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湘西高校院所、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是推動湖南相關產業發展重要支撐,存在資源要素流動性不強,科研成果與產業融合度不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科技資源潛力釋放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借助產教融合的契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必要措施,也是提升地方經濟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成果轉化;大湘西;知識轉移
大湘西,主要指是湖南省的懷化市、張家界市、邵陽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這里居住著苗族、土家族、瑤族等四十多個少數民族,富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我省乃至國家區域文化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實施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地區。如何充分盤活科技創新資源,推進地方高??萍汲晒D化,助力科研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向大市場,促進這些科教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進一步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大湘西地方高校產學研、成果轉化態勢
現階段下我國經濟正在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從經濟總量的增長轉向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經濟轉型要求下的必然選擇。我國經濟需要做到從之前對資源的不斷消耗轉向可持續性的科技動力發展,將科技創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當前產學研協同創新無疑是城市創新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但是就目前而言科研機構與產業實際脫離,科研成果停留實驗室階段??蒲谐晒鄯e在高校而無實際產出的現象在地方尤為嚴重,地方產業往往沒有實力做到經營自己的實驗室,產業鏈較為低級,多為資源型與人口型,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進行自身的經濟形態升級。大湘西目前存在科研成果流動性低,科研成果轉化模式不成體系、科研落地項目少。針對上述種種問題,從產學研、成果轉化的理論開始梳理,聯系大湘西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何更好的建立產學研、成果轉化長期體系進而更好的發展大湘西地方經濟。
1.1成果轉化互促進
科研成果具有先進性,具有對未來的指導意義。在計劃經濟時代,科研機構與產業屬于同一主體下的不同分布,在經濟市場化之后,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受到阻礙??蒲谐晒麑儆谙∪毙詮?,針對性高的資源,科研機構作為科研成果的主要生產者對整體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上力不足。產業作為直接聯系市場的活躍主體,有其不斷更新迭代的成果需求,在科研成果的中試推廣中占有大量資源,在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過程中起到巨大作用,是科學與實踐結合的執行者。當企業與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的、融洽的合作關系后,有利于增加科研機構對于市場的敏銳度,提升整體資源位水平,促進協同創新的實現,實現為國育才,為黨育人讓科技創新更好的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1.2成果轉化空間性
在當下,信息傳輸手段不斷提高,但是傳輸成本依然在成果轉化中起著阻隔的結果。地理距離較近的產業、高校與科研機構,天然的共享同一市場、政策。高校多以本地為基礎進行人才培養與科研工作,產業依托本地市場進行發展,科研機構對于本地的資源也有天然的傾向性,產學研協同創新對于國家和地區的創新有著重要影響。產學研合作網絡平均路徑長度與集聚程度影響著企業的創新產出,在地理上較為臨近的產業、高校與科研機構之間比其他距離較遠的機構之間在發展方向與價值觀上有著較高的相似度,有利于在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合作人員溝通與交流的暢通性,同時地理距離臨近,減少科研成果在市場中與科研機構中的差異性,節約物質成本,便于合作人員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合作方的知識流動。
1.3高??蒲芯秤?/p>
高校與科研機構在創造新科研成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近年的專利與知識產權申請書來看,高校與科研機構成為我國科研成果創造的主力。高校與科研機構有著自己成熟的科研機構與科研人員篩選機制,同時大都搭建了長期固定的科研成果交流平臺,可以有效實現創新主體間的知識共享、優勢互補。但是高校受到傳統理論的影響,重理論輕應用,在科研成果的實際轉化中對市場的把握錯位。在實際轉化過程中高校與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多為閉門造車的實驗性質,即使有著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但是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程度不高,需要進行科研成果的二次實驗開發來適應市場的需求??蒲谐晒趯嶋H的轉化過程中存在著結構性的供需矛盾,就過去案例可以表明,我國的科研成果轉化數量上還是很多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企業無法詳細的了解到科研成果的細節,也無法了解科研成果是否能夠實際的轉化為生產力,高校也不會對外針對性的對自身的科研成果進行宣傳推廣。由于科研機構本身的特殊性,科研人員對于科研成果的理論較為重視,而沒有推動成果轉化的動力與資金。不能支持科研成果進一步在市場上進行市場考驗,無法驗證科研成果的可實施性。
二、大湘西成果轉化策略
2.1教為產服務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是我國經濟在國際上競爭實力的核心部分,為了在國際市場上不斷奮進,政府在全局觀的方面,迫切的希望科研成果產業化,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以市場驅動高校科研方向,市場需求會不斷驅動產業作為主體不斷的更新現有的技術,以保持高于現下市場平均的生產效率以及生產水準,從而攫取更多的經濟利益。這種動力最終推動著企業尋求高校與自己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不斷的對技術改革。如果僅憑借理論指導,不考慮市場需求閉門造車的科研成果是不能做到滿足市場的需求,無法成為切實使用的技術。市場競爭不斷為產業施加壓力,企業想要在市場競爭中長期保持優勢地位,需要依賴技術創新,但是由于產業通常而言自身的研發能力不強,所以需要聯合高校進科研成果技術創新。
