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向楠
新機場旁的月季大道、永定河畔的月季走廊、居民身邊的月季景觀……新機場和月季,如今已成為北京市大興區的兩張閃亮的新名片。
大興區“大綠大美新國門”的形象已漸入人心,以月季為首的大興花卉產業,也在這片生態沃土上不斷壯大。近兩年,大興區依托“創森”進程,加快市花月季的增植步伐,通過見縫插綠、小微綠地種植月季,讓月季成為裝點國門、扮靚社區、美化家園的“點睛之筆”。大興區花卉業從1978年開始起步,經過40多年的發展,花卉業的產值已上億元,走在了北京市的前列。
世界月季主題公園、月季博物館、愛情海玫瑰文化博覽園、納波灣月季品種園、古老月季園等花卉主題園區在大興“百花齊放”,從旅游、文化、科研、教育等多個方向,帶領大興花卉產業走向更多可能。
截至2019年底,大興區花卉種植面積已超過200萬平方米,總產值1.39億元,總銷售額1.18億元,出口額近百萬美元。目前,全區范圍內花卉生產相對集中,分為四大種植區域:以采育鎮為主的鮮切花生產區、以龐各莊鎮為主的高檔盆花生產區、以魏善莊鎮為主的特色花卉月季生產區、以長子營鎮為主的花壇植物生產區。
四大種植區域如大興區的四大“花魁”,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鮮切花生產區以采育鎮信采種養殖有限公司為重點,年產鮮切菊花500萬支,品質優異,主要出口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盆花生產區以龐各莊鎮杉友蘭業為代表,主要從事蝴蝶蘭克隆苗、實生苗及成品花生產,公司占地120畝,現有蝴蝶蘭品種近100個,暢銷品種20余個。月季生產區以魏善莊鎮納波灣園藝有限公司為代表,現有樹狀、古樁、大花、藤本、豐花、地被、微型、切花等月季系列及食用玫瑰、禮品盆花,月季品種2000多個,產品更是暢銷俄羅斯、荷蘭等國外市場。花壇植物生產區以長子營鎮散戶種植為主,包括各類菊花、鳳仙、串紅等,年產花壇植物7000多萬盆。
大興區花卉產業的不斷成熟發展,是大興區園林綠化局多策并施,不斷探索的結果。大興區園林綠化局積極組織區內花卉企業參加展覽展示和國際競賽、研究推廣新優花卉品種、定期組織技術培訓、提高花卉從業人員科技水平等。大興區園林綠化局還對全區花卉企業的基本情況、花卉市場、設施花卉生產、經營等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全面了解大興花卉產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花卉產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促進花卉產業良性發展。
說起大興花卉產業,月季絕對是繞不過的話題。
2016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在大興召開。大會核心舉辦地魏善莊鎮是一個因月季花而嬗變,從一座傳統的農業鎮成功轉型為擁有5000余畝月季產業園區的月季小鎮。月季產業也一躍成為大興區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
為盡快提升大興區月季產業的知名度、美譽度、輻射力、帶動力,有力有效助推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大興區園林綠化局定下了具體目標:到2025年,全區新發展月季種苗2萬畝,新建月季基地5個,新引進及培育月季品種2000種,總數突破1 萬種,新發展月季企業3—5家,月季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億元。
為達目標,大興區依托新國門區位優勢,緊抓臨空經濟區發展的重大機遇,以建立花卉國際貿易區為目標,立足全產業鏈培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域化布局、產業化發展,重點擴規模、延鏈條、塑品牌、提質效,全面實施了“六個一批”工程,即:研發一批月季名優新品種和實用新技術、打造一批月季種苗生產(繁育)示范基地、培育一批月季(玫瑰)精深加工知名產品、發展一批月季(玫瑰)專業化銷售市場和網絡營銷電商、建設一批月季特色鄉村和觀光園區、提升一批月季旅游景點和景觀工程,著力把大興區建設成為以魏善莊鎮為核心的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月季新品種研發中心、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世界月季產品綜合貿易中心。
如果說,不斷打通的生態廊道、不斷“聚集”的公園集群、不斷擴張的森林總量繪制了大興的大綠底色, 那么成就大美大興,花卉就是最重要的一環。
生態,就是最好的“花肥”。一幅大興“花字訣”主導的發展藍圖清晰可見:大興區抓住打造“大綠大美新國門”的歷史機遇,統籌結合區內現有產業資源,圍繞部門職能,積極發揮行業管理部門的引導、服務、示范、推廣作用,從推動創新、深化科研、多元扶持等方面入手,加快匯集、培育、壯大產業力量,著力構建創新研發、種苗生產、精品種植、文化創意等多業態融合的全產業鏈體系,提升“大興月季”品牌影響力,做大做強大興花卉產業,打造月季特色產業集群。
深厚的產業基礎、明顯的地理氣候優勢、優厚的產業政策扶持,還有多年生態建設營造的肥潤沃土,未來,大興還將繼續借助這些優勢,讓花卉產業乘著“東風”,走上“花路”。

世界首座月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