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
摘要:我理解的有效的生本教學是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天性,讓他們能樂于參與,勤于提問,善于合作,敢于想象,并能用所學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關鍵詞: 小組;提問;想象力;參與;情感升華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英語課堂教學也應從英語學科的特點出發,樹立“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為學生創造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使用激勵性評價機制,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如何在生本理念下組織英語課堂呢?以下是我在英語課堂中對生本教育的點滴實踐以及一些認識。
1.“前置預習”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開頭一炮
比如,牛津廣州版英語課本初一上冊第五單元是詩歌學習,我就讓學生周末回家搜集一些他們喜愛的英文詩歌,并配上背景音樂,做成課件形式,在課堂上朗誦。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對英文詩歌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產生了興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強了,之后的課堂教學就很好展開了。
在學習“電”這個單元前,我讓學生回去調查他們家庭或父母單位的用電情況,分析在哪些方面可以節約用電以及如何去做。回校后小組討論匯總,盡可能用英文來匯報給大家聽。這樣也可以更有效地導入新課。
2.成立英語學習小組
生本教育認為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具有學習的天性,他們喜愛討論,也能夠通過討論深化對知識深度的認識。我一般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補互助、協調發展”的原則靈活分組。每次分新小組時,我會讓他們合作制作屬于他們組的組牌和小海報,讓他們在合作中更有凝聚力。
3.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提問者
傳統的課堂,總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的思維一直被老師設計的問題所束縛。這樣的課堂更多的還是以師為本,怎么活得起來呢?所以我嘗試多讓學生提問。
比如在復習特殊疑問句時,我呈現出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讓學生根據它提問。學生對這張照片產生了濃厚興趣,問出了很多句子。比如:Who is the second person from the right? Where did
you take this photo? 我把他們所問的句子都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總結疑問詞,小組討論它們的用法,很好地達到了復習特殊疑問句的目的。
在講解一篇以第三人稱單數為語法點的閱讀課文時,我鼓勵學生就課文內容利用第三人稱單數提問。先給出例子:How does the
girl go to school?學生模仿這種句型,問另外組的同學回答。這樣問與答都是學生完成的,充分地尊重了學生主體,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角,老師只是導演的角色。
4.給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教學是一種激發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灌輸。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是教育永恒的主題。這兩種能力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也是生本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么樣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呢?我嘗試了這樣的方法。
在講授完一篇題為Chan Na’s daily life的閱讀課文后,我給同學們描述了自己夢想中的一天,然后鼓勵同學們小組討論,描述他們的dream day,他們討論得非常激烈,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給我呈現了他們一個又一個精彩的dream day.教學不是你教我學,更不是你講我聽,教學是師生雙方互動的結果,教學雙方都給對方提供信息,教學活動就是為了促進這種交流。在這種交流中,師生都能獲得驚喜,都能獲得成就感。
在復習一個單元的短語時,我常常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用盡可能多的短語來編成小故事,學生的語言輸出可謂五花八門,而且各有各的精彩。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學會了運用這些短語,也鍛煉了寫作能力,培養了合作意識,更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
5. 注重課后的情感升華
生本教育不只在課堂,還可延續到課后。根據初中學生普遍喜歡畫畫的特點,我總是鼓勵他們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后制作海報,來表達他們的情感。比如以保護熊貓為主題的單元學習結束后,孩子們以小組單位,制作出精美海報,畫上漂亮的竹子,可愛的熊貓,配上英文句子,呼吁大家一起保護熊貓,保護環境。以水為主題的單元,就讓學生用海報呼吁大家節約用水,保護資源。以旅游為主題的單元學習結束后,他們又把自己旅行時拍下的照片帶到學校,做成海報,用英文介紹他們去過的地方,鼓勵大家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為做走向世界的現代人做準備。
孩子們的海報往往傳遞出他們的心聲,給其他同學也做了積極正面的宣傳。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他們教育主體的地位,也極大地挖掘了學生內在的潛能,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表達能力、創造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自主地、快樂地學習,真正地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小立課程,大作功夫”,看似那么簡單,卻又蘊藏著深奧的哲理;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精神,在活動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同時減少無效參與,增加有效參與,逐步實現由淺層次向深層次,行為參與向思維情感參與的過渡。我愿意在生本教學中,做學生生命的燈塔,去照亮學生學習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朗文版---如何教英語》Jeremy Harmer 鄒為成 翻譯 人民郵電出版社
[2]《中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杜志嫻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