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明



摘要:通過科學地開展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實驗,能全面提高對于浮力知識的教學效率,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認識,從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本文結合具體實驗方法,研究了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浮力大小;影響因素;實驗
引言
隨著新時期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在進行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實驗教學過程,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地開展教學設計,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實驗設計能力,從而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探究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實驗設計
1.1浮力跟物體本身的重力有關
學生普遍認為“輕”物體可以浮在水面上,而“重”物體則會深入到水底當中,致使不少學生就會認為物體重力如果越小,相對而言,浮力就會變得越大。所以,教師需要設計一個具有探究性的實驗,在玻璃瓶中分兩次裝沙,然后讓瓶浸沒在同一深度范圍,觀察測力計車計示數,同時對玻璃受到的浮力大小進行詳細比較。
1.2浮力跟液體的多少(質量)有關
物體所受浮力本質上是液體對其向上的托力,學生有這樣的概念就會認為液體越多,托力就會變得越大。比如在探究實驗設計過程中,圖2就是把裝有沙的密封玻璃瓶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下面,通過液體浸沒觀察測力計指針,再注入液體后觀察測力計指針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
1.3浮力跟物體底面積大小有關
事實上,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面,掛上錐形的重物,并對錐形重物錐尖向上和向下做專業化測試,看浸沒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況。
1.4浮力跟物體形狀有關
把球形橡皮泥掛在彈簧測力計面,然后把橡皮泥浸沒在液體當中,將受到的浮力測出來。接著再將橡皮泥形狀加以改變,再測浸沒在液體中所受到的浮力情況。
1.5浮力跟物體表面積有關
學生的意識當中,扁平寬大的物體,要比團綜縮物體的浮力大。學生積累自己的學習經驗以后,先要做推理再找出正確答案,最后用重復實驗來加以驗證。第一,把橡皮泥揉成球形,測出液體中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情況。第二,進行浮力大小探究操作的時候,學生會認為壓扁的橡皮泥表面與液面平等放置的浮力會比較大,而對于壓扁的橡皮泥,表面與液面垂直旋置受到的浮力小。第三,根據實驗推理進一步證明,被壓扁的橡皮泥不管怎么放,其實在液體當中,所受到的浮力值都處于相等狀態。
1.6浮力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
在具體實驗探究當中,圖5表示讓錐形重物浸沒在液體不同深度里,可詳細測出受到的浮力,此時學生也會驚奇地發現錐形重物受到的浮力也是處于相等狀態。
但是生活經驗又給學生上了一課,涉水的時候,往深入走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強烈的漂浮,人體這時候受到的浮力也最大,所以浮力同浸入液體的深度有直接關系。為此,教師可以在探究實驗設計的時候,把錐形瓶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面,先讓瓶底浸入液體,再讓瓶口浸入液體,在深度相同的基本情況下,結果得出瓶受到的浮力其實不同。所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浸入深度根本上是沒有關系。
1.7浮力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密度有怎樣的關系,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先要讓同一個物體浸沒在清水,鹽水和酒精當中,然后對浮力進行分別測試。
1.8浮力跟物體的體積有關
浮力與物體體積本身就有關系,也就是意味著物體體積大,所受到浮力就大。所以在實驗探究中,先讓學生選擇兩個玻璃瓶,分別是一大,一小的瓶子,并且在里面裝沙,不僅要完全浸沒在液體里,而且還要讓兩個瓶子中沙的總質量保持相同。把兩個瓶子先浸沒在液體中,將各自受到的浮力認真測出來,發現大瓶浮力大于小瓶的,這就證明學生們想法是正確的。接著從液體中將大瓶提起來,大瓶露出液面后受到的浮力會變小,繼續向上提的情況下,大瓶浮力就小于小瓶浮力,因此,浮力其實與物體本身的體積并沒有直接性的關系。
2“探究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實驗教學反思
教師開展實際教學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陷入某些誤區,比如認為學生的問題是教師沒有想到的,其實教師想到的,準備的都是教學課堂要講解的內容,是有提前預設過的,主要是為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培養,所以教師也愿意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而預設學習不是只針對于教師的準備,而是為解決問題產生的相應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師的整個教學工作中,教學活動必須要有提前預設過程,依據教師們的教學經驗,準備學生會猜到的浮力大小方面問題,并利用預設性實驗,對學生成性的問題加以深入探究。但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通常是由于課前缺少足夠的準備工作,對于生成性的問題無法應對,所以只能在有限范圍內開展工作,對學生的知識全方位理解有一定影響。
結束語: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結合具體實驗方法,研究了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希望分析能加強實驗教學水平,從而全面構建更加高效地實驗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瑞鳴,勞娜,張冬波.初中物理《物體的浮沉條件與應用》教學實踐與反思[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0):92-94+98.
[2]吳永情.初中物理“浮力”單元教學策略思考[J].華夏教師,2019(15):30.
[3]阿巖松,周欣彥.基于PBL的物理單元教學設計研究——以初中物理《浮力》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39):205-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