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雁
小標題式作文是一種較常見的文體,即圍繞話題把一篇文章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再給它們加上一個簡潔、恰當的小標題。這種文體能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清晰,而且有勾連文意、提示內容的作用。
一、“為有源頭活水來”——引發“小標題”的思考
最近批改所帶畢業班的學生作文發現,有幾篇文章在寫作形式上如出一轍,都采用了小標題作為每一部分內容的主題,甚至有位學生在我一再的肯定后,更加如癡如狂地采用小標題的形式,作為自己的文章風格。這當然是件好事,因為發現幾個學生在采用小標題之后,文章的整體思路非常清晰。有位學生的文章整體框架如下:
例1:
《歌聲·成長》
“日子一天天過,我們會慢慢長大……”
——題記
十六年的時光在歌聲中匆匆流逝,無意間,歌聲承載著我們的成長,在歌聲中,我們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也嘗試到了生活的千滋百味。
“世上只有媽媽好”
在奶聲奶氣的歌聲中,幼小的我們開始體會到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母親不知疲倦的嘮叨……
“朋友一生一起走”
如果小時候我們依靠的是父母,那么我們步入社會之后靠的是朋友。俗話說得好……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看著媽媽爸爸平淡而有味的愛情,我幾次都沉靜在……
【點評】:全文用歌聲作為題記和小標題,用歌聲串聯成長路上的點滴,一路上乘著歌聲的翅膀,讓母愛,友愛,情愛點綴成長之路,思路非常清晰,行文流暢,且富有情味。
用分別代表母愛、友愛、情愛的歌詞作為小標題,突出了每一章節所要記敘的內容,而這三部分內容也正是成長路上對“我”影響極為深刻的幾份愛。運用這樣的三個小標題,使得文章的思路尤為清晰,三個與主題目緊扣的小標題也體現了作者的思維非常有條理,條理清晰是寫文章時的基本要求。
但是,有幾篇文章往往是片面地追求文章形式華麗而忽略了文章的內容,使得華而不實,缺乏立意的深度。例1中就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在每一段的敘述中,只有抒情性的語言來充次內容,沒有必要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來豐富文章,使得文章干癟蒼白,沒有實在的內容,這當然也是必須避免的一個問題,因為內容與形式缺一不可。
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力求思維與文字訓練的統一。在教學作文過程中,絕不忽略文章內容實在的必要性。小標題作文是訓練思維的重要一環,在保證文章內容實在的前提下,做好這一環節也可以成為文章的一大亮點。
二、“橫看成林側成峰”——解析“小標題”的聯系
小標題與文章題目存在一定的聯系性,作文題目一定要能統領小標題。而小標題之間,也是有一定聯系的,由于各種不同的內容安排,構成了不同的關系,如并列式、遞進式、綜合式等。這也是從學生的平常作文練習中所得。
1、并列式
這是學生經常運用的一種形式,而且也是比較容易寫的一種。
例2:
《其實并不是這樣》
有人說,初中三年枯燥乏味。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她也是我們每日的菜譜,豐富多彩,
趣味橫生。請看——
早點
晨跑:……
冷盤
早自修:……
主菜
數學、語文、科學、英語……
甜點
體育:……
上面的菜譜不知你是否喜歡?是否也愿意加入編輯菜譜的行列,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點評】:文章以菜單的形式來比喻一天的學習生活,又把各個環節比喻成菜單中的每一道菜,“早點”、“冷盤”、“主菜”、“甜點”這四道菜組合成了美味的菜單,為文章增色不少。
例3:《爸爸的目光》以“喜”、“怒”、“哀”、“樂”作為小標題。
【點評】:寫出了爸爸一個善于表達自己感情的父親,默默地關心這我,我從他的目光中看到了他的喜怒哀樂,四個片段,寫出了個性獨特的父親形象。這樣的小標題形式讓人一目了然。
2、遞進式
小標題之間有的是按時間順序發展,也有的之間是在內容上逐層遞進。
例4:《生命的思考》以“繽紛童年”、“憂郁少年”、“奮斗中年”、“平淡晚年”
四個人生階段的主要特點作為小標題。
【點評】:有對童年無邪生活的懷念,有對少年時代的學業的憂郁,有對中年的疲憊生活的恐懼,有對安詳晚年的預料,這樣的四個階段的發展,讓人生變得完整,也與文章的題目“生命”緊扣在一起。
例5:《解題幾境》用“尋思——‘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層樓,望斷天涯路”、“苦攻——‘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破解——‘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點評】:把文學大師王國維的三個治學讀書境界引用過來作為解題的三個痛苦階段,趣意橫生,體現了語言的幽默性,很有一種苦中作樂的精神。
3、綜合式
引用詩句,選用歌詞等作為小標題,每個小標題提示了每個段落的內容,幾個小標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性。
例5:《讀詩人》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為小標題。
【點評】:從分析詩人的詩歌入手,體悟詩人的情感,四種不同的風格,四類不同的情感,讓讀者體味到了不同的人生。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注意“小標題”的運用