2.2產為教引導
科研成果產業會是學科理論的實踐反饋,有利于推進大學的學科建設,提升大學學科競爭力,實現科研開發活動的實際轉化成功率,在充分發揮高校的社會價值的基礎上,也增添了高校獲得經濟價值的可能性,這是高校對于其科研成果轉化的內在需求。在真正的實踐操作中,高校和產業以共同建設專業、科研項目、人才培養等合作是應用最為普遍的科研成果轉化方式。成果轉化過程分別由高校的研究部分和企業的產業化兩部分共同組合,就目前而言,還是以企業作為主體,尋求高校作為合作方的過程。而且高校僅僅只參與科研成果在轉讓之前的驗過過程,在后續企業如何進行知識整合以及科研成果二次轉化中參與度不高。高校作為科研成果的創新地,對科研成果的整體更加了解,要主動的引導企業進行知識再生產過程,培育屬于高校自身的技術、資金、人才流動鏈條。尋找科研成果轉化產業的通用模式,做到快速、完整的產業科技化。
2.3優化轉化策略
目前的高校資金主要依靠政府的撥款,政府在進行撥款時當然希望資金得到一個快速的反饋,而不是成果出現之后就被束之高閣,等待著之后的可能性得到經濟與社會價值之上的回饋,所以政府作為撥款方有立場希望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夠在足夠短的時間內轉化為能面向市場的新產品或新技術,以刺激經濟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結構發展。政府作為政策的發起者,理應通過政策來營造良好的成果轉化氛圍。例如懷化市政府通過建立“五好”園區,充分利用人力、技術、信息等優勢,積極引導不同主體跨出自己的舒適區,互相尋找目標一致,資源互補的合作方,在科研成果產業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推動下以自身內部動力以及政策引導的外部動力推動下,通過相互配合各要素的流動,促成產業與高校多主體共同協作的組織結構,減少轉化成本,降低轉化失敗率,提升成果品質。
2.4應用導向產權
重視科研成果轉化,以科研成果市場化暢通校企間的溝通渠道,加強對應用類型與基礎科研的投入,鼓勵高校開放自身的科研選擇范圍,通過“企業提出產品需求,產學研聯盟共同研發”的形式將科學研究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政府建設信息對接平臺,通過直接對接企業需求與高??蒲谐晒援a業化為導向,做到科研成果匹配效率提高。在科研成果的中試階段,鼓勵各方對于自己的需求進行直接闡述,對積極開展科研成果產業化的企業,給予一定金融貸款優勢等政策性的優勢,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順利。對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追蹤了解,關注國際層面的產業發展趨勢與科研動態,做到減少過程消耗成本,以市場實際需求為目標,提升基礎研究能力與應用廣泛性試驗,做到服務社會,產生社會效益,為廣大人民大眾服務。
結語
產學研、成果轉化需要隨著現在的市場經濟發展而不斷發展,在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前,做到追逐時代潮流,產業、高校與科研機構之間要建立流暢的合作關系,積極溝通,探索合作新模式,整合優質資源。增強高校人才質量,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最終達到產學研多主體互利共贏的目標,維系合作的穩定性與未來,以開放的姿態面對合作方,多方合作共贏,最終做到堅持不懈攀登科技高峰,推動經濟水平提升,經濟結構升級優化。
參考文獻:
[1]馮云廷,張娜.基于資源位的城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系統動力學建模與應用.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21,42(01):59-66
[2]王建華,明云莉,孫俊不同激勵契約下的產學研合作協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115-124
[3]馮云廷,張娜.城市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系統動力學研究方法及提升路徑探析——一個理論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8):1-8.
[4]趙越,李英,孫旭東.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驅動制造企業演化的實現機理———以光明家具為例的縱向扎根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9,12(2):166-180.
[5]龍寶新.中國新文科的時代內涵與建設路向[J/OL].南京社會科學,2021(1):135-143.
[6]糜志雄,張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9(10):46—58.
[7]閆娟娟, 胡安霞, 裴中陽.醫藥制造業產學研專利合作模式與網絡演化研究[J].中國藥房. 2021,32(13):1550-1556
[8]王建,李曉萍.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探索與實踐——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例[J].物流技術.2021,40(06):148-151.
[9]李培哲,菅利榮,劉勇.衛星及應用產業產學研專利合作網絡結構特性及演化分析:基于社會網絡視角[J].情報雜志,2018,37(11):55-61.
[10]喻登科,嚴紅玲.核心競爭力與競爭優勢形成路徑:知識資本與組織性格整合視角的解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1):128-137.
[11]馮芬玲,張佳琪.新工科背景下軌道交通類高校產學研用商融合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42):174-176.
[12]楊薏.美國高校協同創新模式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1-74.
[13]周全,李有增.面向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產學研用訓”協同創新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1,(03):104-110.
[14]崔金棟,王勝文,高俊青.產學研聯盟中研究生工作站建設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9,(07):165-180.
[15]崔金棟,于圓美.基于多主體協同創新的產學研聯盟運行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2):26-31.
項目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競賽-項目創業”遞進模式驅動地方本科院校設計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HNJG-2020-0869)作者簡介:曹寒娟(1984—),女,湖南省懷化市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民族藝術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