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芬
摘要:大數據背景下人類正經歷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變化中,正在科技帶來的物質成果的豐富堡壘中漫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革新,傳統的課堂模式已不能完全應對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使“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一理念能更好地貫徹到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當中。
關鍵詞:大數據;資源共享;數字技術;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引言
在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下,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因此培養網絡技術人才成為我國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工作。在教育改革不斷推動下,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越來越明確。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應用的普及,很多小學生也在頻繁接觸和使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能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中心,更要加強綜合素質的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道德品質以及積極的生活觀,以促進其全面健康成長。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技能和素質有待提升
計算機知識隨著科技和時代的進步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備課不深刻、不充分的問題。在課堂中過于依賴教材內容的操作流程,一般教師為學生演示一遍,再讓學生邊看課本邊進行訓練,而沒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他們對信息技術的了解程度。有的學生可能經常接觸計算機,對一些基本操作比較熟練,而有的學生則可能由于接觸機會較少,還需要進行深入指導。如果不能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備課和教學,就容易使部分學生產生自卑心理,而教師也無法完全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
(二)課堂教學方式比較落后,信息技術教學不受重視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節能,豐富教學方式,特別是在面臨網絡信息技術的各種不良誘惑,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價值觀、是非觀以及道德法治等方面的教育。但是,部分教師課堂上教學的方式還比較落后,理論和實踐教學沒有更好地融合起來。也沒有結合當下信息技術發展的現狀來實施德育擴展教育,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比較粗淺,也不能增加其興趣,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存于表面,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另外,許多教師用太多的時間來講述理論知識,對學生實踐的指導過少,學生不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操作中,而且很多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習流于表面,教學效果不佳。特別是許多學校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安排上還存在問題,信息技術教學并沒有引起重視,學生沒有規律的課程和時間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導致小學生信息水平普遍較低。
二、大數據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一)利用大數據打造資源共享平臺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以各種PC端軟件和APP系統為載體,將整個教學資源重新整合,用互聯網技術打通校內網和外網的連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化和教育的信息化。筆者認為信息技術的特點之一便是共享,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中共享的數據源,把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從校園內延伸到校園外。通過軟件打造適合高中學生的學習庫,在學習庫中,學生可以隨意查找需求的影像資源諸如課堂視頻、數據模型等。不僅如此,通過大數據構建的學習庫可以為每個學生生成學習記錄,利用學生的有效信息對其學習習慣、學習行為、學習過程進行分析,從而找到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策略,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空間,避免了學習中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同樣,教師可借助這個學習庫,與其他學科教師分享學生心理、課堂表現,更精準地培養學生,幫助學生實現人生目標和階段價值,共同把學生打造成為符合國家教育要求的具有核心素養的人才。教師可借助所有教師構建的數據平臺為學生布置或者批改作業,引導學生學習,并通過在線互動方式答疑解難,以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用IPAD打造數字化學習情景
IPAD在教學中的應用給傳統教學帶來更多的突破,教師可以充分挖掘IPAD的功能,實現教學、管理、評價等方面的數字化。借助IPAD突破傳統紙質教材的不足,并利用云計算功能,把電子資源、課堂資料等存儲在“云端”,方便學生在任何時候查閱預復習。例如,在課前上傳“主動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設備完成自助探究學習,并梳理難懂的問題,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課中學生對課前的導學案進行討論,相互揣摩,相互砥礪,討論中可以利用微軟筆記APP對討論的關鍵部分做好標識,便利于二次交流或復習,同時也可將IPAD內容通過投影投射到屏幕上,展示給其他小組的學生。課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以云端方式單獨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也能進行自我分析,并根據反饋的數據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不斷提升學習效果。這樣的數字課堂更接近學生的興趣習慣,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加強教學評價,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效果,也能幫助教師調整教學方案。而在有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評價往往比較單一,重點只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成績,而忽視其他的細節。所以教師要堅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在課堂的表現以及平常的作業情況進行記錄和保存,同時對學生的所有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的缺點,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在考試之前能夠針對弱點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為了發揮評價的價值,教師需要明確評價的目標,要讓學生能夠真正從教師的評價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缺點,樹立積極的學習觀念。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進行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讓學生在學習評價中也發揮作用,在了解和分析他人能力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實現自我反思,從而促進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和總結。
結束語
總之,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使用對教師提出了新的命題,新形勢下,教師更應充分認識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好大數據技術以更有效的方式整合自己的課程教學,更新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唐曉勇.新技術引領學習變革.ipad教學研究的回顧與戰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0):73.
[2]梁文鑫.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將迎來真正的變革[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6.
[3]李青,王濤.學習分析技術研究與應用現狀述評[J].中國電話教育,201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