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岐
摘要:情感體驗在音樂課中的重要性,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熟悉的旋律,音樂要素,音樂和姊妹藝術結合,與時代相結合,課內外相結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獲得情感體驗。
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音樂欣賞是人類訴諸于聽覺的感性活動,它能喚醒人的音樂感覺提升人的藝術修養。在各門學科中,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那么,怎樣在中學音樂課中喚醒學生的音樂感覺呢?這就要靠中學音樂教師按照新的課程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耳、眼、手等感官來感受音樂。
一、情感體驗在音樂課中的重要性。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并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從實踐教學中,情感體驗是可以獲得和培養的,因此,在音樂課中,學生可通過大量的音樂實踐得到情感的體驗、抒發、產生一定層次的認識、評價、鑒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修養水平。音樂課在目前,課時少,內容多的情況下,情感體驗教學就更為重要了,音樂大門的開啟,要靠教師選擇好鑰匙,情感的調動和培養則是教學中最好的選擇。
二、如何使學生在音樂課中獲得情感的體驗。
1、熟悉的旋律引起學生共鳴
最初可選擇平時學生生活接觸到的,學生熟悉的旋律或一些膾炙人口的名曲,如貝多芬《獻給愛麗絲》、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等作品,,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聯想到這是手機鈴聲,或者這是電視廣告的背景音樂等等,學生馬上就會產生共鳴,感到古典音樂也不是那么神秘,也不會對古典音樂有排斥感,在反復欣賞時,老師不斷引導,還會聽出不同的樂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結構,作品的風格等,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老師也會用簡單通俗的語言來分析音樂的調性,和聲等。
2、通過音樂要素,姊妹藝術來進行情感的體驗。
如《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維吾爾族的歌曲,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根據作品風格設計有關節奏音型,可以用拍手,捻指,跺腳等肢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要素,體會新疆音樂特有的風格變化,4/4拍子的節奏律動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是我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過去的音樂欣賞活動,語言幾乎成了表達、交流音樂感受的唯一工具。這種欣賞教學方式,僅能滿足一部分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的需要,久而久之,一部分學生將對參與音樂情感體驗的表達活動缺少興趣,喪失信心。我們在音樂欣賞活動設計中,應注意為學生提供各種表達途徑,如:舞蹈、美術、戲劇等方式,如作品《兩個猶太人》,要求學生根據音樂的變化設計人物,一個富人、一個窮人音樂在兩個人物性格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用語言,動作來表演?這其中也包括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富人和窮人的出現,音樂中使用的樂器,節奏有什么變化?表演的表情,動作如何設計?老師引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鼓勵他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些學生也許唱歌不好,但是很大方很有表演天賦。語言表達能力強,表情,動作很到位,這些都是學生的優勢。所以這也是對學生個性發展的一種引導方式,讓他們通過戲劇的表演方式體會音樂情感。
3、音樂與文學的結合
在中學生們青春期的心理活動的發展過程中,情緒,情感的日益豐富,表現為充滿活力,有熱情,重感情的特點。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樂欣賞課中都能得到體現,聽到優美抒情的作品,學生就會表現的很平靜,如何來表達此刻的情感體驗?如欣賞鋼琴曲《秋的喁語》老師引導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學生在課堂上用很短的時間,寫出很多優美的詩句,老師才發現這些學生內心的多么豐富,她們可以用華麗的辭藻寫出和音樂完美結合的詩句,有的憂傷,有的浪漫,有的孤寂等。這也是學生把音樂和文學完美的詮釋。
4、與時代相結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獲得情感體驗。
音樂情感的體驗可以體現在古典音樂之中,可在通俗、流行音樂之中。學生平日所接觸的是大量的通俗音樂。如在課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現在網上很多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結合,改編新穎,很有時代感,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先聽一個世界著名指揮家卡拉揚指揮的《命運交響曲》,再聽一個來自波蘭18歲馬辛吉他指彈《命運交響曲》,他運用了吉他弗拉門的彈法,里面配有很多復雜的節奏,很有時代感,學生非常喜歡。網絡里有很多人根據音樂的旋律起伏,節奏織體的變化設計了用動畫線條來表達音樂,學生更能直觀的體驗到音樂情感的變化,聆聽起音樂的時候,也很專注,會進一步的想了解作品的背景,作品的曲式結構,旋律,節奏的應用和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相結合的意義。此刻學生就會發現古典音樂也可以用流行,動畫等多種表達方式來展現,這是一種全新詮釋的古典音樂,這樣學生和老師就建立師生溝通的橋梁,使學生在音樂情感中得以自由的發揮。
5、課內外相結合
課堂上啟迪學生感受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并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內涵。課外,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與課本欣賞課題相關的各種資料(音像、圖片、與音樂相關的實物等),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錄下各種美妙的聲音,配上自己的解說,制作成一個有關音樂短片。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來體驗音樂,如《快樂的一天》,學生就要動腦筋這樣的題目,配什么的音樂合適?他們在這一過程的學習就會提高對音樂風格的把握,反復的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題材,最后找到最符合此題目最佳的音樂。
三、結語
讓學生隨心所欲地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展現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緒體驗。表達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也可用樸實或華麗的文字語言、詩歌、散文的形式來表達的;還可用舞蹈形體動作來表達展現。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欣賞分析能力,最終使學生的審美體驗、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了鑒賞音樂的層次。總之,我們音樂教師只有本著與學生合作,師生共同發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讓學生自主體驗和學習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別開生面的優質音樂課,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欣賞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產生深刻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審美激情,提高審美能力,最終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