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波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對識字的要求是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小學生低年級識字教學顯得十分重要。而漢字數量多既難認又難記,往往是老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所以我們必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識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識字教學的成果。
關鍵詞:識字教學;識字能力;識字方法;識字策略
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卻忽視了對傳統識字教學優秀傳統的傳承,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學,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無論是象形字、會意字、指示字,還是形聲字,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漢字構字特點,引導學生識字。
一、繼承傳統,挖掘意象
1、形象入手,活化內涵
首先從象形字入手。因為象形字就如同漢字的字根,字根掌握扎實了,由這些字根添加的部首偏旁后演變出來的其它合體字就會迎刃而解了。從而引導學生探究形聲字形和義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清”與“情”兩個字是左形右聲,“氵”與“忄”表義,“青”表音,“楓、樺、柏、榕、梧、桐”等生字教學,要引導學生認識這些都是形似異聲字認識這些字,要重在記“聲”。
2、指示會意,直覺感知
漢字中有許多指事字和會意字,面對長于形象思維的小學生,教師可恰當用動作、表情等體態語,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如教學“呆”字,做一個張著大嘴巴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的表情;教學“閃”字,表演人在門中快速地一閃;再如學習“歪”字時,由“不”字和“正”字組成的。意思不端正,不正便是“歪”,學習“塵”字時學生理解為“小土”,學習“休”把它理解為人靠在大樹旁休息。抓住漢字自身的規律進行自主識字,減輕了記憶的強度,培養識憶漢字的興趣。
二、盤活創新,發揮想象
1、誘發直覺,想象畫面
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你看吧,每個字都有不同的風韻?!疤枴边@個詞,使你感觸到熱和力,而“月亮”卻又閃著清麗的光輝。 “輕”字使人有飄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墜。“笑”字令人歡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淚?!袄渌焙孟裆l出一種寒氣,“幽深”兩個字一出現,你似乎進入森林或寧靜的院落。當你落筆寫下“人”這個字,不禁肅然起敬,并為“天”和“地”的創造贊嘆不已。這些有影無形的圖畫,這些橫豎勾勒的奇妙組合,同人的氣質多么相近。它們在瞬間走進想象,然后又從想象流出,在記憶中留下無窮的回味。它們是一些多么可愛的小精靈呵!孩子們的直覺可靈啦!當教學中遇到這一類字時,不妨讓他們靜下心來,把漢字看成一個個有生命的個體,在腦海里想象、勾畫,挖掘漢字濃厚的情感色彩,這就是所謂的“第一感覺”、“第六感覺”
2.拆散部件,組合記憶
兒童喜歡戲玩,如果把漢字也當作玩具一樣,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大膽而富有創造性的拆解、組裝,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那么,一個漢字真的就是一個文化故事。如“怕”字,由“心”、“白”組成的,學生由此展開聯想:由于心里害怕,臉都嚇白了。又如“?!弊郑梢哉f成“人到亭子上坐坐,不走了就是‘?!??!?再如“貪”字,“今天想寶貝,明天想寶貝,老想寶貝,真貪!”還有,“些”是“此地有銀二百兩”;“孫”是“孔雀東南飛”;“選”是“提前出發”;等等,俯拾皆是,都是孩子們對漢字拆、組的“杰作”。實踐證明,只要遵循兒童生活實際、認知特點和規律,運用游戲、賞玩的策略引導兒童對漢字進行創造性的拆解、組裝,兒童對所拆解的漢字一學就懂,記憶特別深刻。
三、課外識字、拓展延伸
1、在校園的文化環境中識字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像、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其實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生活就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樣將識字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呢?首先要讓學生養成留意周圍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如:班級的課程表,同學的姓名,學校張貼的?小學生守則?,名人名句等等,都是學生識字的材料。還可以通過“每天一句話”,課前誦讀古詩詞等活動,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生字,認識新字,同時讓學生提早從閱讀中嘗到識字的樂趣,并會更主動地識字,使閱讀成為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識字
漢字來源于生活,那么作為識字的教學也應該回到生活。這就是要鼓勵學生留意身邊的字,通過積累、收集來提高識字量,當然要讓學生進行交流、展示,并給予表揚肯定。如:名字、路牌、廣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稱等等。我們在識字教學開始時,孩子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在家庭生活的環境中識字是極方便的,例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對電視中常出現的字幕,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認識,經常問一問,考一考;對孩子喜歡的畫報、卡片、圖書進行有意識地認讀,就要求家長要密切的配合,同時也要有這樣的意識,這樣一來孩子的識字量就增加了,利用生活中識字調動識字積極性。讓學生帶來各種生活中見到的字,比如報紙、零食包裝袋等等互相交流學習。在交流學習中分享識字的快樂,體會識字的成功感,提高識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學生的識字能力在逐漸提升。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決不能將識字成為學生的負擔,應該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對不同的字進行科學有趣地教學。以“趣”為前提,讓學生開心識字。自然而然增強了識字的欲望。認識的字數量多了,興趣有了,孩子們自然就有了嘗試的欲望。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大膽地進行識字。識字教學也就不難了。
參考文獻:
[1] 董丹. 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5(9):2.
[2] 汪樹連. 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策略[J]. 商情, 201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