
這學期開學以來,我們應上級要求,不再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一家長質問老師為什么不給孩子留作業。時下的很多家長已在不知不覺中踏進了一個怪圈,自認為給孩子布置大量的作業是對的,其實對孩子能力提升沒有幫助的作業是沒有一點益處的。我執教的班級有個孩子叫洋洋,他媽媽經常跟我單獨交流,不止一次告訴我:她的兒子早晨6點過就起床,讀書、背書、做計算題,晚上不僅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做媽媽布置的試卷……7歲左右的娃,聽到這些,每次我都提醒這位家長:這么小的孩子,作業適量練習就行了,不要再額外布置了……收效甚微。事實上孩子的學習效果與家長的期望相差太遠。正是大量的作業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并且家長成了最大的幫兇而不自知。
我認為有效作業不在數量多少,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喜歡,只有喜歡就不是負擔。傳統的數學作業單調枯燥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重視新授課而忽視了作業的不同作用,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布置的作業內容都是數學書上的習題,每個學生的作業內容相同,這種形式單一的作業,不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長期下去,對學生建立積極的、健康的數學觀和掌握數學建模方法是極為不利的。為了避開這些弊端,開學以來,我們三年級組的數學老師做了這樣的嘗試:
首先,學生分層。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全班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學困生由于家庭原因或者智力原因,接受能力差、作業困難;中等生智力較好,但學習方法欠佳,學習成績不夠穩定,這種學生貪玩多一點,學習不夠主動;優等生有較高的智力,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做題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作業量的分層。根據上級的教學常規要求,我們年級組的老師這學期在布置作業時跟以前比有了較大的改變,布置作業因人而異,區別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其作業的內容與要求也各有不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完成相應的作業,爭取達到“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的效果。
最后一點,作業難度的分層。針對學生在數學能力上有差異的客觀現實,我在設計作業時特別注意把握好難易程度,不同層次學生難易程度應有區別。在新課程理念下,作業設計難易可分為三個等級:基礎性作業、發展性作業、創造性作業。要求能力差的學生完成基礎性作業就行;一般學生能輕松完成基礎性作業,努力完成發展性作業;基礎好的學生必須努力完成創造性作業。如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以后,我布置了三個層次的作業:
1.列豎式計算。
53×27= 86×19= 34×62= 16×25=
這類題優生、中等生可以練習,他們的速度快些;學困生必須會做,這是他們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速度慢些,正確率低些。
2.重慶到萬縣的航運里程是321千米。一艘貨輪平均每小時行28千米,它上午8時從重慶出發,航行12小時能到達萬縣嗎?
這類題優生可以練習;中等生要做到:能讀懂題,會估算,會計算,會解答,把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3.請你用6、7、8、9這四個數組成兩個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使它們的乘積最大。
這類題屬于優生必做題。既鍛煉了他們排列組合的能力,又檢測了本節課的內容(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效果,一舉雙得。
通過這三類題的練習,讓學生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并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通過對學生分類,對作業分層,實現學生、作業的統籌與優化。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畏懼和排斥作業的心理負擔,切實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作業“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也讓學生意識到數學作業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之年。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面對推進現代化、構建雙循環格局、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愿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