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學是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版塊,同時也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對畢業生的未來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已經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高校就業指導教育也需要對教育內容進行改革創新,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本文以三全育人為背景,分析目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現狀,同時對教學創新的策略進行思考,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教學方向;實施策略
“三全育人”背景下要求對學生的綜合性培養,以培養具備綜合創新能力的人才為主要目標。學生離開學校后很大部分將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選擇對學生的事業成就有巨大的影響。高校教師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實施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生整體素養的培養,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內在的發展需求。當然,學校也需要給予一定資源上的幫助和支持。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教學方向
1.端正學生心態,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大學生日后職業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不但要有良好的教育水平,掌握的優秀的專業技術,還有學生的內心是否擁有積極面對機遇和挑戰的態度。強化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不僅讓學生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尋找到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路徑,同時要幫助學生端正心態,讓學生面對就業和工作的壓力和困難時,能夠從容地面對,并以正確的方式去克服難題。在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過程中,要在專業教育的過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教育內容,其中包括培養學生就業過程中所具備的能力和特質,比如,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就業的自信心、專業崗位的適應能力。另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的思維,以此來提升高等院校學生就業的成功率。
2.融合就業教育于專業教育中,提高學生就業成功率
目前而言,我國很多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不理想,例如部分學生成績雖然較好,但是并沒有在社會上找到就業的路徑,或者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價值,主要原因就是對于就業和職業規劃的認知不夠,而且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競爭,而是純粹的機械化地參與應聘、完成工作。這種情況的形成是因為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滲透不足,實踐教學內容欠缺,學生缺少相關經驗。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需要與專業教育進行融合,應該成為鍛煉學生思考能力、配合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具備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的能力,同時積累充足的經驗,并為學生注入追逐的勇氣和精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添磚加瓦。
二、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實施策略
1.完善創新就業教育管理機制
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過程中,學??梢詫⒔逃齼热萑谌肴粘5慕虒W管理當中,比如,在學校積極開展應聘競賽、專業發明、職業生涯設計以及專業元素納入到學校的學分管理制度當中,及時地對學生的職業夢想、專業技能以及學術論文進行評估和審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高等院校還需要不斷地改革和創新考核的方法,積極鼓勵教師投入到科研當中,將科研成果融入到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當中,與學生一起進行交流討論,運用探討式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生的就業思考。教育部門提出要放開學生的大腦,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敢于思考,增加探索和實踐。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實用型的人才,我們需要成績優秀的學生,但我們不培養“書呆子”,教師應當深入探析如何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就業能力,給學生足夠的實踐體驗。在職業院校考核過程中,可以將理論考核向能力考核方向轉變,注意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除此之外,高等院校還可以通過設置項目獎學金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內容的熱情,學??梢詫δ切┰诰蜆I實踐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獎勵,學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資金方面的獎勵,還需要對教師給予獎勵,鼓勵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積極投入到實踐當中去,投入到學術研究當中,鉆研項目,帶動學生進行學習,院校要為教師和學生創造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環境。
2.加強教學活動設計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培養學生優秀、勇敢、自信、堅韌的心態,融入更多思想教育的可行性措施。大學生身心日趨成熟,他們需要多元化的發展方向,通過與日常課堂融合的教學設計,更有利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活動的設計作出一定的調整,用新穎的形式來融合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就業能力的培養,此外,新時期學生對個性化的需求相對較高,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予以尊重,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為投入。舉例來說,教師設計一次與學習有關的集體交流活動,提前為學生布置交流的主題,如:“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等,也可以舉辦一場“工作與學習”的演講比賽,在比賽中展示自己對學習的理解,以及自己對未來發展的一些規劃,或者利用閱讀交流會的形式,學生之間互相的交流心得,通過主題探析的教學設計增強學生對社會、就業、工作的認知,并形成深度教學的模式,讓學生積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內容的思考和深度解析,完成教學目標。 在活動正式開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分享的方式給大家介紹自己的想法,學習的目標等,這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鍛煉,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在這一過程中思想相互融合的樂趣,并獲得思想的升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結束語:
高等院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積極推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將高校教師融入到專業教育當中,提升教學重視程度,為學生提供良好就業指導,優化考評方式,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未來就業提供良好的保障,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沛涵. 新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形式創新路徑[J]. 公關世界,2021(6):135-136.
[2]薛雷. 基于新形勢的高校就業指導路徑研究[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1,42(7):80-84.
[3]毛丙波. 策略性行為視域下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研究[J]. 現代教育管理,2020(3):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