小標題作文受到了很多學生的青睞。然而,有一部分學生在運用小標題時隨心所欲,認為只要有小標題就行,就屬于創新作文。這種想法和認識是不正確的,這種作文只是穿著創新的外衣,是不會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的。運用小標題進行創新的作文,文中的小標題是很講究的。
(一)緊扣主題
小標題提示的內容既要扣住文章的主旨,又要扣住文章的題目,還要緊扣小標題下面的文段內容。小標題不能脫離這些內容而“獨立門戶”,自說自話只能讓小標題形同虛設。
例6:《一路有你》
再過幾個月,我將告別我的初中生活,面對新的挑戰。在這漫長的道路中,一直伴隨著我的是父母,是老師,還有那個不會變的愿望。
“小時候”…… “長大后”……
【點評】這篇作文的主旨是表達父母、老師、和那個不變的愿望對我的影響,鼓勵著我的成長。文章第一段的總其思路非常清晰,可是自從加了“小時候”和“長大后”兩個小標題后,反而使文章思路混亂,而且兩個小標題下面的內容也是不著邊際,不知所云。作者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要用小標題修飾文章的形式,結果卻適得其反,反而是畫蛇添足。
我們要盡量避免類似的小標題,特別是對于文采出眾的作者還不如不用小標題,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如果形式的作用是徒勞的,那么還不如忍痛割愛,揚長避短。
例7:《“和諧”畫展》以“嬰兒哺育圖”、“夕陽攙扶圖”為小標題
【點評】這篇文章的思路較為清晰,兩個小標題體現了和諧的主題,并且與“畫“聯系在一起,讓和諧之畫組成了社會的素材,讓愛不滿了每個角落。
這類的小標題可以與文章主題和文章的內容緊扣在一起,以總題目作為支點,分叉為連個畫面,使得思路極為清晰,主題明確。我們在平時的小標題寫作中要努力做到這一點。
(二)力求新穎
在小標題作文的教學中發現,有很多學生通過創新,出現了不少新穎的小標題。
1、歌詞作為小標題
例1:《歌聲·成長》中,本來是用“母愛”、“友愛”、“愛情”作為小標題,但是既然用歌詞作為下面每一段開頭的引語,那么學生就決定用歌詞作為小標題,這樣就更加新穎。改后:“世上只有媽媽好” ?“朋友一生一起走” 第三個進行正文結構修改后改了主題,改為“愛情”所以引用了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2、音符作為小標題
例8:《學校生活五線譜》以“ Do ?re ?mi ?fa ? suo ?……”為小標題,設計極為巧妙。
【點評】每個音符與生活的節奏聯系在一起,用鬧鐘聲“Do”作為一天的開始,用“Re”聲感慨最早進教室的那股難聞的悶味,用“Mi”與瞇聯系在一起,講述課堂的繁累。
3、比喻式小標題
例2:《其實并不是這樣》中用“早點”、“冷盤”、“主菜”、“甜點”分別比喻學校生活,讓原本枯燥的生活變得其樂無窮。
小標題的創新形式不只上面提到的這幾種,還有用古詩句作為小標題,用數學算式作為小標題,還有是通過標點符號的變化擬小標題,等等這些形式構成了小標題形式的多樣性和新穎性等特點。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種形式,都是為了達到創新的目的。對于寫作者來說,能夠在小標題上創新,當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切記,不能為了創新而走極端,因為小標題只不過是一種形式,真正優秀的作文還是內容、立意、選材上的創新。
(三)文字勻稱
小標題在結構和字數上要保持勻稱。字數的同一可以理解,如果選擇詩句作為小標題,要求選用同樣字數的詩句作為小標題較為合適;如果選擇短語作為小標題,短語的字數也最好統一,如:《金沙攤上的貝殼》以“貝殼1:書籍”、“貝殼2:鑰匙 ”、“ 貝殼3:毛衣”為小標題,還如:《學業·天氣》以“晴空萬里——入學”、“晴到多云——苦學”、“陰云密布——畢業”為小標題,這樣的小標題令人一目了然。要是在結構上再做一番斟酌的話,那么就更加整齊。如:“成長之歌”、“成長之詩”、“成長之韻”,三個偏正結構的詞語,把成長化為美麗的形式,讓成長變得如詩如歌。
(四)注意事項
1、小標題的形式讓學生的思維流暢,并富有條理。但是我們寫文章不是只求華麗,內容也是舉足輕重的。確實文章寫的好的同學,也不一定要采用小標題的形式,因為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2、要求文字統一,與文章內容的統一。在寫記敘文的時候,可以以敘事、時間、空間等為線索,作為小標題設計的依據,小標題能“一線串珠”,保持文章的脈絡連貫性,但是標準要一致,以事件組合的文章,可以設計幾個體現事件中心意思的小標題,以時間等為線索的也然。在寫議論文的時候,小標題可能就是每個分論點,作為分層論證時候的中心的概括。
3、小標題設計過程中還經常出現字數參差不齊,有的是四個字和九個字的組合,有的是一個字、五個字、一個字的組合,這樣的頭重腳輕,或者參差不齊都可能影響到文章的美觀,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此類現象的出現。小標題的設置要顯得精致緊湊,貼切自然,結構勻稱,還需要平時的練習和琢磨。
此文是近來九年級作文復習中幾堂課以及學生作文的總結。寫作是一種充滿創造性的活動,是作者個性展現的舞臺。鄭板橋的“領異標新二月花”講的就是作文創新的問題。小標題的運用,仿佛是眾星捧月,能照亮全篇,是作文在形式上力求清晰、創新的一個很好的辦法。這樣的技法特別適合那些文采不出眾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自己的作文上開辟另外一個領域,使自己的文章頓生亮色。這其實也是本文的最終目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在作文的形式上更進一步,為作文的內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