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美鵑
新課標指出:音樂課程各個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探究、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創編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小學是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時期,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對于音樂這門學科來說,游戲可以培養學上的感知能力、領悟能力、身體各部的協調能力、記憶力、創造力、交流溝通能力等等,同時培養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素養。培養學生感覺、表現、創編能力,并通過親自參加活動,去探索、發現、表現和創造藝術。
一、轉變心態:從指導學生玩轉變為和學生一起玩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盡量多設計形式各樣的游戲,從而讓盡可能多的孩子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要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來,首先就得把我們的心態進行轉變,從指導孩子玩,轉變為和孩子一起游戲的一員。當我們感覺是自己跟孩子一起參與到音樂游戲中時,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游戲中的一員,從而體會音樂游戲的魅力。在聆聽《火車波爾卡》時,我充當“火車頭”,學生在我身后成一排充當“火車車廂”,跟隨音樂,做出“出發,車輪轉動,鳴笛,過山洞,看風景”的動作,我們玩得興高采烈,徹底進入音樂游戲中。在母親節到來時,我給低段學生們準備了《慶祝》這首歌曲,讓學生圍成一圈,隨音樂踏步,我會按節奏隨機走到一個學生面前,或擊掌或擁抱,學生掌握歌曲節奏旋律變化的同時,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愛,要求孩子回家一定要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學生們感受音樂的同時,我體會到早已久遠的童年歡笑。
二、游戲設計:從形式單一轉變為花樣繁多
學生的觀察力非常敏銳,模仿能力非常強,單一的游戲形式會讓小學生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種類繁多的游戲,如節奏訓練,我通常以奧爾夫教學為指導,聲勢律動、打擊樂伴奏等。如在聆聽《喜洋洋》時,我將全班分為雙響筒、串鈴、鈴鼓、響板、小镲五個部分,分析曲式之后,創編不同節奏型對整個樂曲進行伴奏。當學生能自主演奏時,抽出一部分學生分別扮演孩子、父母、爺爺奶奶等過新年需要的角色,然后通過簡單的編排過新年放鞭炮,收紅包,吃餃子的場景,由全體學生演出一場有現場伴奏的小型舞臺劇。學生們通過表演,了解了這首《喜洋洋》是一首民樂合奏,節奏歡快,充滿喜慶氛圍。樂曲音高訓練,我通常都會用科爾文手勢教學和身體的不同部位代表各種音高,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音高。在學習音階時我將《Do Re Mi》和科爾文手勢相結合創編適合小學生輕松易記的手勢歌詞,進行反復練習,讓學生們輕松掌握了音高和科爾文手勢。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在學唱《小星星》樂譜時,加入科爾文手勢,非常容易就唱準樂譜了。在教學生學習《四季童趣》的時候,將全班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對,通過歌曲歌詞及旋律特點進行春夏秋冬的創編,把音樂變的具體化一些,這時候,學生們就可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此時音樂與美術學科的整合,提升了學生們的音樂素養。
三、不斷成長:從黔驢技窮轉變為陪玩高手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形式單一,師生缺少互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高。音樂課堂游戲環節的合作特性,鍛煉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又鍛煉了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表達信心、領導與被領導,拒絕與被拒絕等多元智力能力。多媒體游戲巧妙地滲入我們的音樂課堂,會加強師生之間地互動和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切實提升教學實效。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部分,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尤其是希沃白板的互動式游戲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使得學生們在游戲中掌握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在聆聽《拉德斯基進行曲》時,我將設計好的節奏訓練的音符下標注出“拍手、拍腿、跺腳”的圖示,根據音樂節奏,需要的圖示將顯著出現,以提示學生,學生們根據課件提示,非常好地將整個樂曲完整表演。音符的時值是小學生的難點,所以在學習時,我借助希沃白板準備了一輛顏色鮮艷的卡通小汽車,拖動汽車后面的音符到車輪上,使得兩個車輪上的音符時值等于車頂音符的長度,當學生答對時,小汽車就會鳴笛開走。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輕松掌握了音符時值。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憶《蘭花草》中“魚咬尾”現象的特點,我利用希沃白板地知識配對課堂活動,巧妙地讓學生掌握“魚咬尾”的結構特點。
四、回歸童心:從成年人轉變為大孩子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上,我們需要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老師,始終與學生們有距離感。但是音樂教育不能以教授方式來感染學生,而是通過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培養學生音樂課堂的主人翁意識。所以我們更要放下老師的權威,與學生們通過音樂游戲一起互動,一起嬉笑,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就會更加放松,也會更加愉悅。在聆聽《孤獨的牧羊人》時,我設計了一臺音樂劇,我和學生們分別進行角色扮演牧羊人、城民、王子、農夫、喝啤酒的人們、小姑娘和媽媽等,跟隨歌聲,模仿電影情節,根據自己扮演角色性格特征進行編創活動,設計動作,讓學生挑選適合我的角色,師生一起表演,在歌曲唱到“來伊噢都”時,與身邊的朋友擊掌后,做一個與眾不同的造型。這項集體活動,引導學生從熟悉的說話、歌唱、律動、游戲等方式、用身體去感知音樂要素,讓學生直接參與、體驗音樂、學生的音樂潛能在快樂的游戲環境中被充分開發,為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音樂教育,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鼓勵“探究式學習”,激發學生興趣愛好“,倡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操作策略上,游戲教學能著眼于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開發,鼓勵他們自己去創造和編排,學生始終沉浸在歡愉中,不知不覺就會接受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懂得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游戲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會大大提升,我們的音樂課堂就會更加精彩。