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摘要:在新的教學理念中,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更像是一個引領者,教師應轉變課堂的主體,讓師生之間更加的平等,這是轉換教學模式的基礎,這種觀念的轉變我們老師首先得接受。在傳統生物教學中,我們老師只是一味的去講解理論知識,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考個好成績而教學,忽視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建立。
關鍵詞:生物教學改革;生物科學素養
很多年前在中學,生物學科的地位一直以來都不象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而廣受重視,不象政治、歷史而被人熟知。那么中學教育特別是高考的改革,是否提高了生物科學在中學課程中的地位呢?新課程標準能否提高中學生普遍的生物科學素養呢?能否引起高中老師和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的觀念轉變呢?這對于生物,對于生物教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傳統生物教學中,我們老師只是一味的去講解理論知識,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考個好成績而教學,忽視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建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老師只是被動地講授理論知識,而不去激發學生們對生物這一神秘學科的興趣,那么生物教學就是一個失敗的教學。所以我們生物老師,應該讓學生大膽的思考起來,說出來。讓學生們變成會思考敢發言的求知欲強的學生,從而建立一個高效和諧創新的生物課堂。
怎樣可以轉變傳統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呢?
一、轉變傳統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一部分學校中,忽視了生物學科的地位,認為可有可無。老師沒有積極地去轉變教學思想,從而更加惡化了學生學習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視生物的地位,我在這幾年工作實踐中提出了“讓學生愛生物,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為主題的課題研究,以轉變教學方式為最終目的,把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生物教學質量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在課堂中轉化師生關系,讓老師與學生處在同一個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及時溝通。在課下,我會讓學生寫一些小紙條,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寫上去,然后交給我,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方便,更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設實例式教學情景
傳統的教學,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實驗、觀察、參觀和實習都是很好的實例式教學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實驗的同時,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學生多觀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生命現象,把觀察到的生命現象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從事于生命科學的熱情。
三、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點。生物是一門能夠拓展思維的課程,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課本去按部就班地給學生灌輸理論,這樣只會禁錮學生的思想。作為理科學生,我們需要的是拓展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將自己的能力去毫無限制地釋放出來。在如今的考試中,試題越來越開放,許多都不是課本上的死知識,而是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他們自己去嘗試發現新的結論。我經常在課下給他們布置一些小實驗,比如,讓學生們分組去記錄幾種種子的胚芽形成過程,然后對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們在課下都為自己的實驗做了相應的記錄,并且自己提出疑問,自己尋找答案,都做了詳細的記錄,這對于他們的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一個良好的鍛煉過程,創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四、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提問
現在的高中學生大都習慣于接受式學習,而老師則習慣于“照本宣科”,很多學習對學習生物學提不起興趣,因此也就對這門學科比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學生“有興致,多關注,樂意學”,作為生物教師,這確實要引起重視。事實上,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選擇與實際相聯系的話題,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去思考,學會去提問,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因為有實際生活的體驗,學生的參與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講授“細胞的癌變”這一內容時,可并不急于介紹課本書面知識,而是創設這樣的情境:在你的周圍,在你認識的人當中有癌癥患者嗎?和癌癥患者接觸過嗎?覺得癌癥可怕嗎?你認識多少癌癥知識?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然后再引導學生提問——你最感興趣的癌癥相關問題。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有問“怎么樣會患癌癥”,“如何預防癌癥”,“癌癥是否會遺傳”的,也有問“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會呈上升趨勢”,等等問題的。這樣,一方面可使學生感受生物科學對人類生活的作用和意義,另一方面也可幫助學生養成關心生活、關心實際問題的習慣,善于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同時教師不斷創設“因疑而學,因學而疑”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探索,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操。
總之,提高生物教學,將傳統課堂轉變成為一個學生為主的高效自主的課堂,是我們生物老師的目標。我們需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要讓學生產生對生物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好生物,為我們國家生物學科的發展打好基礎。只有堅持不斷調整教學思路這個目標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聶和新.淺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意義[J].理科考試研究,2014(1),86.
[2]石理察.在生物學教學中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生物學教學,2002,(4).6-8.
[3]陳啟潭.生物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吉林教育,2008,(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