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顥

摘要:師門指導作為導師指導的有益補充,對研究生的成長與成才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師門指導是師門內部的資深者和資淺者之間建立的,以學業指導、心理輔導和榜樣示范為基本功能的一種積極的、發展型關系。師門指導的運行機制包括:導師是師門的核心;以師門組會和各種非正式溝通和活動為師門指導的組織方式;最后,師門文化規范、引導并制約著師門成員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對師門指導氛圍有著潛在影響。
關鍵詞:師門指導; 運行機制; 師門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階段主要采用的是導師負責制,是研究生導師指導研究生學習本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并且以教師“指導”“引導”為主的一種教學制度[1]。在這種制度發展下,形成了以導師為核心,研究生和導師、研究生之間頻繁互動的師門組織。師門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織形態,其內部通常融合了精進學業、職業發展、情感歸屬等多重目標、多種活動,師門對研究生的學術發展和人格培育有著重要作用[2]。
研究生除了接受導師指導外,還包括向同門學習、請教,師門內部互相指導、共享知識。筆者就“師門指導”在江西某二本院校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229個樣本中,有51%認為,師門之間的指導關系十分有成效;41.05%的研究生很滿意同門之間的指導關系;能夠有效地借助師門指導關系發展個人科研能力占37.99%;51.09%的研究生表示,同門關系好;還有38.86%的研究生從師門指導中受益良多。由此可見,師門指導作為導師指導的有益補充,對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個體的健康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激發師門指導的活力,驅動師門內部互相學習,營造良好的師門氛圍,成為研究生教育的熱點問題之一。基于此,本研究應首先厘清師門指導的內涵,梳理其運行機制,為提升師門指導水平,建立學習型師門提出有針對性的路徑措施。
一、師門指導的內涵
廣義的師門指導包括了導師指導,而狹義的師門指導就是指師門同輩之間的指導關系(Peer Mentoring)[3]。根據導師制的定義[4],師門指導是師門內部的資深者和資淺者之間建立的,以學業指導、心理輔導和榜樣示范為基本功能的一種積極的、親密的、發展型關系。這種同輩指導的互惠交換作用明顯,其指導模式是互相指導、互為導師[5]。
總體看來,師門指導與導師指導的功能類似,主要包括傳授、探討學術知識為主的學業指導、給予幫助、友誼、歸屬和接納的心理輔導以及作為學術前輩的榜樣示范作用。但其與導師指導的不同之處在于:首先,它打破了導師指導的“對子關系”,將師門看作成一個發展網絡(Developmental Networks)[6](包含社會網絡的核心概念,網絡多樣性和紐帶強度),師門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是這個發展網絡上的節點,用以拓展和交換資源。其次,導師指導關系多是正式指導關系,導師與研究生之間具有從屬關系;而師門指導是同門在交往過程中,由于研究興趣、性格、情感相近而自然而然形成的指導關系,屬于非正式的指導關系。最后,導師指導的溝通方式以正式溝通為主,而師門指導中除了組會中的正式溝通之外,同門私下里非正式溝通更頻繁、多樣。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導師指導與師門指導的概念辨析
導師指導 師門指導
關系模式 對子關系 發展網絡
關系性質 從屬關系 指導關系
指導關系的類型 正式指導關系 非正式指導關系
溝通方式 正式溝通為主 非正式溝通為主
二、師門指導的運行機制
(一)導師是師門的核心
導師雖然不是師門指導的主體,但是師門組織不能缺乏權威人物的引領。導師就是師門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導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對待學術的態度、道德規范,以及師門氛圍對師門指導的發展和存續都有著重要影響。首先,師門組會的制度建設離不開導師的指導。其次,導師對待學術合作的態度將決定師門指導的頻度和關系質量的發展;最后,導師提供有挑戰的科研任務,并致力于搭建師門合作、互助的平臺,將有效促進師門指導的良性發展。
(二)師門組會是師門指導的有效組織方式
導師將不同年級的研究生召集起來,共同學習和指導,下達科研計劃、推動任務進展,并且形成一種定期共享、互助的機制就是師門組會。其一,師門組會內容較為多元,可以是導師教授相關專業知識,可以是研究生就導師的課題展開討論,可以是匯報各自的研究進展,也可能是針對一篇論文、學術著作進行研讀,以討論、點評、讀書會的方式來幫助大家共同學習,形成互進互促的學術風氣。其二,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線上師門組會最大限度地保證信息溝通和師門成員參與。
