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龍田第二中心小學 鄭 云
每個學生的能力都不一樣,隨著年級的升高,他們的差異愈發明顯。優等生思維能力比較強,完成作業比較快,而對于學困生而言,作業量多,對于他們無疑是雪上加霜,知識量越多缺陷越多,思維能力跟不上,單純的書面量多讓他們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于是我設計有針對性、有層次的作業讓家長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進行選擇,適量作業讓學生可以在每天的課后鞏固作業中獲得成功,提升自信心,獲得滿足、輕松的愉悅心情。
比如六年級《圓的周長和面積》這節課中,我把作業大致分成兩種,一是基礎性作業。針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建議他們了解并掌握題中信息,運用公式準確快速地計算出圓的周長和面積即可,讓他們在作業中獲得自信,熟練運用公式,可以應對基礎習題即可。二是延展性作業。針對中上學習水平的學生,我讓他們回去自主畫一個圓形或是找一個圓形的物體,通過測量需要的數據,完成周長與面積的計算,讓學生不但能熟練掌握公式,還可以進行實際操作介入,了解整個知識命脈,再用所學的知識快速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這類型的作業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和思維的能力,還可以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通過討論,周末一起動手操作,在互幫互助的學習中得到提升,做到從課堂走向操作,也可以讓抽象的數學公式變得更加形象化。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枯燥的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陌生,尤其對于長度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的換算等,更是讓他們感覺非常遙遠,很多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接觸,但是到了中年級,他們還是感到混亂。一是因為現代生活快速發展,教師作業的布置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二是概念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年齡小無法理解。
比如一年級學習《認識人民幣》,現在大都是微信付款,學生真正拿到人民幣的機會比較少。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家長在一周內每晚帶孩子去超市,付款都必須用人民幣,讓孩子自己付款,并記錄當天買了什么、它的價格,以及孩子付出多少錢、找回多少錢。重點讓學生認識應付與找回兩者的區別,聯系生活實際,用具體化代替抽象化,既認識了人民幣,也理解了應付與找回的意義。
再比如一年級學習《鐘表的認識》,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對于鐘表也有一定的認識”,我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中,讓學生當場畫出“你心目中的鐘表”。當學生拿著自己畫好的鐘表時,我才發現,原來學生第一節課中認識到的鐘表只是單純的理論型,而在他們真正的實踐中,存在太多的問題,比如數學3、6、9、12的位置錯亂。他們都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字,也了解時針又粗又短,分針又細又長,部分學生還知道鐘面字數之間是等距的,于是,在他們現場操作中,我挑選出3、6、9、12沒有在指定位置的作品,通過觀察對比,很快他們展開主題對話:“說說為什么它們數字間距離要一樣?”學生說:“數字從1 到12,時針走過每個數字都是一小時,時間是一樣的,距離也要一樣。”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特色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在創作中不斷探索新知識,不斷完善鐘表,對鐘面有較深入的認識,為二年級學習半時、幾時剛過,三年級計算經過時間等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又比如二年級學習《克和千克》,我在課上搬來盤秤與各種各樣的物品在課堂上秤,但是由于教具、學具及課堂時間有限,很多學生都無法看清楚,或是過眼云煙學完就忘了。于是這類型的作業設計,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年齡層,讓家長帶去商店觀察每樣物品的凈含量、稱重以及單價標簽等,學生身臨其境,就能讓枯燥單調的知識成為學習數學的一道風景線。
新課標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有效合作、交流、學習,作為一名現代數學教育“園丁”,要緊跟時代潮流,采用適當的方式為學生創建更適合他們發展的教學模式,布置能提升他們數學技能的數學作業,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要敢于打破傳統固化的思想,結合學生的有限知識水平,敢于擺脫大綱要求,規劃改進創新性的作業,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我在布置這樣作業的時侯,切實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任務探索活動,以期使學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利用團體力量解決數學難題,培養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
現代手機技術越來越完善,也出了很多類似作業盒子、閩教學習等App供學生學習,比如在閩教學習中,有每節新課知識的引導,一個知識點用了不同方法供學生自主選擇。在App 作業設計中,利用學生的童心,我大膽加入了闖關挑戰、密室逃脫的練習,趣味性比較強,雖然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卻大幅激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復習效果也可大大提高。借助設計思維導圖去整理和復習每個單元的內容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通過圖表的分析,學生自主創作,尋找每節課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明白點線之間的關聯,同時也學會歸納總結。學生經歷了從不會畫到畫得不錯,再到可以像美術作品那像“開枝散葉”的過程,從不會整理復習到有意識、有方法地去整理和復習,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可以不斷得到訓練和提升。
不同形式的課堂練習或是課后練習,都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數學作業也不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如何設計精致有效的作業也是一門學問,既要鞏固當天知識、也可以為下一節新課做準備,讓學生逃離煩悶的書面作業,設計出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作業的“長度與深度”,讓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中不但掌握必備的基本知識,也可以形成更有深度的生活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喜歡數學,愛上數學,愿做數學作業,真正通過作業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

參與文獻:
[1]趙悅.吉林省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布置與批改情況的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周海燕.精致練習,提升數學課堂實效性[J].教育藝術,2017(11).
[3]喻艷梅.精心精彩精致——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2(11).
[4]許嫻.有效課堂,讓學生數學學習更精致[J].考試與評價,2013(11).
[5]姚霞.重視數學細節處理 提升數學教學實效[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