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
摘要: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適應社會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品格和能力。初中階段是學生品質發展、知識積累的重要時期,不僅知識基礎要打牢,核心素養也要得到持續發展。初中生物是一門理科類學科,主要研究世間萬物生存發展的規律,而觀察、實驗是生物學習的主要手段,學生借由觀察和實驗實現透過生物現象認知生物本質的目的。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文章在闡述當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強化實驗教學的原則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不僅重視學業成績,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的就是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落實國家的教育政策,學校和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具體到初中生物教學,筆者認為,加強生物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因此,本文在分析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堅持的原則和具體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1.實驗教學浮于形式。當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全程由教師進行演示和指導,學生少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以至于學生缺乏實操,只是“依葫蘆畫瓢”,即使掌握了操作流程,也難以理解其操作原理,再次遇到類似實驗時依舊不知如何操作。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發展,非常不利于其核心素養的培養。
2.教師對實驗教學缺乏重視。部分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對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且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往往會簡化其操作流程,慣于使用多媒體或板書將實驗內容教給學生,內容雖然詳盡,但教師忽略了一點,即以這種形式傳遞的內容大都抽象且不具體,學生僅為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屬于臨時性記憶。但如果是學生實踐操作的話,那么實驗操作流程就會形成深刻印象,學生對實驗操作原理的識記也會更加清晰明確。
3.受客觀因素影響,難以正常開展實驗課程。目前我國仍有一些邊遠地區的學校受經濟發展滯后影響,存在實驗教學設施不完備的問題,所以生物實驗教學常常難以保質保量地開展。對于這一情況,政府方面以及學校方面應該進一步加大設備投入,創造有利條件,為學生的生物實驗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將核心素養培養情況作為評價教學成效的指標,促進教育多元化改革。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貫徹落實核心素養培養方針,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充分領悟實驗原理,掌握理論知識,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思考
(一)創設探究性實驗情境
探究性實驗是以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動操作行為為基礎的,而初中生是否產生了探究興趣、操作欲望,則直接關系著探究性實驗教學活動的現實效果。為此,初中生物教師便可嘗試創設有趣的實驗教學情境,切實豐富感性資源,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其能夠順利進入實驗探究狀態,驅動學生自主展開實驗探究。其中,初中學校逐步鋪設了信息化的教學設備,而這一輔助工具就可提供豐富的感性資料,且不受形式、時空等現實因素的限制,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情境的真實性、直觀性與生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介去創設直觀的實驗情境,由此促使學生進入活躍的思維狀態,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好充足準備。例如,在教學“種子的萌發”一課時,筆者就在實驗課上利用信息技術創設了教學情境,及時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認真分析種子萌發的生物條件。為此,筆者就在課前準備階段整理了一段關于種子萌芽、生長的科學視頻,準備由此詳細演示種子的萌生條件。這個視頻資源還配上了活潑的背景音樂,使用動畫資源演示了種子的生長過程,十分可愛,且趣味十足,還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插入了一些象聲詞,可以很好地激發出學生的探究興趣。果不其然,當筆者在實驗課上播放了這一視頻資源之后,本班學生都被動畫版的種子所吸引,認真觀察了種子的萌芽過程。據此,筆者就順勢提問:“種子萌發需要有哪些特定條件?”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紛紛猜測,認為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與土壤。接著,筆者就展現了一些水培植物,由此讓學生產生了質疑,使其開始懷疑種子的萌發只需要有足夠的光照與水分。接著,筆者就由此引導學生全面展開了探究性生物實驗,引導學生展開全面思考,使其通過實驗活動去總結生物規律。
(二)完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探究性實驗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需要全面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安裝實驗設備,通過豐富的實驗活動自主建構生物知識。但是,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水平低下、動手實踐能力不足,他們難以獨立完成探究性實驗實踐任務,且有可能會因為思維角度單一而出現低效學習行為。針對這一現實問題,初中生物教師則要嘗試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活動,不斷豐富生生合作經驗,切實豐富生生合作與交流活動,從而真正改善初中生的實驗探究行為。如此,則可完善師生、生生互動,讓初中生在平等對話活動中產生創新思維,從而切實優化探究性實驗的活動效益。例如,在教學“動植物的結構層次”一課時,本班學生便要嘗試利用顯微鏡去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的細胞結構,觀察各類植物的細胞層次,由此更新個人知識結構,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為了確保本班學生可以成功建構生物知識,筆者就通過科學分組構建了4人實驗學習小組,希望學生能夠積極與同伴共享生物學習經驗,從而切實優化學生的生物探究思維,使其順利積累探究性實驗操作經驗。為此,各小組便要客觀分析觀察動植物細胞切片的實驗操作過程,且要統一復習顯微鏡的實驗操作方法,重新觀察顯微鏡的設備結構。接著,各小組便要認真分析制作植物細胞臨時切片、動物細胞永久切片的實踐操作步驟,認真閱讀生物教材,按照教材中的實驗指導步驟去制作細胞切片。在此過程中,筆者會在實驗室內巡視,觀察各小組的實驗操作行為,幫助各小組判斷細胞切片的質量,幫助學生整理一些失敗的實驗道具。然后,各小組便要積極使用顯微鏡去觀察動植物的細胞切片,按照植物、動物這兩個分類去整理實驗結論,客觀分析動植物細胞的具體結構。如此,本班學生則可自主建構生物概念,及時積累成功的探究經驗,而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探究,使其將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
綜上所述,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問題,并通過實踐操作得出實驗結論。學生通過對實驗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實踐能力,形成探究精神,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杭英.重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5):195.
[2]曾琦.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研究[J].現代鹽化工,2018,45(06):100-101.
[3]曹發君.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J].教育科學論壇,2018(28):39.
[4]暴麗國.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02):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