(三)師門非正式互動是師門指導的有益補充
同門之間除了學術上的交流請教、未來職業發展,還包括了在生活領域的心理輔導,以及專業態度、職業道德、為人處事等方面的榜樣示范作用。在中國“關系”文化情境下,非正式互動往往是互相吸引和信任的開始。非正式的溝通交流有利于增進師門情感,傳承師門的優良傳統,并保證非正式指導關系長期存續、發展。
(四)師門文化規范著師門成員的行為方式
隨著師門活動的推進,師門內部也會逐漸形成同門共同遵守,自覺維護的師門價值觀、觀點、態度和行為方式。師門文化往往具有非正式的約束功能,規范、引導著師門成員的行為,并有效地凝聚師門成員。師門的四種組織文化類型:散養式師門、部落式師門、家庭式師門以及科層式師門[7]。一般而言,部落式師門和家庭式師門更傾向于建立師門指導關系。這是因為,部落式師門成員擁有共同的價值觀,鼓勵成員的自主發展,師門成員將基于共同的研究興趣和學術發展需求建立指導關系;而家庭式師門成員關系融洽,容易通過非正式溝通建立指導關系。師門指導也會反過來鞏固師門的家庭式氛圍。另外,散養式師門成員也可能因為缺乏導師指導,而尋求一種補償機制,從而建立零星的指導關系。
三、提升師門指導關系質量的路徑
第一,發揮導師在師門中的核心作用,搭建同門指導平臺。導師對師門指導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師門指導關系的存續與發展。一方面,導師應以科研任務為中心,結合研究生科研興趣和性格特征為其配備“小導師”,以“老帶新”的方式幫助資淺者進入科研狀態、融入師門;另一方面,導師應倡導師門中合作、整合、取長補短的互動機制,鼓勵同門在學習和日常交往中找到志同道合、共同進步的伙伴。
第二,有效利用師門組會,促進知識廣泛共享。師門組會具有學術浸潤和情感聯結的雙重價值[8]。組會前,應提前確定組會主題,給予準備時間。組會討論時,應以自由、包容的態度和鼓勵研究生發言,使發言者獲得積極體驗,進而更主動地分享知識。組會后,總結討論的結果,跟進解決。
第三,定期開展師門活動,增加師門凝聚力。除了師門組會,定期開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也可以促進師門情感和交流,營造良好氛圍。師門活動還有利于緩解科研學習中的壓力,給予人文關懷。
第四,倡導包容型師門文化,建設部落式師門。導師在師門中充當激勵者,包容新生代的不同觀點和行為方式,師門內部加強溝通和構建認同紐帶,尊重個體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 古繼寶,王茜,吳劍琳. 導師指導模式對研究生創造力的影響研究——基于內部-外部動機理論的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 2013, 233(1): 45-50.
[2]林杰, 晁亞群. 師門對研究生發展的影響——基于非正式組織理論的質性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 000(005):1-8.
[3]周二華, 趙現廷. 同輩指導關系研究綜述與展望[J].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16(1):49-59.
[4]Kram, K. E.. (1983). Phases of the mentor relatio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4), 608-625.
[5]Preston, J. P., Ogenchuk, M. J., & Nsiah, J. K.. (2014). Peer mentorship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phd student experiences. 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44(1), 52-68.
[6]Higgins, M. C., & Kram, K. E.. (2001). Reconceptualizing mentoring at work: a developmental network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2), 264-288.
[7]林杰,晁亞群.研究生師門組織文化類型與特征的混合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6):35-44.
[8]鄭瓊鴿,王曉芳.什么影響了師門組會發言——基于人文社科博士研究生的質性研究[J].高教探索,2021(03):66-71.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師門指導對研究生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江西省高校的實證研究(20YB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