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靜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期,提升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統編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大都文質兼美,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的很好范例。筆者深挖教材,對課文中的這些典型范例“深耕細作”,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解讀教材,聚焦“語言表達”
統編教材重視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統編教材的課后題和語文園地中的“字詞句運用”編排了很多仿說仿寫練習,引導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為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供了載體。
(一)關注語言表達的規范性
規范性是語言表達的最基本要求,有些語用指向了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如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二呈現了“一座山、四朵云、七朵花、九只鳥”讓學生讀一讀,并在圖中找一找,通過練習數量詞的合理搭配,讓學生的語言表達更規范。這樣的內容安排還有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識字加油站”、“小猴子下山”課后動詞的搭配、二年級上冊《場景歌》的課后練習等,都借助了教材中的典型詞語、句子,讓學生學習語言表達的規范性。
(二)關注語言表達的生動性
在語言規范表達的基礎上,在詞語前面加上修飾詞,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具體。如,二年級上冊《媽媽睡了》課后題中的短語“明亮的眼睛”“彎彎的眉毛”“紅潤的臉”“烏黑的頭發”“微笑的嘴角”可以讓學生直接感悟睡夢中的媽媽美在哪里。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字詞句運用”也編排了這樣的練習“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讀的內容是“小白兔割草。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小白兔彎著腰在山坡上割草。”在三個句子的對比中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如果在“誰干什么”句式的基礎上,補充“誰(怎么樣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就能把句子表達地更生動。
(三)關注語言表達的豐富性
《媽媽睡了》課后題“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看誰說得多”,其中一組詞語“烏黑的頭發、波浪式的頭發”,這兩組詞語寫得都是眼睛和頭發,卻用了不同的形容詞。編者分別用顏色和形狀寫了頭發,并鼓勵學生再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形容詞修飾頭發,看誰說得多。讓學生在比一比中直觀感受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既感受了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又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思維能力。
(四)語言表達要有創意性
二年級下冊《楓樹上的喜鵲》課后有這樣一道練習:“看到下面的情境,你會想到什么?試著寫下來。”編者給出的情境是“我看見喜鵲阿姨找了一條蟲子回來,站在窩邊。喜鵲弟弟一齊叫道:‘鵲!鵲!鵲鵲鵲!我懂得,他們的意思是……”“喜鵲阿姨把蟲子送到喜鵲弟弟嘴里,叫起來:‘鵲,鵲,鵲……我知道,她是在說……”讓學生仿照課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引導學生進行有創意地表達。這樣的練習還有多處,如,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字詞句運用”、二年級下冊《沙灘上的童話》等。
二、分析典型語用材料,學習語言表達
引導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低年級要引導學生學習簡單典型的詞語、句子、甚至段落的結構特征。
(一)積累詞語,學習合理搭配
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積累常用詞語,學習短語搭配,為語言表達奠定基礎。一年級上冊《項鏈》的課后題,筆者是這樣展開教學的:第一步,讓學生結合圖片讀讀金色的太陽,感受太陽的顏色,讀出對太陽的喜愛,再以情帶讀讀出詞語的節奏。第二步,學生用“金色的太陽”說句子:“天上有一個金色的太陽”“金色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通過運用達到識記詞語的目的。第三步,學生在讀一讀、記一記、說一說中積累詞語,學習詞語的合理搭配。
(二)抓住典型句子,學習句式表達
低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仿寫時缺少構思,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要學會解讀句中密碼,幫助學生構建語言。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中“荷葉圓圓的,綠綠的”是一個典型句,筆者是這樣展開教學邏輯的:教師和學生一起讀這句話,發現作者從形狀、顏色兩個角度形容了荷葉,并且兩個形容詞都是疊詞。然后結合教材給的圖片蘋果,讓學生也能用上兩個疊詞從不同角度形容蘋果,于是學生說出了“蘋果大大的,紅紅的”“蘋果圓圓的,甜甜的”等句子。最后讓學生聯系生活,用上兩個疊詞從不同角度形容身邊的一種事物,通過練習讓學生學會這種特殊句的表達方式。
(三)明確句間組合,學寫簡單段落
《小猴子下山》是一片童話故事,低年級的童話故事大都具有情節反復的特點,筆者在執教這一課時,引導學生將插圖和課文段落一一對應著讀,邊讀邊觀察插圖中小猴子的動作及表情變化,讀出小猴子的心情;再圈出相關段落中的動詞演一演;然后根據“小猴子……走到……他看見……就……”的結構講述發生在玉米地里的故事。學完第一自然段,學生可根據第一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三、四自然段,不難發現這三個自然段也是用“小猴子……走到……他看見……就……”的結構講故事的。最后讓學生用同樣的句式續寫小猴在葡萄園、香蕉樹下等地方還會發生什么故事。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等都安排了這樣的內容,讓學生在明確句間的組合、清晰段落結構后,再動筆仿寫簡單的段落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正面評價,激勵語言表達
教師要建立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在學習課文中典型范例的同時,積極仿說仿寫,激發學習語言表達的興趣。
筆者在教室的后黑板報上開辟了“寫話大王”版塊兒。只要教材中有可以仿寫的典型材料,筆者都會鼓勵學生動筆寫一寫,爭當“寫話大王”,并堅持每天上語文課的前五分鐘,帶領大家朗讀這些學生的作品,并加贊揚,每次評選出來的獲獎名單能占“寫話大王”的一大半版塊兒。
就這樣,期期堅持下來,班里樂于動筆的學生越來越多,孩子們語言逐步規范、生動起來。班級群中家長交流孩子寫話內容和寫話積極性的信息時常刷屏。這種放大正面評價的做法,不僅學生喜歡,家長也對此交口稱贊。
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們應重視學生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吃透教材,依托統編教材中的典型語用材料,讓學生習得語言表達方法。借助評價機制,激勵學生開口說話、動筆表達,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