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商場打拼多年,我看過許多人,也經歷過許多事。我認為創業者分為兩類:
第一類創業者是生意人。
通常,他們嗅覺非常敏感,市場上什么地方有錢,什么地方可以賺到錢,他們就順著什么地方走。中國絕大多數的小商小販都具備這樣的能力。這個能力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一個的小商小販組織起來,就能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機制,讓資源及物流能夠被合理地利用起來。
第二類創業者則是能夠在聞到金錢氣息的基礎上,懷抱一個較高的理想,即“我要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
聽起來,“創造價值”對商人或企業家來說有點虛。其實創業者提供好的服務和產品就是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他們往往把做出精益求精的產品作為人生最大的追求,并且對產品的關注超過了利潤。
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并沒有想要賺大錢,而是將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到了產品上,直到臨終前還在琢磨產品該怎么做。正是喬布斯的這種執念,才讓蘋果的一系列產品為客戶帶來了美的體驗和享受。
我覺得這種創業者身上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總是試圖尋找到市場運作背后的邏輯,因為如果尋找不到市場運作背后的邏輯,他們便會慌亂。
說完創始人,接下來我想談談如何與合伙人相處的問題。我發現合伙人之間的不信任是許多創業者在創業時面臨的最大困難。
與朋友一起創業,最重要的是信任。當初我跟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啟富、易小迪5個朋友一起創業時,我們沒有會計、出納,更沒有審計,他們5個便把所有錢都交給我管。在我們一起創業的四五年時間里,我沒有多拿過1分錢,哪怕是多出一張出租車票都沒有私自報銷。
我講自己的故事是想說,在創業過程中,合伙人之間的信賴特別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也許,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智慧程度不同,不過“信任”是把大家聯合在一起的前提,沒有了“信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團結和良好的合作。
我看過很多失敗的項目,他們失敗通常不是因為項目本身有問題,也不是因為發展方向不對,而是因為合伙人之間不夠信任,錢分得不均勻,這實際上跟人性的自私有很大關系。
一個閱歷和經驗豐富的人,自己吃過很多虧,或者看到別人吃了很多虧,很容易變得不相信別人,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吃虧上當,這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你只看到吃虧上當,看不到信任的力量,就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失去信任帶給你的力量。如果你防范別人,別人就會防范你,你就會把精力和聰明才智浪費到相互猜疑中。當今社會要想做成事情,一定要將敞開胸懷,相信別人,有時甚至要相信欺騙過你的人,這將給你帶來巨大的力量。
《悲慘世界》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監獄釋放出來的冉阿讓在主教家里住,有天晚上他偷走了主教家的銀餐具,后被警察抓住并帶回到主教家。
主教對他說:“你為什么不跟他們說這是我送給你的?還有我送給你的蠟燭臺你忘記帶走了。”這段話讓我大受觸動。正是這種充分且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愛,讓一個罪犯一步步轉化成對社會有用且有愛心的人。
夫妻一同創業,要正確看待分歧。
當年,我和我的妻子張欣一起創業時,條件特別艱苦。不光是外部環境,我跟她之間的關系也特別艱難。那時,我們討論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上是我說的她不聽,她說的我也不聽;在辦公室里相互不聽取對方意見,回家了也不聽對方意見。最后沒辦法,我們只好分開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期間,我和張欣都開始反省。我覺得我們兩個之間主要是因為各自的背景不同:她是在國外受的教育,曾在華爾街工作;而我則是從甘肅農村來的。因此,我們兩個人是兩個極端,一起處事就很容易發生矛盾。
其實,我們倆誰也離不開誰,于是我們又走到了一起。后來,我們在一起創業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我們認為的缺點正好成為了合作的優點。比如,她對西方國家十分了解,而我卻不甚了解;我對中國情況熟悉,她對中國情況的了解程度遠不如我。
所以,夫妻或合作伙伴一起創業,能力及性格存在差異和互補非常重要,否則她會的東西你會,她不會的東西你也不會,這樣就把事情耽誤了。從我們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后,我們的家庭越來越好,公司也越辦越好并成功上市。
現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優秀的互聯網創業者也獲得了成功。我一直在向互聯網企業學習,還曾給自己定下一個任務:每個月要拜訪10家互聯網企業。
然而在拜訪的時候,我卻有些擔心,因為很多互聯網企業不關注具體的盈利問題。比如,我之前在拜訪一家互聯網企業時,問他們業績怎么樣,他們給我的回答是“快盈利了”。
在我看了大概100多家互聯網企業后發現,80%的企業只是在圍繞著一個概念空轉。互聯網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一定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作為一個傳統企業家,我想給新興企業家一點建議:只要你是一個企業家,只要你正在創業,就應該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沒有盈利能力,說明你的商業模式可能是錯的。
看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否成功,有三個關鍵的衡量標準:第一,能不能讓成本降低;第二,能不能讓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三,能不能讓閑置資源被充分利用起來。
除此之外,創業者觀察問題的角度不能太窄,不能僅局限于一個企業,還應該有歷史的角度和社會的視角,這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才有可能將其解開。
我自己做企業的過程中,一直在觀察近30年那些成功的企業家身上都有哪些特質。我發現,成功的創業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并用這套理念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貫徹每一件事。
簡單。做事要力求簡單,繁雜會讓我們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繁雜一方面來自舊的習慣、舊的規則、舊的禮儀,另一方面則來自于我們賣弄知識、賣弄技能。通常,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很容易,比如多余的裝飾、多余的構建、多余的想法、多余的語言都會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一個向上的民族總是簡單、大氣的;一個處于衰敗的民族,從建筑、家居、服裝、裝飾到語言表現出來的多是繁雜和多余。所以,把簡單作為自己的世界觀,作為自己做事情的指導思想,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們往往能在簡單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力量。
透明。通常,當你需要隱藏一個秘密時,需要制造一股更大的力量把這個秘密遮蓋住。但紙永遠包不住火,壞事遲早會暴露,所以要想得到最大的安全,就需要透明。
比如,我曾接觸過一位房地產開發商,他每到一個城市投資開發,都要認識當地領導,與當地領導吃頓飯,這樣他才會覺得踏實、安全。否則心總是懸著的,要么不敢輕易投資,要么投資了也不放心。殊不知,最大的安全感源自于把自己放到陽光下,而不是在黑暗中。如果你放棄了陽光和透明帶給自己的力量,就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把事情做成功;即便你能夠取得一些小成功,也只是暫時的。
講道德,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道德是一種約束,是做人的底線和原則。如果違背了道德和做人原則,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成功的。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壞人一定會占便宜、占上風,整個世界將會越變越壞。沒有道德的人,實際上或遲或早都得到了懲罰。我們村子里有一句話叫“種瓜種瓜,種豆得豆”,翻譯過來就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偉大的創業者都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創業者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步是,先把主業創好,盡量把投資人投給你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合理的地方,生產出良好的產品和服務,給社會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第二步是,當創業比較成功、公司辦大了,需要更多地關注教育、環境等社會問題。
當下是非常好的創業時代,舊的行業和傳統行業在土崩瓦解,新的經濟和市場秩序在重新建立,市場上風險投資資金量大,創業者們要抓住這樣一個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