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利

全世界人口接近76 億,每年消費約650 億只雞。除了吃肉,還吃它們的蛋。
雞,雉科原雞屬家禽,或稱家雞,其起源仍有諸多爭論,但大多學者認為是由原雞馴化而來,其中紅原雞為家雞的直系先祖。紅原雞在馴化中與屬內其他3 個成員灰原雞、綠原雞、黑尾原雞有過不同程度的雜交,因而有不同的毛色和腳色。
如今在我國的熱帶林區仍有野生紅原雞,它們體型比家雞小,行動更靈活,更主要的是還保持了飛翔的本能。野外的雄原雞偶爾會流竄到家雞群中,把家公雞趕跑強暴母雞。孵出的雜種雞稍一長大就野性暴露,遁入山林里去。

紅原雞
原雞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僅不該吃這些野生動物,還要保護野生物種的純種性,阻止雜交種混入野外。
雞成為了家禽,從蛋孵化到成年,已成為完全依靠人類飼養的物種。但千百年來,雞肉在全世界一直都是奢侈品,并非餐桌上的主打。
1946年,美國農業部在一家連鎖超市的鼓動下,發起了歷時兩年多的“明日之雞”競賽,激勵農戶飼養出體型更大、肉量更高、產蛋更多的品種。于是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涌現出一個個優良雞種。目前全世界72% 的雞是工廠化飼養的,美國甚至達到了97%,實現了雞的工業化養殖。
我國市場常見肉雞品種

俗稱“洋雞”,均為速生雞。現代肉雞的生長速度發生了巨變。以前養雞要6~9 個月方可長成,現在只要5~9 周體重就達到了原先的4~5 倍。有的雞45 天就能長到2.5千克左右,最短的才33天。
肉雞快速成長的關鍵是育種,以及飼料和環境條件等標準化的養殖技術。這與誤傳的激素無關,法律法規都明確禁止給肉雞吃激素。雞吃了激素體質會下降,死亡率增加,經濟上并不合算。

不僅是指黃色羽毛,黑羽、麻羽、蘆花羽等有色羽肉雞,統統都稱“黃羽肉雞”。其實就是地方品種,即通常說的本土雞,或叫“ 土雞”“草雞”“柴雞”“笨雞”,均屬于慢速型。普遍認為生長緩慢的雞風味更濃,但營養價值未必就高。
我國收錄了27 個地方品種,如三黃雞(九斤黃)、清遠雞、蘆花雞、文昌雞、壽光雞、狼山雞、麻雞、烏骨雞、瓦灰雞、藏香雞等。國際上有些優異的標準雞,早年是從某些中國地方品種傳到國外培育出的。
本土雞與洋雞雜交而來,外形像本土雞,但生長速度比本土雞快很多。這是養雞場為了迎合大眾喜歡吃土雞的習慣,采取的土洋結合手段。城里人燉雞湯大多用的是這種雞。
也有的養雞戶讓雞鍛煉身體,散養以增加戶外活動,稱之為“跑山雞”。
不管是洋雞還是土雞,中國是世界第三大肉雞生產國。產雞肉最多的是廣東省,廣東的優良品種也最多, 2018 年7 月,還專門為首屈一指的清遠雞建成了一家文化館。
中國式吃雞

雞肉在中國為硬菜,有句老話叫“無雞不成宴”,中國人一年吃掉上千萬噸的雞肉。
雞頭和雞脖肉不多,但更細嫩。
脯肉蛋白質含量最高,脂肪含量和能量最低,缺點是口感較柴。
雞腿有大小兩種,鐵、硒含量都高。熱量中等,口感最佳,最適宜用來獻殷勤。
雞翅膀分翅根、翅尖和翅中,做鹵菜很適合。
內臟雞心的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雞胗是下酒的好菜;雞肝的維生素 A 含量非常高,硒含量也很高。
雞爪可食部分有 60%。蛋白質含量不低,主要成分是利用率較低的膠原蛋白。脂肪含量很高。
雞血補鐵佳品。
雞皮有人愛吃雞皮,也有將雞皮入菜。雞屁股上面的尾脂腺和腔上囊兩種腺體不能吃。
雞肋也不是沒用,和雞架一起吊高湯用。
雞架可吊高湯用。

雞在中餐中炒、煮、蒸、燉、鹵、拌、涮火鍋、入餡,無所不能,有紅燒、白切、鹽焗等多種做法,還有炸過再鹵或先鹵后熏的燒雞,以及電烤雞。哪個國家也不如咱們中國的吃法名目繁多,貴妃雞、辣子雞、荷葉雞、叫花雞、肚包雞、三杯雞、汽鍋雞、八寶雞、大盤雞、口水雞、糟雞、地鍋雞、啤酒雞、花雕雞、黃燜雞、油淋雞、泉水雞……擺出個百雞宴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